曾穎
在一次講座上,我聽一個大學生分享了她自己的故事:高中時,她的成績一直吊在中等偏下的位置,覺得二本都是自己摸不到的天花板。爸爸媽媽對此萬分焦慮,但又始終挺不上手來,怕輕的重的教導和幫助都會傷到她。
高二那年,班上轉(zhuǎn)來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女生,那家伙來的第一天,就和她杠上,并從此成為她的天敵,所有事情,都像與她前世有仇一般地針對她,在學習和生活中,無處不見敵意和鄙視,讓她覺得自己前世肯定是一只水鳥,而對方是水里亂游的癩蛤蟆,被無數(shù)次吃進肚子變成屎,今生今世是來報宿世仇恨的。
此后的一年多里,這個天敵居然成了她頭腦中想得最多的人,對方的種種針對性極強的挑釁和刺激,讓她將高三的每一天都當成了一場拳擊賽,每天都隔空與那家伙搏擊。起床的第一件事和睡覺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在想今天用什么方法對對方形成反擊甚至暴擊。她發(fā)現(xiàn),對對方最大的打擊,莫過于考試踩扁對方。在對方心目中,她們的實力宛如龜兔賽跑,烏龜如果偶爾跑贏一回,兔子一定氣得要死。而為了考贏對方,她拼盡全力。此時,龐大而縹緲的高考大目標,變成了精確而具體的小目標——無論如何,一定要考贏那個時時處處與自己作對的家伙,讓她那一臉丑惡的壞笑沒有機會綻放開來。
她就是懷著一腔怒火,完成高考復習,走進高考考場的。雖然她和天敵沒分在同一個考室,但那張眼皮下不屑一顧的嘴臉,卻一直在眼前晃,讓她不敢有片刻懈怠,只覺得自己筆下每一個正確答案,都是射向?qū)Ψ降囊活w子彈。
考試結果,她以0.5分的優(yōu)勢,踩扁了對方。更神奇的是,比起一年前那個二本都是奢望的成績,她今年的考分,上985、211都綽綽有余。在與天敵的角逐中,她在不知不覺地飛速進步。
在畢業(yè)典禮上,她的天敵,不僅沒有如她想象那樣,跑來沖她說酸話,而是向她伸出手來,表示祝福,同時告訴她一個天大的秘密:她的所有針對她的敵意,都只是受她媽媽的委托,她媽媽給了她一筆錢,就是為了讓她來扮演天敵。這是從《阿甘正傳》中獲取的靈感。如果沒有天敵一樣的熊孩子們的追逐,阿甘也許永遠擺脫不了鋼支架,而成就一雙健步如飛的腿。
這個故事并非特例。我有一個朋友,早年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每一次升職,都會受到小人的讒言和攻擊,怒而辭職,到一家企業(yè)上班,很快受重用,成為高管,公司上市,他的期權套現(xiàn)數(shù)千萬,幾經(jīng)運作,身家破億。說到往昔,他最感激的,竟是當年那幾個讓他幾近無路可走的渾蛋。
另有一位熟人,是位受人歡迎的作家,他說他喜歡并堅持寫作的最初原因,是因為高中時喜歡班上的一位女孩,那女孩的同桌,總是以嘲諷的腔調(diào)將他不敢公開的小秘密揭開,讓他無比尷尬,并將其視為死敵。那死敵喜歡寫小說,他忍不住發(fā)誓也寫小說,要全方位碾壓并踩扁他。他文學的最初誘因,不是因為愛,而是恨。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一生,用來想自己恨的人的時間多過于想自己愛的人的時間,這些充滿憤怒和敵意的情緒,在某些時候有反向激勵人的作用,相當于反作用力對物體的推動。佛家有“逆行菩薩”之說,大致是講,人在成長與修行中,總會碰到一些與你作對甚至讓你挫敗和傷痛的人,他們其實是來成就你的。當然,前提是你沒有被他們徹底打垮甚至毀滅。
就像遠古時代非洲叢林中那些霸占著高枝,把我們的祖先趕下地的惡猴子們一樣,總有幾個渾蛋,是來幫助你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