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薇甘菊替代控制技術(shù)研究

      2018-06-05 01:08:28張知曉澤桑梓季梅劉凌戶連榮
      西部林業(yè)科學(xué)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柱花草狼尾草甘菊

      張知曉,澤桑梓,季梅,劉凌,戶連榮

      (1.云南省林業(yè)科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云南 昆明 650051)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假澤蘭屬(Mikania)的一種入侵雜草[1]。因其嚴(yán)重影響農(nóng)林畜牧業(yè)的生產(chǎn),被國家林業(yè)局列入21種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之一[2]。近年來,人們對其物理、化學(xué)和生物防治技術(shù)進(jìn)行大量研究[3]。但由于各項技術(shù)均有其弊端,在薇甘菊防治方面目前尚未看到較理想的防治方法[4-6]。

      替代控制技術(shù),是選擇一種或多種適應(yīng)性強(qiáng)、生長快、具經(jīng)濟(jì)價值、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達(dá)到較高郁閉度的植物,種植在外來入侵植物大面積危害的地方,以取代外來物種種群優(yōu)勢的方法[7]。選擇鄉(xiāng)土植物與雜草混種,對雜草的防控可起到長久持續(xù)的效果[8],且能創(chuàng)造較高的經(jīng)濟(jì)效益。目前,已有幌傘楓(Heteropanaxfragrans)[9]、血桐(Macarangatanarius)[10]、紅薯(Lpomoeabatatas)[11]成功控制薇甘菊的案例,這為進(jìn)一步開發(fā)薇甘菊的替代控制技術(shù)提供重要參考。中國滇西地區(qū)薇甘菊發(fā)生面積廣,但至今還沒有成套的替代控制技術(shù)規(guī)范[12]。為此,在當(dāng)?shù)睾Y選和研究可替代控制薇甘菊的鄉(xiāng)土植物及替代模式,探究薇甘菊替代控制技術(shù),對實現(xiàn)薇甘菊在當(dāng)?shù)氐目沙掷m(xù)控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xué)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7種牧草分別為柱花草(Stylosantheshumilis)、東非狼尾草(Pennisetumclandestinum)、多年生黑麥草(Loliumperenne)、鴨茅(Dactylisglomerata)、雜三葉(Trifoliumhybridum)、紫花苜蓿(Madicagosativa)、葦狀羊茅(Festucaarundinacea)。

      5種林木分別為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勃氏甜龍竹(Dendrocalamusbrandis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西南樺(Betulaalnoides)、旱冬瓜(Alnusnepalensis)。

      1.2 草本植物替代控制薇甘菊試驗

      2011年6月-2014年10月,在德宏州瑞麗市姐勒水庫(23°3′6.5″N,97°53′52.8″E,海拔800m),進(jìn)行草本植物替代控制薇甘菊試驗。試驗前,采取人工清除薇甘菊的方法,將試驗地塊內(nèi)的薇甘菊及其它雜草清除干凈,翻地、整平。將試驗地塊分成1m×1m的若干小樣方,樣方間隔0.5m。為提高發(fā)芽率,采用變溫浸種方法打破種子休眠。牧草種子播種密度梯度為3 000粒/m2、6 000粒/m2、9 000粒/m2,選擇長度為0.15m、木質(zhì)化程度基本一致的薇甘菊莖節(jié),扦插密度為25枝/m2,牧草與薇甘菊莖節(jié)混播,每梯度設(shè)置3次重復(fù),并設(shè)1組牧草空白對照及1組薇甘菊空白對照,自然條件下生長。60d后,測量薇甘菊的主莖長度、分枝數(shù)量、生物量以及牧草的株高,分別與對照組進(jìn)行比較,篩選出對薇甘菊替代控制作用較強(qiáng)的優(yōu)勢植物種類及替代模式。

