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葫蘆文化略論

      2018-06-02 10:42吉凱陸德洛潘彬彬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關鍵詞:葫蘆博物館文化

      吉凱 陸德洛 潘彬彬

      【摘 要】 本文以葫蘆文化為研究對象,分別從葫蘆文化的歷史淵源、葫蘆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葫蘆的揀選、保養(yǎng)與收藏,葫蘆與美術工藝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不僅如此,亦對葫蘆文化在文博場館的保護與展示、創(chuàng)新與傳承等問題深入思考,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葫蘆;文化;博物館

      葫蘆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性象征,其種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首先,從造型來說,絕大多數(shù)葫蘆口小肚大,象征財庫飽滿、納財致福,人們視其為增加財運、廣納四方財之物;其次,內部藏有許多種籽,象征多子多孫、人丁旺盛;再次,葫蘆二字與“福祿”諧音,人們不僅能討一個口彩,更有利于葫蘆文化的語言傳承。從陰陽風水角度看,葫蘆代表著天地宇宙的微縮,凝聚萬物靈氣,具有收煞、除厄、祛病的功效。風水學經典著作《雪心賦》云:“葫蘆山現(xiàn),術數(shù)醫(yī)流。”意指見到山形如葫蘆的地方,主出高明的術數(shù)家和名醫(yī)。自古以來,從事醫(yī)生、占卜、風水、算命或看相職業(yè)的人都喜歡在家中或辦公室中掛個葫蘆,來催旺自己的事業(yè)。正如古詩云:“墻頭梁上畫葫蘆,九流三教用工夫,凡住人家皆異術,醫(yī)卜星相往來多。”

      一、葫蘆與生產生活

      我國種植葫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眾所周知,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文字??脊艑W家在甲骨文中就已發(fā)現(xiàn)葫蘆的對應名稱。我國《詩經》中有多處關于葫蘆的記載:“匏有苦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甚至還用“瓠犀”比喻美少女的牙齒。西周時期葫蘆被人們廣泛栽培并頻繁出現(xiàn)于民歌民謠之中。葫蘆在漢代之前被稱為“壺”、“匏”、“瓠”等。漢代以后改稱“壺盧”、“蒲盧”、“葫蘆”。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對“壺盧”二字進行詮釋:“壺,酒器也;盧,飯器也;此物各像其形,又可為酒飯之器,因以名之。古人壺、瓠、匏三名皆可通稱,初無分別?!泵褚允碁樘?,顯而易見,葫蘆在古人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

      1、存儲性容器

      葫蘆在古人的物質生活中占據(jù)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不僅被視作瓜果蔬菜,也被制成各種容器,在生產生活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先哲們直接或間接褒揚了葫蘆的容器功能,例如孔子以“一簞食,一瓢飲”贊賞弟子顏回的簡樸生活;莊周在《逍遙游》中說:“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夫瓠所貴也,謂之可以盛也?!焙J不僅用于盛水,亦是重要的盛藥容器。后世以“懸壺濟世”稱呼行醫(yī)之人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究其原因,其與中國神話傳說有一定的關聯(lián)。中華先民認為天生端正均勻、肌理光潔的葫蘆是濟世神靈們盛裝仙丹妙藥的法器,它不僅祛除厄運、吸收穢煞之氣,還能增祥納福,恢復干凈清晰的宇宙空間。由此可見,在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葫蘆早已成為普遍性、專業(yè)化的盛儲容器。

