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強
繼顧地科技(002694.SZ)之后,富國系基金又一只重倉股上演高臺跳水式暴跌。
5月29日,臺海核電(002366.SZ)開盤五分鐘即跌停,當日報收17.97元,成交2.96億元,換手率為3.36%。至此,已連續(xù)兩日以跌停收官。
引發(fā)跌停的主要原因是,有媒體質(zhì)疑該公司“涉嫌偽造12.56億元關(guān)聯(lián)交易虛增業(yè)績”,其以現(xiàn)金收購大股東資產(chǎn)的合理性也存在疑點。
2017年12月6日,臺海核電發(fā)布重大重組公告,并于即日起停牌。至5月7日復(fù)牌,停牌時間正好半年。復(fù)牌當日,公司股價下跌5.75%。換句話說,至5月29日,臺海核電市值已較停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縮水32.06%,由229.34億元降至155.81億元,蒸發(fā)73.53億元。
對這家公司的2.86萬戶股東而言,市值大幅縮水無疑是一場災(zāi)難,尤其在流動性收緊的當下。而對持股機構(gòu)而言,直接受損的可能并非管理費或通道費,甚至并非理財收入本身,而是機構(gòu)的形象,以及委托者的信心與信任。
定期報告顯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在臺海核電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上,有三席來自富國系的權(quán)益類基金,一席是全國社?;?14組合,還有一席是華潤深國投信托公司的信托計劃。
其中,三個富國系股東合計持有4093萬股,占臺海核電總股本的4.72%、流通股本的8.37%。全國社?;?14組合及華潤深國投信托公司分別持有1204萬股和790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分別為1.39%和0.91%。
上述三位富國系股東是富國改革動力(001349.OF)、富國天惠精選成長(161005.OF)及富國天益價值(100020.OF),分別是臺海核電的第三、第四及第七大流通股股東。
另據(jù)天天基金網(wǎng)提供的數(shù)據(jù),截至第一季度末,持有臺海核電的富國系基金共計14只(僅指主基金),合計持有6299萬股,占到總股本的7.26%、流通股本的12.88%。
而從富國基金公布的單位凈值來看,自臺海核電復(fù)牌,至5月29日,上述三只重倉基金的單位凈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富國改革動力由0.5650元降至0.5450元,跌幅為3.54%;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由2.0535元降至2.0534元,跌幅不到0.01%;富國天益價值由1.3183元降至1.2899元,跌幅為2.15%。
截至第一季度末,富國改革動力所持臺海核電的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chǎn)凈值的13.06%,富國天惠精選成長與富國天益價值則分別為5.68%和8.89%。臺海核電是前兩只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是第三只基金的第二大重倉股。同期,該三只基金的資產(chǎn)凈值分別為32.68億元、66.70億元及34.14億元。
從數(shù)據(jù)上看,該三只基金資產(chǎn)凈值的下跌與臺海核電復(fù)牌后的走勢應(yīng)有一定程度上的關(guān)聯(lián)。
另一項數(shù)據(jù)是,在臺海核電跌停的5月28日及29日,富國改革動力單位凈值漲幅分別為-1.24%和-2.50%,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分別為0.12%和-2.58%,富國天益價值分別為-0.99%和-2.17%。
因此,有一定數(shù)據(jù)支撐的結(jié)論是,截至5月29日,富國改革動力及富國天益價值的持倉變動可能不大,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則可能在5月28日前已有所減持。至于具體情況,投資者則要待第二季度報告發(fā)布之后才能知曉。
富國系基金第一次出現(xiàn)在臺海核電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上,是2015年第一季報。
定期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富國天益價值持倉330萬股,占臺海核電總股本的2.47%、流通股本的3.10%,是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富國天益價值成立于2004年6月,是富國成立的第三只基金,同時是其第一只偏股型基金及第二只混合型基金。2005年4月,第一任基金經(jīng)理張暉離職,后來去了匯添富,并在十年之后成為這家基金公司的總經(jīng)理。
2014年4月,李曉銘受聘成為富國天益價值的第三任基金經(jīng)理。而他之所以在2015年第一季度建倉臺海核電,是因為這家公司正在重組。臺海核電的前身是丹甫股份,2014年第二季度,臺海核電與丹甫股份達成重組意向,并于2015年第三季度成功借殼上市;同年11月,上市公司更名為“臺海核電”。
事實上,富國天益價值并非第一只聞風(fēng)而動的基金。