      1.3 林木替代控制薇甘菊試驗

      2011年6月,在德宏州瑞麗市帕色林地(24°2′13.8″N,97°21′20.6″E,海拔502m),選取薇甘菊危害蓋度平均達(dá)85%的廢棄撂荒坡地5塊,各0.67hm2,進(jìn)行林木替代控制薇甘菊試驗。種植的林木苗為1年生,初始栽植密度分別為麻竹4m×5m、勃氏甜龍竹5m×6m、杉木1m×1m、西南樺2m×3m、旱冬瓜1.5m×2m;種植當(dāng)年施底肥,以后每年年底追肥1次;種植后3年內(nèi)對幼苗進(jìn)行人工撫育。2014年11月,調(diào)查麻竹、勃氏甜龍竹、杉木、西南樺和旱冬瓜5種薇甘菊-林木的替代控制試驗基地,記錄各種林木的郁閉度和林下的薇甘菊蓋度。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草本植物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效果

      2.1.1 牧草生長狀況分析

      7種牧草與薇甘菊混種時,各替代植物株高見圖1。在3 000粒/m2、6 000粒/m2和9 000粒/m2種植密度下,柱花草與薇甘菊混種時株高分別為0.49m、0.48m和0.46m,均顯著高于其它6種草本植物(P<0.05);其次為東非狼尾草,株高分別為0.31m、0.31m和0.28m,顯著高于其它5種植物(P<0.05)。7種替代植物中,以雜三葉的株高最低,3種種植密度下,分別為0.07m、0.07m和0.05m(圖1)。比較不同種植密度對同種植物株高影響發(fā)現(xiàn),隨替代植物種植密度增大,各植物株高降低,差異不顯著(P>0.05)。

      圖1 不同密度7種替代植物株高分析

      當(dāng)替代植物與薇甘菊混種時,調(diào)查生境中其它植物種類的情況,結(jié)果見表1。柱花草和東非狼尾草樣地中其它植物種類最少,其中柱花草生境中無其它植物,東非狼尾草生境中僅有闊葉豐花草(Borrerialatifolia)1種植物;在多年生黑麥草和鴨茅樣地中,其它植物種類最多,多達(dá)8種。

      表1 牧草中其它物種種類

      注:柱花草(Stylosantheshumilis)、東非狼尾草(Pennisetumclandestinum)、多年生黑麥草(Loliumperenne)、鴨茅(Dactylisglomerata)、雜三葉(Trifoliumhybridum)、紫花苜蓿(Madicagosativa)、葦狀羊茅(Festucaarundinacea)、闊葉豐花草(Borrerialatifolia)、含羞草(Mimosapudica)、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勝紅薊(Ageratumconyzoides)、牛筋草(Eleusineindica)、毛豨薟(Siegesbeckiapubescens)、金腰箭(Synedrellanodiflora)、刺莧(Amaranthusspinosus)。

      2.1.2 牧草在不同密度下對薇甘菊的影響

      比較薇甘菊與幾種不同種植密度牧草混種時的主莖長度,結(jié)果見圖2。

      圖2 不同密度7種替代植物對薇甘菊主莖長度的影響

      由圖2可知,牧草空白對照組的平均主莖長度為0.02m,薇甘菊與牧草混種時的主莖長度均小于薇甘菊單種時的主莖長度。在3 000粒/m2、6 000粒/m2、9 000粒/m2種植密度下,薇甘菊與東非狼尾草混種時主莖長度最低,分別為0.79m、0.44m和0.37m;其次是與柱花草混種,主莖長分別為0.88m、0.80m和0.75m。與兩種植物混種時薇甘菊主莖長差異不顯著(P>0.05),而均顯著低于其它幾種植物。在替代植物密度為3 000粒/m2和6 000粒/m2條件下,與鴨茅混種的薇甘菊主莖最長,分別為1.50m和1.41m。而在9 000粒/m2條件下,薇甘菊與紫花苜蓿混種時主莖最長(1.22m)。就同種替代植物不同種植密度而言,隨著替代植物種植密度逐漸增大,薇甘菊主莖長度逐漸減小,但并無顯著差異。

