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主題導語】
“不是每朵花都要結(jié)果”是一種人生智慧,該疏的花一定要疏,該去的果堅決得去,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舍棄;“準備好明天的早餐”是一種人生智慧,提前謀劃未來,會讓生活變得有條不紊,會讓明天一帆風順;“讓傷疤微疼”是一種人生智慧,失敗和傷痛也是一種難得的財富,懂得利用可以避免類似的失敗和傷痛再次出現(xiàn)。尋常生活中,充滿了人生智慧,只要你用心去感悟,你的人生將是智慧的人生。
【選文一】
不是每朵花都要結(jié)果
劉明禮
表哥種了二十多年桃樹,有幾十畝桃園。幾年前,我從他那兒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樹苗,栽在院子里。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見錢”,這農(nóng)諺準得很哩。桃樹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枝椏間便冒出了一個個花骨朵。隨著“春風又綠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間,那小小的桃樹,竟“滿樹和嬌爛漫紅”了。
我興奮地打電話向表哥報喜,表哥卻叮囑我:每條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電話這端的我一下子驚掉了下巴,問他為什么?表哥告訴我,不光如此,等結(jié)了桃,還要疏掉多余的果,每個枝上只留下一兩只最大最好的。因為桃樹太小,枝椏太細,桃子多了經(jīng)不住……
雖是萬般不舍,可看看桃樹那稚細的“胳膊”,真的怕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負,只好忍痛割愛,按表哥說的照辦。這年夏天,我收獲了六只又大又甜的蜜桃。
第二年,桃樹雖粗壯了許多,但仍顯得有些“身單力薄”。我怕它還是不能承受累果之重,便主動疏掉一些繁花,摘去一些贅果,只是比上年留的要多了許多。這一年,我收獲了更多的桃子。只是個頭不太均勻,有的品相也不怎么好。
桃樹漸漸長大,不再擔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結(jié)出更多的果實。于是,不肯再辜負每一朵花蕊,更舍不得糟蹋結(jié)出的每一個果子。可是,如此收獲的桃子竟小了許多,感覺也不如原先的甜。我以為這桃樹得了什么病,打電話詢問表哥。表哥問明原委,告訴我——該疏的花一定要疏,該去的果堅決得去。他說:不是每朵花都要結(jié)果。
我如夢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結(jié)果!
想想我們的人生,不同樣如此嗎?在人生的航程中,生活就如同一棵開花的樹。有時候,我們的夢想很多,想做的事很多,想要的“果”很多,理想的樹上花團錦簇??墒牵F(xiàn)實卻屢屢冷酷地告訴我們:盡管世界因生命而美麗,生命因夢想而精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貝殼里都有珍珠,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煥發(fā)光彩,并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開花結(jié)果。為了實現(xiàn)人生最大、最美好又最接近現(xiàn)實的結(jié)果,我們不得不學會取舍,適時摘掉那些多余的“花”和“果”。因為,人生有涯而知無涯,精力有限而事無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諸事竟功。不然,貌似滿樹之“花”、累枝之“果”,卻終是得不到幾個像樣的“桃子”。
舍棄,并不是放棄,而是為了得到最好的結(jié)果?!安皇敲慷浠ǘ家Y(jié)果”,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8年第8期)
[解 讀] “不是每朵花都要結(jié)果”,這是表哥種桃的經(jīng)驗,也是深刻的人生哲理?!叭松醒亩獰o涯,精力有限而事無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諸事竟功”?!吧釛?,并不是放棄,而是為了得到最好的結(jié)果”。文章以種桃為喻,告訴人們一種人生的智慧——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學會取舍。
【選文二】
準備早餐
王國梁
妻子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晚上都把明天的早餐準備好。
上班族都有體會,早晨時間特別緊張,稍一耽誤就可能遲到。有過幾次遲到的教訓之后,妻子開始提前準備明天的早餐。她把需要的蔬菜洗凈、切好,第二天一炒即可?;蛘邷蕚洮F(xiàn)成的食物,第二天放到微波爐一熱就可以吃了。時間久了,她的經(jīng)驗更多了,各種食物,合理搭配,讓一家人都能吃好。每天早晨,幾分鐘時間,妻子就能把豐富美味的早餐端上桌。我們的早晨時光,也開始變得有條不紊?;叵胍郧?,每個早晨都在爭分奪秒中度過,跟打仗一樣,匆忙得讓人覺得早晨這段時光是潦草和糟糕的。如今,我早晨甚至有時間去陽臺上看看花,或者去擁抱一縷晨光,感覺很輕松和愜意。
準備好明天的早餐,真的能把一天過得更加妥帖和有條理。我的一位文友,是個專職寫手,他主要寫文史類的稿件。他的生活習慣很好,每天下午都要花幾個小時讀書,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做筆記,這樣就能把第二天的寫作素材準備出來。他的寫作習慣是,不打無準備之仗,頭天不僅把寫作素材準備好,而且也把文章的布局謀篇布置好。第二天早晨寫作時,能夠很快進入狀態(tài),并且一氣呵成,寫出一篇好文章。試想一下,如果他沒做這些準備工作,第二天寫作起來一定很不順利。他的這種做法很好,與準備好明天的早餐異曲同工,能夠把寫作安排得妥妥當當。
準備好明天的早餐,真的是一種不錯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拓展開來,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也應該“準備好明天的早餐”?明天意味著未來,提早一點為未來打算,明天來臨時就不至于手忙腳亂。
惰性使然,很多人習慣得過且過,今天吃飽了,從不去想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很多人面對未來,容易惶惑和迷茫,總覺得自己的面前是個十字路口,每次選擇都不知何去何從。究其原因,是沒有謀劃好未來。沒有準備好明天的早餐,第二天會過得慌亂不堪,如果遇到突發(fā)情況,更得抓瞎,弄得一團糟。
小張是個正在實習期的小伙子,每次談到他的未來,他都是“愛咋咋地”的態(tài)度。他對未來沒有一點規(guī)劃,看到別人忙著考研,他也開始準備,可三分鐘熱度后,就放棄了。看到別人考公務員,他也蠢蠢欲動,可第一關沒過就被淘汰出局。如今他越發(fā)消極,說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他沒有準備好明天的早餐,未來對他來說根本就是混沌的模糊的。
未知的明天充滿了魅力和挑戰(zhàn),你準備好明天的早餐了嗎?