      2、陳列裝飾品

      葫蘆具備實用價值的同時,亦用于陳列裝飾。清代康雍乾時期,經過范制、加工后的葫蘆因其多變造型和精湛工藝受到人們的鐘愛。范制是古代勞動人民獨創(chuàng)的一種培育葫蘆的特殊技藝。它利用葫蘆幼時較嫩的特點,用模子抑制葫蘆生長,使其在模子的有限空間中成形,待果實成熟,再將范模打開,刮去葫蘆的表皮,再對表面上光,如此即可制成各種功用的范制葫蘆。范制工藝簡繁不一,一般分為夾范、素范、花范三種方法。夾范最簡易,花范制成的葫蘆品種最多,也最為精美。人們在范模上鐫刻各種圖文,通過花范即可獲得戲曲人物、花鳥、魚蟲、山水、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各類紋飾及造型的器物。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匏制蓮瓣紋瓶為范制葫蘆的代表性作品。其高13.9厘米,口徑4.2厘米,侈口直頸,鼓腹圈足,紋飾清晰,線條柔和,層次分明??谘靥庯椈丶y一周,頸下部飾仰蓮紋,蓮瓣上接卷草紋;中部環(huán)飾四個如意頭紋,內部陽刻楷書“康熙賞玩”四字款識。[1]

      3、民族樂器

      按照植物學分科,葫蘆可分為瓠子、大葫蘆、扁圓葫蘆、亞腰葫蘆、長柄葫蘆等品種。長柄葫蘆顧名思義,因其存有長柄得名。長柄葫蘆通長為60至95厘米,其中手柄長達40至60厘米。它不僅產量高、觀賞性強,而且細嫩清甜、味道鮮美。古人將老熟的長柄葫蘆制作成笙。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將八種不同材質的樂器稱為“八音”?!秷虻洹酚涊d“八音”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稗恕睂V搁L柄葫蘆。這是長柄葫蘆被古人加工成樂器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晉代崔豹《古今注》中有這樣一段話:“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用則漆其里?!敝哒J為“河汾之寶”的曲沃長柄葫蘆是制作成笙的最佳器材。

      葫蘆絲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行于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葫蘆絲具有外觀古樸、音色優(yōu)美、簡單易學等優(yōu)點,且小巧靈活、便宜攜帶,因而受到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少數(shù)民族的喜愛。葫蘆絲屬簧管類樂器,主要由兩根(或三根)竹管及葫蘆組成。葫蘆上端為吹嘴,下端與葫蘆連接的三根竹管為音管。葫蘆絲在構造上保持著先秦時代葫蘆笙的遺制,但其音管中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后世的簫笛非常相近。

      二、葫蘆的揀選、保養(yǎng)與收藏

      因葫蘆擁有天然樸素的質地、素雅清新的色澤以及精巧雅致的藝術加工,后世競相揀選、保養(yǎng)與收藏,進一步增加其藝術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揀選、保養(yǎng)和收藏的技能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熟透干燥、結實耐用

      無論葫蘆是否為實用器,或是被藝術加工,葫蘆的保養(yǎng)與收藏均以熟透干燥、結實耐用為前提條件。上手的葫蘆要有沉墜的感覺,葫蘆越沉墜說明其密度越高、生長期越久。當年采摘的葫蘆,顏色越黃則熟得越透,色澤較淡乃至發(fā)白為未熟透葫蘆。干燥的葫蘆有助于防蟲、防霉、防污漬。熟透干燥的葫蘆結實耐用,其表皮細密、光潔度高,若用手指敲擊會發(fā)出類似金屬的清脆之聲,手感也圓潤光滑,為把玩、藝術加工之最佳。不結實的葫蘆表皮松散暗淡、發(fā)音沉悶,則此類葫蘆缺乏保養(yǎng)與收藏的基礎,更不具備藝術加工的價值。

      2、周正勻稱、紫潤古樸

      為了更好地保養(yǎng)與收藏,周正勻稱是對葫蘆外形提出的要求,紫潤古樸則是對葫蘆皮色提出的要求。無論葫蘆是否經過范制還是天然長成,其各個部位均須端正無偏斜。周正勻稱的葫蘆口部尖圓,腹部鼓起,兩側曲線力求對稱;底部要求平整或渾圓,花臍最好位于底部正中央。概括起來說,葫蘆口部、頸部、腹部三者粗細應協(xié)調,比例能到位。成熟的葫蘆時間過得越久,皮色也越來越深,會由黃逐漸變紅,再由紅逐漸變紫。紫色葫蘆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把玩,表皮形成一層“包漿”,愈發(fā)潤澤,古色古香。

