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娟
看完《媽媽的心靈課》,特別的激動,也有些小小的遺憾。怎么做媽媽之前沒有看到這本書呢。這本書在我看來堪比《童年的秘密》。
好書,源于好的作者。這本書的作者是唐納德·溫尼科特,生活在二戰(zhàn)前的英國,他一開始在英國帕丁頓綠色兒童醫(yī)院做一名小兒科醫(yī)師,同時也開始了他自己的精神分析事業(yè)。后來他還兩次當選為英國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席。他一直在帕丁頓綠色兒童醫(yī)院屬于他自己的部門工作,并且一干就是40年。溫尼科特一生接待治療過近6萬個母嬰及家庭,是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童心理大師,在心理治療領域他對后人理解和認識嬰兒和兒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就知道這本書的是有著深厚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經驗的專家寫成,一定很有見地;不過另一個念頭可能也會出現(xiàn),能看懂嗎?這點請放心,這本書是這是BBC廣播公司請他做的一系列給家庭的講座的精選文集,好讀好懂還幽默。
書中涉及孩子成長的面向很全面,從孩子與母親的關系生發(fā),到孩子與父親的關系,到家庭,到幼兒園、學校,到大千世界。探討的問題也很廣泛,比如乳房哺乳”“斷奶”“獨生子女與多子女的利弊”“幼兒園與學校的教育”等主題;探討的問題也很深入,從人類心理動機出發(fā),跨越了兒童醫(yī)學與兒童發(fā)展動力學之間的鴻溝。很有思想深度,卻也很好懂。
作者最先探討了童年時代的基本人際關系,他從母親與嬰兒間的愛談起,并認為這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文字隨處充滿了關懷和洞見,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他對父母們發(fā)自內心的支持與肯定。他認為:女人天生就有成為好母親的稟賦和傾向,只要一個女人被自己的母親相對夠好地養(yǎng)育過,她自然就會很好地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別人的指導和教育。這一觀點,對初為人母者是極大的鼓舞。事實也是如此,照顧寶寶是媽媽天生會做的事情。這一觀點,對于當下泛濫的育兒書與紛紜的信息技術,是很好的矯正?,F(xiàn)在諸多形勢的早期的教育理念鋪天蓋地而來,完全是迎合了現(xiàn)在社會的焦躁及人們的焦慮心理。其實,母親有著天生的直覺,只要他不過于慌亂或焦慮,關注孩子的人格發(fā)展,知道在孩子需要的階段適當?shù)亟o予,即使暫時給不了他也不勉強,讓孩子長大后自己會去解決。這樣養(yǎng)育下的孩子應該更有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接下來書中介紹了父親在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哪怕父親什么都不做,時常出現(xiàn),對孩子就是極大的慰藉;獨生子女與雙胞胎養(yǎng)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包括兒童的性;還有偷竊與撒謊,對于孩子到底是什么?幼兒園、學校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書中,涉及到精神分析的一些理論思想,對我們平時接觸到的知識概念有沖擊,更有很大的啟發(fā),帶領我們探索哺乳、哭泣、游戲、獨立和害羞等日常行為中所蘊涵的心理機制。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父母以及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所有人都應該讀一讀溫尼科特的這本書,讓我們對自己的力量充滿信心。
書摘:
1 .至此,文明已經在一個新新人類的心里面再度展開了,父母要做的就是提前準備一些道德準則,然后等待孩子長大,到他足夠大時,他自然會來向你尋求這些準則。孩子本身有一些非常有害的嚴苛道德,而孩子如果順從他們就會犧牲掉他個人的生活方式,他對這種順從也是有怨恨的,而道德準則的功能之一,就是讓這些嚴苛的道德和怨恨變得更加人道。不過變得人道雖然是好事,但父母可別完全扼殺掉孩子的這些嚴苛道德—很多父母常常會太過注重溫順、平和與安靜,這可以理解,但這也會造成孩子的個性缺失和過度順從。孩子的順從其實是為了得到父母立即的獎賞,而父母卻會想當然地把這種順從誤解為是孩子長大了或懂事了。
2.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系狀態(tài)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說如果父母之間真實關系的發(fā)展是親密的、溫暖的話,孩子是第一個知道并感激這一事實的人,孩子會通過變得少出問題、更知足、更好養(yǎng)活來表達他的感激。我猜這是嬰兒或孩子在表示他們有了“社會性安全感”。
3.如果你允許你的孩子發(fā)展他的掌控權,你就大大的幫助到了他。雖然在你和他的掌控權之間一定會發(fā)生沖撞,但是這是發(fā)展的自然現(xiàn)象,而且比強迫孩子承認你最最正確絕對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