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文
同學們:
大家好!
胡適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shù)人?!鄙贁?shù)的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肯下笨功夫的人,由此可見,“笨”并不可怕,“笨”有時也很可愛!
曾國藩被奉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最后的儒家”“大清圣哲”,但他小時候并不聰明,甚至比賊還笨:一天晚上,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朗讀很多遍了,還是背不下來。這時候,家里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賊人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大聲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讓曾國藩目瞪口呆——只聽那賊人將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一遍,然后,輕蔑地看了曾國藩一眼,揚長而去。
故事中,曾國藩雖不聰明,但他留名千古;小偷記憶力好,卻做著偷雞摸狗的勾當。究其原因,曾國藩盡管有些笨,但讀書勤奮,堅持不懈,靠著非凡毅力和超人付出成為人生贏家。而那個聰明過人的賊呢,空有天賦沒有勤奮,聰明用錯了地方,變得默默無聞,不知所終。
明朝的王陽明,也是憑借笨鳥先飛、刻苦勤奮,終獲成功。小時候,王陽明一點都不聰明,人們以為他是個啞巴。他的父親四處尋找名醫(yī)治療,直到6歲時,王陽明的病才治好。雖然治好了病,但王陽明的智力一般。平時讀書,別人讀一遍,他就讀兩遍、三遍甚至十遍。白天他認真聽先生的課,放學后,趁著還沒有吃飯或者吃飯后的時間,認真讀書,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飯、睡覺。年年如此,從不間斷。
百煉成鋼。與曾國藩一樣,王陽明長大后成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立德、立功、立言”的幾位完人之一。
笨鳥是可以先飛的,一些天生聰明的人,如果恃才傲物,從此不再努力,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淪為平庸、碌碌無為,甚至誤入歧途、害人害己。
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王陽明、曾國藩如此,歷史上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而最初被稱為“笨人”的,比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陳景潤、童第周等,也是這樣。
親愛的同學們,面對學習,面對生活,面對未來的工作,請多下一點笨勁,這樣你的人生或許會更精彩!
謝謝大家!
【教師評點】
故事風趣生動,把聽眾引入“勝境”;議論鞭辟入里,具有強烈的感召力;說理透辟,材料翔實,生動典型。文中的“笨”并非蠢笨,而是“下笨功夫”,即勤能補拙之勤奮。“笨”的可愛,實指勤奮之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