      3、打皮陰干、預防破碎

      為了使葫蘆經久耐用,打皮曬干、預防碎裂是基礎和前提。青皮本長葫蘆的表皮未干,可用薄竹片打皮;范制葫蘆的外皮已干,可用熱水將外皮浸濕,再用薄竹片緩緩地打皮。打皮為何用薄竹片而不用鐵制刀具?主要因為使用鐵制工具容易造成無法挽回的“外傷”。打皮結束后,用溫水清洗干凈后陰干。多雨的季節(jié)里應頻繁晾曬葫蘆,可有效防止表皮受潮而發(fā)霉。對于老熟的葫蘆,因質地纖維老化,預防破碎是最為緊要的舉措。比較考究的做法是用綢緞或棉布將葫蘆緊緊扎住,既能保溫,又可避免葫蘆表皮不被磕碰。

      三、葫蘆與美術工藝

      葫蘆與美術工藝的融合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最初人們在葫蘆上走刀劃針,刻畫出吉祥美好的紋飾圖案。后來將烙畫工藝運用到葫蘆畫創(chuàng)作中,既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風格,某種程度又融入西洋畫的嚴謹寫實技法。近代以來,水墨、寫意、工筆等各類葫蘆畫作品又相繼問世。葫蘆美術工藝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前加工工藝,如勒扎、范制等,另一類為后加工工藝,即對成熟的葫蘆進行加工和制作。中國北方地區(qū)的葫蘆后加工工藝主要有押花、針劃、火畫、刀刻等,南方地區(qū)則以葫蘆為載體,將繪畫藝術與之緊密結合,創(chuàng)造出或古樸大氣,或精致優(yōu)美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葫蘆彩繪作品。清代是葫蘆后加工藝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以清代北方火畫葫蘆和南方彩繪葫蘆為例,兩者均為復合型藝術創(chuàng)作,均以成熟的葫蘆作為設計載體。藝術家們在原先火畫或彩繪的基礎上,結合形態(tài)各異的葫蘆,創(chuàng)造出火畫葫蘆、彩繪葫蘆等多種藝術,大大提升了葫蘆文化的價值和藝術魅力。

      1、火畫葫蘆

      火畫葫蘆,俗稱“烙花葫蘆”、“燙畫葫蘆”,它是一種在葫蘆表皮烙燙圖案紋飾的藝術形式。從清代迄今,特別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的火畫葫蘆系列作品,題材豐富,筆法細致,意境深遠,令人驚嘆?;甬嫼J既具備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描等創(chuàng)作手法,又類似西方繪畫,較好地突出層次與色調,立體感較強?;疳樅拖闶侵谱骰甬嫼J的主要工具。香為榆面特制而成,形狀如大拇指?;疳槃t是將事先準備好的鋼條磨出尖頭。將香點燃后,迅速將火針插入香內,露出尖頭即可。創(chuàng)作火畫的時候,講究“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疳樀尼樇廨^簽字筆更為尖細,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畫面中的精細之處,產生類似于工筆畫的精致效果。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人們不再使用香和火針制作火畫,而是采用電烙鐵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電烙鐵相較榆面香干凈衛(wèi)生,既不會出現(xiàn)煙霧繚繞、影響視覺之情形,又可調節(jié)烙鐵溫度,燙出濃淡相間的紋理。南京地區(qū)采用電烙筆創(chuàng)作火畫葫蘆的民間藝人屈指可數(shù),1962年出生的王高飛先生即為其中一位。他自幼酷愛繪畫和雕刻,潛心研習葫蘆火畫藝術已有二十多年,逐步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王高飛的烙畫工藝注重“輕重緩急、深淺濃淡”,下筆時輕點成線、重點成面,根據(jù)畫面的要求來把握烙筆力度,實現(xiàn)心手合一。王高飛的火畫葫蘆作品題材廣泛,有花鳥、山水、仕女、百壽圖、百福圖等。近年來,他根據(jù)觀眾喜好和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展了烙畫題材,藝術創(chuàng)作中融入較多的現(xiàn)代時尚元素,力求讓這門民間工藝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認可和共鳴。王高飛先后被政府相關部門授予“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使者”、“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2、彩繪葫蘆