      牧草種類對薇甘菊分枝數(shù)量影響見圖3。

      圖3 不同密度7種替代植物對薇甘菊分枝數(shù)量的影響

      由圖3可知,薇甘菊對照組中平均分枝數(shù)量為2.40枝,在3種替代植物密度條件下,與柱花草混種的薇甘菊分枝數(shù)均最少,分別為0.48枝、0.24枝和0.15枝;其次為與東非狼尾草混種的薇甘菊分枝數(shù),分別為0.93枝、0.43枝和0.29枝。二者對薇甘菊分枝的控制作用無顯著差異。在替代植物密度為3 000粒/m2和6 000粒/m2條件下,與鴨茅混種的薇甘菊分枝最多,而在9 000粒/m2條件下,與紫花苜?;旆N的薇甘菊分枝數(shù)最多。就同種替代植物不同種植密度而言,隨著替代植物種植密度逐漸增大,薇甘菊分枝數(shù)逐漸減小,但并無顯著差異。

      比較薇甘菊與7種牧草在不同牧草種植密度條件混種時的生物量,結(jié)果見圖4。牧草空白對照組的生物量為0.53g/m2,薇甘菊與牧草混種時的生物量均小于薇甘菊單種時的生物量。在3 000粒/m2、6 000粒/m2和9 000粒/m2種植密度下,薇甘菊與柱花草混種時生物量分別為0.06g/m2、0.06g/m2和0.04g/m2;與東非狼尾草混種時生物量分別為0.07g/m2、0.03g/m2和0.01g/m2。與2種植物混種時薇甘菊生物量差異不顯著(P>0.05),而均顯著低于其它幾種植物。在替代植物密度為3 000粒/m2和6 000粒/m2條件下,與鴨茅混種的薇甘菊生物量最大。而在9 000粒/m2條件下,薇甘菊與葦狀羊茅混種時生物量最大。就同種替代植物不同種植密度而言,隨著替代植物種植密度逐漸增大,薇甘菊生物量逐漸減小,但并無顯著差異。

      圖4 不同密度7種替代植物對薇甘菊生物量的影響

      2.2 林木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效果

      由圖5可知,對薇甘菊蓋度和替代植物郁閉度進(jìn)行方差分析比較,勃氏甜龍竹、麻竹、杉木、旱冬瓜及西南樺的郁閉度分別為98.00%、97.80%、97.2%、75.2%及30.60%,其中,勃氏甜龍竹、麻竹和杉木三者間的郁閉度差異不顯著(P>0.05),旱冬瓜的郁閉度顯著低于勃氏甜龍竹、麻竹和杉木的郁閉度(P<0.05),以西南樺的郁閉度最低,顯著低于其它4種(P<0.05)。

      替代植物的郁閉度不同,對薇甘菊的控制作用就不同,勃氏甜龍竹、麻竹、杉木、旱冬瓜、西南樺5種植物林下及對照組中薇甘菊蓋度分別為0.00%、0.11%、0.12 %、10.17 %、87.80 %和90.20%,其中,旱冬瓜林下薇甘菊蓋度顯著小于對照組薇甘菊蓋度,而顯著大于勃氏甜龍竹、麻竹、杉木3種植物林下的薇甘菊蓋度,而以西南樺和對照組中薇甘菊蓋度最高,顯著高于以上其它4種植物林下的薇甘菊蓋度(P<0.05)。

      圖5 不同替代植物郁閉度和林下薇甘菊蓋度

      3 結(jié)論與討論

      3.1 草本植物替代控制薇甘菊

      植物的株高、生物量以及樣方內(nèi)其它植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反映植物競爭力大小的重要指標(biāo)[13-14]。通過分析比較所選替代植物與薇甘菊混種時的株高,可以得知,柱花草和東非狼尾草相較其它草本植物具有更強(qiáng)的株高優(yōu)勢,且二者生境中其它植物種類最少,表現(xiàn)出很強(qiáng)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和種間競爭性,這對能夠有效替代控制薇甘菊而言是相當(dāng)重要的。除柱花草之外,其它替代植物樣方中均有闊葉豐花草的生長,至于在特定條件下,闊葉豐花草能否用來控制薇甘菊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在試驗材料及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分析各替代植物對薇甘菊生長情況的控制作用發(fā)現(xiàn),當(dāng)與牧草混種,薇甘菊的主莖長度、分枝數(shù)量和生物量均受到影響。在3個密度下,柱花草和東非狼尾草效果均為最佳,能夠有效地抑制薇甘菊主莖的生長;分析同種牧草不同種植密度的影響發(fā)現(xiàn),供試替代植物種類對薇甘菊幾項指標(biāo)的影響隨著替代植物種植密度增大呈遞增趨勢,這與徐高峰等[13]報道隨著競爭物種種植密度的增大,薇甘菊株高和分枝數(shù)受到的抑制作用明顯增強(qiáng)相一致,研究結(jié)果證實替代植物密度對控制薇甘菊有重要影響。