(選自2018年1月4日《寧夏日報》)
[解 讀] 文章從生活小事寫起,并點明從中悟出的生活哲理。以前早晨時光的是“潦草和糟糕的”,妻子養(yǎng)成準備好明天的早餐的習慣后,讓生活變得有條不紊。文友習慣頭天準備好寫作素材,布置好文章的布局謀篇,第二天寫作能夠很快進入狀態(tài),一氣呵成,寫好文章。妻子與朋友異曲同工的做法,其實也說明這樣的人生哲理:未知的明天充滿了魅力和挑戰(zhàn),對于未來的明天,我們要早作打算,早作謀劃。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我們不能得過且過,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更要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學習、去準備。
【選文三】
讓傷疤微疼
王 純
去朋友家做客,發(fā)現(xiàn)他的書桌上有一個小記事本,封面上寫著“讓傷疤微疼”,不覺好奇。
打開本子,上面寫著:某年某月某日,做了個小手術,雖然不是大毛病,但要記得,是該儲蓄健康了,傷疤好了,別忘了疼。還有,某年某月某日,工作失誤,第一次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主要原因是馬虎,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次;某年某月某日,母親突然暈倒,到醫(yī)院檢查是血壓高,多關注老人的身體,千萬不能忽略了,愛可能會來不及……諸如此類,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提醒自己一定要警醒,所以他說“讓傷疤微疼”。
我不由被朋友的良苦用心打動了。
想起我的一個表舅,事業(yè)蒸蒸日上,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突然有天就腦出血了。在醫(yī)院接受治療時,他嘆著氣說:“人吶,真沒必要拼死拼活地干。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身體和健康是自己的?!贝蠹乙捕紕袼?,保重身體,少掙點錢沒關系,他點頭答應。
剛出院的時候,表舅的手腳還不利落,在家休養(yǎng),養(yǎng)花種菜,過得也很開心,大家都以為他想開了。沒過多久,有一筆大生意來了,他竟不顧家人勸阻,又開始沒日沒夜地工作,有一天,一頭栽倒,再也沒有站起來。大家都說,他吃了“好了傷疤忘了疼”的虧。
生活中,我們都太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會吸取教訓。還有一部分人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對疼痛耿耿于懷,從此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腳。
其實,復雜多變的生活工作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問題的出現(xiàn),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提醒。有時,還有一些讓你很受傷的事,刺痛你,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傷痛留下的“疤”?讓傷疤在心里微疼。
讓傷疤微疼,是一種智慧。把經(jīng)歷的傷痛默默記在心上,時時提醒自己,傷疤雖然結(jié)痂,但要讓自己的心微疼。過去的一切,都是寶貴的經(jīng)驗,失敗和傷痛更是一種難得的財富,要懂得利用。
讓傷疤微疼,也需要勇氣。有了傷疤,有些人千方百計選擇各種“疤痕靈”消除傷疤,說是忘記傷痛,重新開始。其實最明智的做法是,在傷疤上文上一朵花,提醒自己,曾經(jīng)傷過。人要有直面?zhèn)痰挠職?,要留有疼痛的記憶。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少受傷害。
讓傷疤微疼,不是在傷痕的歷史中停滯不前,作繭自縛,讓陰影永遠籠罩。讓傷疤微疼,類似涅槃后的精神重生,是痛苦之后的大徹大悟。
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傷疤,存在于身體、工作、情感、生活等方面。如果有讓傷疤微疼的能力,也就有了獲得智慧人生和幸福人生的能力。
(選自《成長閱讀》,南京大學出版社)
[解 讀]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犯一些錯誤,如何面對過去的“疼痛”,這是一種人生智慧。對于過去的“疼痛”,人們常會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會吸取教訓;另一個極端,對疼痛耿耿于懷,從此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腳?!白寕涛⑻邸笔且环N人生智慧,過去的一切,都是寶貴的經(jīng)驗,失敗和傷痛更是一種難得的財富,懂得利用可以避免類似的失敗和傷痛再次出現(xiàn)。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東臺市秀峰華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