      彩繪葫蘆是一門古老的工藝,其根據(jù)葫蘆的造型起稿,用毛筆在葫蘆上涂色繪制而成。創(chuàng)作彩繪葫蘆對素描和工筆畫的要求較高,切忌心浮氣躁、急于求成。傳統(tǒng)葫蘆畫作品題材包括福祿壽喜、吉祥動物、花卉、宗教等各類圖案,色彩則搭配鮮明,對比強烈。創(chuàng)作彩繪葫蘆的顏料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油畫顏料,另一種為丙烯顏料。大多數(shù)人偏好丙烯顏料。油畫顏料需用油來調色,而且干燥時間較長,費時費力。丙烯顏料則可用水來調色,不僅如此它還具有顏色鮮艷、著色牢固等優(yōu)點。繪制葫蘆時如需涂改修正,可以用濕布、棉簽進行擦拭。待丙烯顏料晾干后即具有防水功能,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

      彩繪葫蘆現(xiàn)已被列入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里有一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苗先生,早在1995年即成立了“金陵寶葫蘆”工作室,他以“讓寶葫蘆放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光彩”為目標,常年潛心研究彩繪葫蘆藝術,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風格獨特、富有神韻的彩繪葫蘆作品。2006年,其葫蘆畫《國慶吉祥》獲“第三屆中華(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展”銅獎;2010年,作品《一品清廉》被選入“江蘇省反腐倡廉美術作品展”并在江蘇省美術館成功展出。張苗先生創(chuàng)作的彩繪葫蘆作品富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吉祥元素并能兼顧南京地域文化的風格特點。他曾創(chuàng)作了一批“云錦鋪地、吉祥如意”的代表性作品,借鑒南京云錦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出適合葫蘆畫用的祥云圖案。近期他耗費八天時間創(chuàng)作的“吉祥如意金陵門”,則以南京城墻為主題在葫蘆上精心描繪了十五座城門并寫下廣為流傳的城門童謠,朵朵祥云點綴其間,天真率意。張苗對筆者介紹說,祥云本身具有吉祥的寓意,不僅能夠代表南京的云錦,更能說明“我們生活在‘云時代,現(xiàn)在流行‘云技術”。

      四、葫蘆文化與博物館

      博物館作為特殊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充分調配各類資源、積極開展葫蘆專題陳列展示、學術研究、科學保護、宣傳教育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社會影響力顯著。陳列展覽是博物館保護、宣傳葫蘆文化最具普遍性和常態(tài)化的方式。葫蘆專題博物館根據(jù)廣大觀眾的不同需求和接受能力,各選所宜,或動態(tài)、或靜態(tài)、或動靜結合地展示葫蘆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占地1萬平方米的天津寶坻中國葫蘆博物館為例,根據(jù)功能定位,該館分序廳和“葫蘆藝苑”、“葫蘆與文化”、“葫蘆與藝術”、“葫蘆與自然”、“葫蘆與生活”等多個板塊,展品包括十六個類別、一千一百多件,既有產自國內新疆、甘肅、山西、云南、山東、江西、遼寧、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區(qū)不同風格的葫蘆工藝品,也有美國、巴西、秘魯、韓國、日本、南非等國家?guī)в械湫彤愑蝻L情的葫蘆藝術品。這批葫蘆形狀不一、種類豐富,小至花生葫蘆大至冬瓜葫蘆、從質樸的疙瘩葫蘆到珠光寶氣的漆器葫蘆、從隨形生長的打結葫蘆到范制八不正葫蘆等,突出了葫蘆質地的獨有性,作品題材的廣泛性,工藝技法的獨特性,地域風格的多樣性。展覽通過設置不同的展區(qū)板塊有力地揭示了葫蘆與民俗、宗教、神話、美術等相關領域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開辟了葫蘆文化動態(tài)體驗區(qū)。廣大游客在這里可以烙制葫蘆、做葫蘆酒、吃葫蘆菜,他們的智慧、情感、心理產生了極大的感應與共鳴,進一步使葫蘆文化得到廣泛延伸和充分展現(xiàn)。