      總而言之,柱花草與東非狼尾草能以較低密度對薇甘菊主莖長度、分枝數(shù)量和生物量起到很強(qiáng)的控制作用,可以選為替代控制薇甘菊的草本植物,且在利用二者控制薇甘菊的同時,又能收獲具有較高經(jīng)濟(jì)效益的牧草。柱花草和東非狼尾草混合播種對薇甘菊的控制作用是否增加,以及兩者混種是否存在種間競爭從而影響對薇甘菊控制作用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3.2 林木替代控制薇甘菊效果評價

      趙燕波等[15]指出,林冠郁閉程度高,對林下的光照、水分?jǐn)r截較多,將影響林下耐陰性較弱以及需水較多的植物生長;此外郁閉度高,林下凋落物較多,對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較強(qiáng),也會影響其生長。李雙喜等[16]研究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林分郁閉度對林下草本植物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喜光性植物的平均蓋度隨林分郁閉度增大而減小。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勃氏甜龍竹、麻竹、杉木、旱冬瓜和西南樺替代控制薇甘菊試驗基地發(fā)現(xiàn),前4種植物形成的郁閉度顯著大于薇甘菊蓋度,對薇甘菊有顯著的控制作用,西南樺形成的郁閉度(30%)很小,不能有效防控薇甘菊。旱冬瓜為落葉喬木,勃氏甜龍竹、麻竹和杉木的替代控制作用略強(qiáng)于旱冬瓜,其中,以勃氏甜龍竹效果最佳。利用勃氏甜龍竹、麻竹和杉木對薇甘菊進(jìn)行替代控制,持續(xù)性較強(qiáng),在防控薇甘菊的同時,還可促進(jìn)樹種的資源化利用,獲得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還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jīng)濟(jì)效益[17-19]。

      已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臺灣相思(Acaciaconfusa)-鴨腳木(Scheffleraoctophylla)+潺槁(Litseaglutinosa)群落中薇甘菊的分枝格局及生物量明顯低于芒草(Miscanthussinensis)單優(yōu)群落[20],采用喬木、草本等不同植物形態(tài)間作,最大限度地增加林間郁閉度,可以有效控制薇甘菊的生長。綜上所述,采用柱花草、東非狼尾草、勃氏甜龍竹、麻竹、杉木對薇甘菊進(jìn)行替代控制,從種植時間及植物形態(tài)方面考慮,采用喬木-草本相結(jié)合的方式,不同植物種類相互補充,最大限度地保證周年郁閉,使替代植物的種群優(yōu)勢顯著高于薇甘菊,具有生態(tài)環(huán)保、高效防控的優(yōu)點。

      致謝: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2015屆碩士研究生張新瑜、徐小偉參加了本研究的全程試驗,在此一并致謝。

      參考文獻(xiàn):

      [1] 李秋玲,張峰,肖輝林.外來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危害現(xiàn)狀及治理途徑[J].北京農(nóng)業(yè),2011(33):129.

      [2] 李娟,崔永三,宋玉雙,等.我國林業(yè)檢疫性和危險性有害生物新名單的特點[J].中國森林病蟲,2013,32(5):42-47.

      [3] 李正洪,谷蕓,郭芯瑜,等.外來雜草薇甘菊在云南德宏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雜草科學(xué),2013,31(1):69-70.

      [4] 李鳴光,魯爾貝,郭強(qiáng),等.入侵種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評估[J].生態(tài)學(xué)報,2012,32(10):3240-3251.

      [5] 徐小偉,澤桑梓,楊斌,等.薇甘菊的分布危害、生物防治及資源化利用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4,34(12):75-84.