早在2014年第三季度,即有三只華商系基金同時登上丹甫股份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合計持有701萬股,占總股本的5.25%、流通股本的6.69%。到了同年第四季度,嘉實及銀華旗下也有基金擠入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
有意思的是,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嘉實及銀華見好就收,不再戀戰(zhàn),富國、大成、南方、廣發(fā)旗下基金則成為丹甫股份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冊上的新貴;到了第二季度末,在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上,富國、華商各占三席,南方占一席;到了第三季度末,富國占到五席,華商仍是三席;至第四季度,富國四席、華商兩席。此后,直至2017年第二季度,富國基本保持四席,華商則在2017年第一季度退出榜單。
從席位的變化不難看出,相對于其他基金公司,富國對臺海核電的未來最為看好。公開數(shù)據(jù)同時顯示,自2015年第二季度末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富國系基金所持臺海核電倉位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一直保持遙遙領(lǐng)先。
在此期間,因重組疊加牛市行情及大調(diào)整,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大起大落。
根據(jù)Wind資訊,自2014年第二季度末至2015年第二季度末,上市公司漲幅達到355.21%,是同期深證成指漲幅(96.07%)的3.70倍。自2015年第一季度末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在此期間,富國系基金所持股份占流通股本的比例由3.10%升至23.79%),臺海核電漲幅為13.53%,同期深證成指漲幅為-24.29%。
從數(shù)據(jù)上看,2016年第一季度末,富國系基金所持股份達到歷史最高位,即2765萬股,占流通股本的25.67%。其后,自當年第二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在共計8個季度的季度末,富國系基金所持股份占臺海核電流通股本的比例依次是21.78%、10.53%、16.47%、14.59%、16.47%、13.16%、13.44%及12.88%。
由于公募基金無需在第一及第三季報上披露所有持倉股票的明細,因此,上述8個數(shù)據(jù)中,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個的數(shù)據(jù)是偏低的;但是,就總體而言(尤其基于半年報及年報數(shù)據(jù)),富國系基金的持倉比例呈下降趨勢。
至于富國系基金對臺海核電的投資收益問題,由于交易及持倉數(shù)據(jù)不足,目前難下定論。下面以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持倉最多的富國改革動力為例。
2015年至2017年,富國改革動力各年累計買入臺海核電的金額依次是6.83億元、2.90億元、0.78億元;賣出金額方面,2015年及2016年沒有數(shù)據(jù)(該只基金只記錄累計賣出金額超過期初資產(chǎn)凈值2%或在前20名的股票),2017年為3.87億元,凈買入額為6.64億元。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該基金所持臺海核電股份為1575萬股,若所持股份保持不變,則截至5月29日持股市值為2.83億元。也就是說,只要該基金2015年及2016年的賣出金額合計高于3.81億元,則其對臺海核電的投資(截至5月29日)仍可能處于浮盈狀態(tài),反之則可能處于浮虧狀態(tài)。
不過,相對于在某一只股票上的投資成敗,基金公司投資團隊的投資邏輯是否成立、投資風(fēng)格是否穩(wěn)健,可能對基金投資者更加重要。例如,持有富國城鎮(zhèn)發(fā)展(000471.OF)和富國改革動力等基金的投資者可能更關(guān)心這樣一個問題,即為何基金管理人對顧地科技、臺海核電這樣的公司情有獨鐘?是因為好公司太少,還是有其他原因?
這些公司在表面上的共同點是,不斷拋出重大重組概念,然后長時間停牌,然后復(fù)牌,或者宣布重組仍在進行,但具有某種不確定性,或者因重組方案本身備受質(zhì)疑,最后不得不放棄,甚至又被爆出其他問題,然后股價暴跌。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第一季度末,在富國城鎮(zhèn)發(fā)展和富國改革動力的十大重倉股名單上,除了臺海核電,還有金力泰(300225.SZ)、廣博股份(002103.SZ)及*ST德奧(002260.SZ)等3只股票處于停牌狀態(tài)。
截至5月30日,金力泰與*ST德奧仍未復(fù)牌;從目前的情況看,其復(fù)牌后會否步臺海核電的后塵仍是未知數(shù)。廣博股份于5月7日復(fù)牌后,連續(xù)兩個跌停,然后股價持續(xù)下挫,至5月30日以5.25元報收,較復(fù)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9.41元)下跌44.21%。
至于顧地科技——富國城鎮(zhèn)發(fā)展和富國改革動力2017年年底的第一大重倉股,在其于3月初復(fù)牌之后,已被大幅減持,不再是該兩只基金的重倉股。即便從3月底算起,截至5月30日,顧地科技股價已縮水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