      五、葫蘆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承

      在社會持續(xù)轉型、多元文化并存的21世紀,每一名文化戰(zhàn)線工作者都有責任和義務發(fā)揚光大中華傳統(tǒng)民間文化,努力推動中華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葫蘆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此同時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傳承才能更好地為現(xiàn)代社會服務。安徽滁州市鳳陽鳳畫傳承人張維武先生在創(chuàng)新與傳承葫蘆文化方面突破慣性思維,勇于探索,將鳳陽鳳畫與葫蘆進行了首次“聯(lián)姻”,創(chuàng)作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的葫蘆鳳畫作品。這也成為繼金箔鳳畫、水晶鳳畫、鳳畫扇面、鳳畫花鼓之后,鳳陽鳳畫工藝中增添的一個新品種。葫蘆固有的流動外形線條與動感的鳳畫緊密結合,不僅使鳳凰形象更加細膩傳神,更令葫蘆鳳畫成為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民間藝術珍品。

      我國幅員遼闊,“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葫蘆文化異彩紛呈、豐富多樣,通過很多特殊形式表現(xiàn)出來。人們應當因地制宜,努力尋求葫蘆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渠道,向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目標奮勇邁進?,F(xiàn)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東昌葫蘆雕刻歷經千年的傳承與演變,依然保持著獨特的民族、地區(qū)特色和藝術風格,吸引了當?shù)夭煌挲g層次的眾多雕刻愛好者投身這門工藝。當?shù)匚幕鞴懿块T通過舉辦雕刻葫蘆大賽、民間絕活大賽等形式,讓藝人們學習和交流;通過傳、幫、帶培養(yǎng)出了“山東省十大農民青年文化名人”、“全省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獲得者李玉成等一批中青年高水平雕刻人才。當?shù)剡€成立了多個葫蘆研究基地、葫蘆工藝公司等,開發(fā)出上千個新品種?!皷|昌葫蘆一條街”、葫蘆文化博覽會等民間特色文化平臺為傳統(tǒng)工藝葫蘆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六、結語

      葫蘆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古代人們的物質生活,在其精神世界里也是舉足輕重,最終形成延續(xù)數(shù)千年之久的葫蘆文化。葫蘆文化是中華先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集中反映,它需要后人永續(xù)傳承和創(chuàng)新。博物館在收藏葫蘆工藝作品、研究豐富內涵、展示發(fā)展脈絡、推動轉化利用等方面大有可為,必將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創(chuàng)新與傳承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空間。

      【參考文獻】

      [1] 張晨光、何悅編著.葫蘆把玩與鑒賞[M].P35,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葫蘆博物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博物館
      葫蘆瓜
      誰遠誰近?
      寶葫蘆
      畫葫蘆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巨大的葫蘆
      安顺市| 屏南县| 蒲江县| 嘉义市| 合阳县| 塔河县| 太白县| 兴安盟| 蓝山县| 香港 | 南安市| 深泽县| 崇仁县| 北辰区| 嘉义县| 闻喜县| 连江县| 文山县| 民丰县| 余江县| 平乐县| 南宫市| 赤峰市| 肇东市| 许昌市| 永吉县| 昆明市| 韶关市| 华池县| 宁乡县| 专栏| 晋宁县| 钟祥市| 武义县| 宾川县| 东明县| 大足县| 隆林| 留坝县| 疏附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