      [6] 劉曉燕,曹坳程,李園,等.幾種除草劑對薇甘菊的防控效果[J].生物安全學(xué)報,2012,21(3):216-220.

      [7] 黃云鵬,范繁榮,王邦富,等.4種不同林分類型對多花黃精生長的影響[J].西部林業(yè)科學(xué),2016,45(5):132-135.

      [8] 郭連金,徐衛(wèi)紅,孫海玲,等.空心蓮子草入侵對鄉(xiāng)土植物群落組成及植物多樣性的影響[J].草業(yè)科學(xué),2009,26(7):137-142.

      [9] 成秀媛.幌傘楓對薇甘菊的化感作用[D].廣州:中山大學(xué),2006:25-26.

      [10] 王慧.血桐的化感作用及構(gòu)筑型對薇甘菊入侵的影響[D].廣州:中山大學(xué),2009:17.

      [11] 申時才,徐高峰,張付斗,等.紅薯對薇甘菊的競爭效應(yīng)[J].生態(tài)學(xué)雜志,2012,31(4):850-855.

      [12] 張國云,楊俊華,畢生斌,等.德宏州入侵雜草薇甘菊調(diào)查監(jiān)測及風(fēng)險分析[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15,31(15):187-192.

      [13] 徐高峰,張付斗,李天林,等.不同密度五種植物對薇甘菊幼苗的競爭效應(yīng)[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xué)報,2011,20(5):798-804.

      [14] 張永亮,王建麗,胡自治,等.雜花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群落種間競爭及穩(wěn)定性[J].草地學(xué)報,2007,15(1):43-51.

      [15] 趙燕波,張丹桔,張健,等.不同郁閉度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樣性[J].應(yīng)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xué)報,2016,22(6):1048-1054.

      [16] 李雙喜,朱建軍,張銀龍,等.人工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物種多樣性與林分郁閉度的關(guān)系[J].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xué)報,2009,25(2):20-24.

      [17] 杜凡.云南重要經(jīng)濟(jì)竹種特性及其生產(chǎn)中存在問題[J].西南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03,23(2):26-30.

      [18] 朱凱,曹少元,陳科,等.杉木油的提取及干餾油的精制[J].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2012,28(9):282-286.

      [19] 李大偉,陳宏偉,史富強(qiáng),等.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學(xué)、生態(tài)學(xué)特性及地理分布[J].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2008,33(5):25-28.

      [20] 張煒銀, 王伯蓀, 李鳴光,等.臺灣相思林和芒草草叢中薇甘菊枝構(gòu)件的分枝格局及其生物量[J].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2002,26(3):346-350.

      猜你喜歡
      柱花草狼尾草甘菊
      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進(jìn)展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葉綠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強(qiáng)度下的響應(yīng)
      薏苡秸稈與雜交狼尾草混合青貯品質(zhì)的研究
      中國飼料(2022年5期)2022-04-26 13:43:00
      狼尾草下
      牡丹(2021年11期)2021-07-20 07:24:42
      薇甘菊的發(fā)生現(xiàn)狀及防治措施
      基于SSR標(biāo)記的柱花草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與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
      可愛的德國甘菊
      低溫脅迫對細(xì)莖柱花草與TPRC2001-1柱花草抗寒生理指標(biāo)的影響
      雜交狼尾草對育肥豬氨基酸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廣東飼料(2016年3期)2016-12-01 03:43:11
      4種柱花草種子發(fā)育研究
      種子(2016年1期)2016-01-15 05:26:17
      比如县| 久治县| 缙云县| 黑河市| 江门市| 株洲县| 满洲里市| 文水县| 额济纳旗| 永济市| 滁州市| 舞阳县| 濮阳市| 文安县| 景洪市| 马关县| 望谟县| 普定县| 汤阴县| 伊川县| 德清县| 宁都县| 类乌齐县| 永州市| 义乌市| 郑州市| 林西县| 凤翔县| 孝义市| 肥西县| 江安县| 通山县| 迁西县| 大悟县| 霍城县| 栖霞市| 招远市| 灵台县| 泰和县| 天峻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