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新
中午到達札達縣城,安頓好住宿,吃了一頓東北蒸餃,隨即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古格故城。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qū)境內(nèi)托林鎮(zhèn)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黃土坡上,地勢險峻,洞穴、佛塔、碉樓、廟宇、王宮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長空,氣勢恢宏壯觀。
從札達縣城出發(fā),在去往古格故城的路旁,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進入我們的視線,這就是孕育了藏西古象雄文化的母親河——象泉河。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重要的古代文明發(fā)祥地,歷史上著名的象雄王朝、古格王朝都曾以這一流域為中心創(chuàng)造過輝煌燦爛的文明。象泉河是扎達的生命,它代表著這里逝去的文明,靜靜的河水奔流向西,不停地吟唱那些古老王朝的故事。
古格故城為曾經(jīng)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傳承20余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于十七世紀滅亡,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古格故城被眾土林遠遠近近地環(huán)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圍土林的黏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斷壁殘垣與腳下的土林渾然一體,使人難以分辨究竟何為城堡、何為土林。
在古格都城遺址北面600多米遠的一處斷崖上,有一個著名的“干尸洞”。據(jù)說這是古格王國滅亡后留下的最后的遺跡。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溝崖壁上,洞口很小,寬0.8米,高僅l.2米。這種集體置尸于洞內(nèi)的叢葬,是當時一種特殊的葬式,還是一種懲罰性的手段?這都是古格王國的不解之謎。為了保護和科考,這個神秘的洞窟已經(jīng)關(guān)閉不再對外開放。
每當朝霞初起或夜幕降臨之時,古格遺址便會在土林的映襯下透射出一種殘缺美、悲壯美。仿佛間,可以聽到金戈鐵馬鏖戰(zhàn)的聲音。
第一個走進阿里見到這片遺跡的人,是意大利著名藏學家杜奇教授。上世紀30年代,當他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境中的龐大王國遺址群時,不禁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在生存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生命的禁區(qū),居然存在過一個如此輝煌燦爛的文明。
杜齊教授徜徉在阿里先人留下來的文明之中,在宮殿、寺廟、城堡的遺址間流連忘返,三年之中數(shù)進阿里,對古格遺址進行了初步調(diào)查,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的調(diào)查并沒有深入下去。
杜齊最后臨走的時候,曾經(jīng)這樣預(yù)言古格的后來人和古格的未來:“雖然他們要經(jīng)受艱難困苦,但經(jīng)過他們的努力,古格有一天終會為世界所知,并成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p>
阿里的古格遺址在二十世紀80年代引起國家的重視,國家文物局組織了一支考古隊,在年輕考古學家張建林率領(lǐng)下,對古格遺址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考古調(diào)查。
今天的古格故城,已經(jīng)成為阿里旅游的一個重要目的地。人們不遠千里萬里,或自駕或包車,來領(lǐng)略昔日古格王朝的輝煌與神秘。
從山腳的入口沿著小徑走,首先要經(jīng)過4間古殿,即紅廟、白廟、度母殿和輪回廟。
山腰中有兩條隧道連接,直通山頂。從山頂?shù)耐跏覅^(qū)向下望,可以看到在山下那布溝的緩坡上,有一種在西藏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佛塔墻。這是佛塔的一種比較特殊的形式,它由108座小塔緊密相逢而成一排墻體,保存得基本完好。古格的住宿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山坡上是達官貴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隸居住,有的洞窟則是僧侶的修行地。王宮總是高高在上,這一方面是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著國王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
然而,戰(zhàn)火摧毀了城堡,黃沙淹沒了豪杰。望眼前滿目凄涼,千古滄桑,一個興起于十世紀,演出了七百年燦爛歷史政劇,經(jīng)歷過十六位世襲國王,擁有過十萬人之眾的龐然大國竟然在1635年拉達克人入侵的戰(zhàn)爭中瞬間灰飛煙滅。
在這片備受摧殘的土地上,唯有寺廟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幾座寺廟分別為渡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回殿。這些寺廟都帶有濃郁的西藏建筑風格,寺廟飛檐上雕飾的圖案多為獅、象、馬、孔雀等動物,這種雕飾大概與從岡底斯山脈分流的四條神水:同時也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河流——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的傳說有一定關(guān)系吧。
古格王國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擁有如此成熟、燦爛文化的王國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的。
在其后的幾個世紀,人類幾乎不知其存在,沒有人類活動去破壞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畫和藝術(shù)風格。
古格王朝是吐蕃瓦解后佛教得以在西藏發(fā)展繁盛的轉(zhuǎn)折點,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承載著阿里地區(qū)一段段不可被忽略的歷史。
神奇的“古格銀眼”、無頭干尸洞和無數(shù)的古物珍寶吸引著考古學家的探索。希望有一天,這個充滿誘惑的千古之謎能被解開,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