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軍 鄭彩霞
(1陜西省洛南縣保安林場 陜西 洛南 726100;2陜西省洛南縣林業(yè)局 陜西 洛南 726100)
油松散斑病是油松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為害2年生針葉,從苗木到大樹均能感染,而以苗木和幼樹受害最重。輕者針葉大部分脫落,影響生長,重者僅留枝干,引起死亡。為防治此病,筆者進行了油松散斑病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試驗,現(xiàn)總結如后。
油松針葉受害,葉尖開始變色,初為暗綠繼而黃褐,最后變?yōu)槌嗪稚?。受害針葉常單獨分散在葉束中,與非侵染性病害成束變色死亡顯著不同。后期病葉枯落,葉上有1至數(shù)條黑色橫線,橫線間有橢圓形小黑點,即病菌的子囊盤,此為該病最明顯的特征,至晚秋全葉變黃脫落。
該致病菌是我國油松樹上常見的病菌屬于子囊菌亞門,星裂盤菌目。子囊棒狀有柄,內(nèi)有8個線形子囊孢子。子囊盤多出現(xiàn)于冬季的落葉上,有些子囊盤秋季出現(xiàn)于當年的針葉上。病菌發(fā)育的最適溫度為16℃~19℃,最低1℃,最高35℃。
病菌的子囊盤或菌絲體在落葉上越冬。3月后遇雨或潮濕環(huán)境,子囊盤就開始放射孢子,借風傳播,侵染松針。子囊孢子放射時間長,所以從春到夏都有新的侵染。病害1年發(fā)生1次,無再侵染。溫暖而濕潤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病害發(fā)生。陽坡重于陰坡,純林重于混交林,樹冠下部重于上部,苗圃地周圍有感病大樹,幼苗發(fā)病就重。
4.1 標準地概況。標準地設置在陜西省洛南縣保安林場油松幼林,面積1hm2,樹齡10年生,株行距為1.5m×2 m,生長中等,郁閉度為0.8,試驗區(qū)域為秦嶺東南部土石山區(qū),為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性氣候,適于油松生長。林內(nèi)發(fā)生油松散斑病,危害較重。
4.2 供試藥劑。65%代森鋅500倍液(赤峰市農(nóng)藥公司),50%退菌特800倍液(安陽市安林生物生化有限責任公司)。
4.3 試驗方法
4.3.1 噴1∶1∶125的波爾多液防治試驗。波爾多液由硫酸銅和石灰配制而成。其配制方法是:按比例稱出硫酸銅1份、生石灰1份、水125份。將總水量的20%配成濃石灰乳,80%配成稀硫酸銅液,然后將稀硫酸銅液徐徐倒入濃石灰乳中,邊倒邊攪,即成1∶1∶125的天藍色波爾多液。試驗設置4~5月發(fā)病前噴1∶1∶125的波爾多液與對照(CK)清水2個處理組進行對比試驗,以1 m2為小區(qū),重復3次。每隔半月噴1次,連噴2~3次,噴后10 d調(diào)查防治效果。
4.3.2 化學藥劑噴灑防治試驗。4~5月發(fā)病初,設置噴65%代森鋅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與對照(CK)清水3個處理組進行對比試驗。每半月噴1次,連噴3次,以1 m2為小區(qū),重復3次,噴后10 d調(diào)查防治效果。
4.4 結果與分析
4.4.1 噴1∶1∶125波爾多液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4~5月噴1∶1∶125的波爾多液,其病株減退率為88.7%,防治效果較好。
表1 波爾多液防治效果
4.4.2 化學藥劑噴灑防治效果比較。從表2可知,4~5月發(fā)病初噴65%代森鋅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85.4%、86.7%,防治效果較好。
表2 化學藥劑防治效果比較
防治試驗結果表明,4~5月噴1∶1∶125的波爾多液,其病株減退率為88.7%,防治效果較好。4~5月發(fā)病初,噴65%代森鋅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85.4%和86.7%,防治效果較好。
[1]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yè)學校.森林病蟲害防治 [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1.
[2]陜西省中等農(nóng)校教材編審委員會.林果病蟲害防治學[M].楊凌:陜西省中等農(nóng)業(yè)學校試用教材,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