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濟南市歷陽河生態(tài)補水技術研究

      2018-06-14 09:44:26
      山東水利 2018年4期
      關鍵詞:大明湖河道水庫

      李 寅

      (濟南市城鄉(xiāng)水務局,山東 濟南 250099)

      選取舜耕路東側的廣場東溝及上游東山坡山水溝,引用外來水源建設歷陽湖、歷陽河生態(tài)河道景觀。串聯(lián)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大景觀,將歷陽河舜耕路沿線打造成為類似于環(huán)城公園一樣的景觀河道,使山東財經大學(舜耕校區(qū))、濟南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泉城公園等公眾場所和周邊居民密集區(qū)均能享受到生態(tài)河道的優(yōu)美環(huán)境,成為泉城新名片。把原來只有泄洪功能、且有生活污水污染的廣場東溝進行生態(tài)改造,引水補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重點探討水源選取、補水工程等方面的內容。

      1 水源的選取

      本次生態(tài)河道建設的水源選取采取了創(chuàng)新型的做法,以市中心著名風景區(qū)——大明湖的棄水作為水源,巧妙利用了現(xiàn)有設施,建設三級泵站和輸水管道,將大明湖水逐級提升到生態(tài)河道中。歷陽河生態(tài)河道的建設方案分為歷陽湖滲漏水庫和歷陽河河道景觀兩部分。生態(tài)水庫注重蓄水滲漏,河道景觀突出綠色休閑,而選取大明湖水作為水源,特別適合本工程的客觀需求。大明湖湖水來源于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自然泉水,水質純凈,水量穩(wěn)定。同時社會上對于優(yōu)質泉水“先觀后用”的呼聲很高,市政部門也根據(jù)群眾需求建設了泉水直飲水系統(tǒng),收獲大量好評。利用大明湖水作為生態(tài)補源的景觀用水,主要優(yōu)點:一是水質優(yōu)良。大明湖湖水來自天然泉水,受污染少,用作景觀用水和地下水補源均可以達標。二是水量穩(wěn)定。該方案采取在大明湖北水門出口取水6萬m3/d,計劃在用于生態(tài)用水和下滲補源以后,有4萬m3/d水回流至北水門,對大明湖本身并沒有影響。三是工程量小。大明湖距歷陽湖直線距離僅8.0 km,且市區(qū)內有部分設施可供改造使用,占地面積小。

      2 滲漏水庫設計

      2.1 水庫的選址

      濟南市有著特殊的地質結構,自西向東具有多個滲漏區(qū),單獨修建滲漏水庫將會面臨移民拆遷、征地以及造價較高的問題,因此,選址以現(xiàn)狀河道建設蓄水壩作為滲漏水庫,以增加補滿蓄水水量為主,兼做景觀水面,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態(tài)系統(tǒng)。綜合考慮水源位置、滲漏性能,并結合現(xiàn)有設施情況,經廣泛巡查、實地勘測,發(fā)現(xiàn)旅游路西首東山溝處是滲漏水庫的理想建設地點。該處位于歷陽河上游太平莊滲漏區(qū),地貌為荒地,幾乎不需拆遷。確定在該處建設歷陽湖滲漏水庫,作為生態(tài)河道的源頭是合理可行的。

      2.2 水庫的設計規(guī)模

      歷陽湖滲漏水庫主要的設計參數(shù):設計湖底高程127.81 m,壩頂高程132.81 m,壩高 5.0 m,內邊坡坡度 1∶2,蓄水量約 2.0萬m3。

      根據(jù)地勘報告,工程場地土質類別為I~II類,庫區(qū)范圍內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未發(fā)現(xiàn)影響庫區(qū)穩(wěn)定性的其它不良地質構造。

      2.3 水質凈化系統(tǒng)

      經第三方監(jiān)測,大明湖水質CODcr、總氮達不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huán)境用水水質》(GBT18919)的規(guī)定要求。為保證地下水不受污染,本工程生態(tài)補源的水質標準選為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在歷陽湖西岸、金雞嶺別墅區(qū)東側建設歷陽湖水處理站,對大明湖棄水進行處理。工程設計處理規(guī)模10 000 m3/d,采用初沉+高效藻類系統(tǒng)+氣浮+紫外線消毒處理工藝,構筑物為平流式初沉池、高效藻類處理池、氣浮池及紫外線消除渠等構筑物組成。水處理流程如下:原水首先經引水泵房提升進入平流式初沉池處理,再一次流經高效藻類處理池、氣浮池,最終經紫外線消毒渠后出水至歷陽湖。

      3 河道補水工程

      歷陽河補水工程由三個部分組成:三級泵房、輸水管道、生態(tài)河道。泵房和輸水將湖水提升至源頭歷陽湖,生態(tài)河道中含有谷坊、攔水壩等蓄水設施供補給水更好下滲。

      3.1 取水地點的選擇

      從保護大明湖的角度考慮,本工程采用從出水口取水的方式,引棄水作為生態(tài)補水的水源。大明湖出水有兩路,一路從北水門出向西經生產渠流入工商河,一路從西側進水口向北流入東濼河。兩處出水口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取水點位置比較

      對比可得出,選取西護城河出水,取水泵房在順河高架路附近更好。

      3.2 輸水管線鋪設方案

      鑒于本工程輸水路徑較長,為減少管線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本方案的主體思路為輸水管線沿河敷設,這樣既可解決管線位置問題又不影響交通。具體的敷設路線及比選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三個供水方案的優(yōu)劣對比

      方案一:取水點→西圩子壕→南圩子壕→歷陽河→歷陽湖,輸水管線約12.0 km。

      方案二:取水點→西圩子壕→南圩子壕→玉繡河→歷陽湖,輸水管線約10.0 km。

      方案三:取水點→西圩子壕→南圩子壕→玉繡河→舜玉路→歷陽河→歷陽湖,輸水管線約13 km。

      考慮到濟南市的交通情況,如果工程在河道附近道路上施工,務必會造成城中心擁堵、社會影響較大。因此優(yōu)先考慮對道路影響最小的建設方案。方案一需要穿黎明壩,對現(xiàn)有水利設施有較大影響。故本次方案選取方案三。方案三施工時可結合舜玉路改造工程實施,施工時間可以最大化利用,同時該線路一次能滿足歷陽河、玉繡河兩條河的生態(tài)補水需求。

      3.3 供水量計算

      蓄水量包括滲漏水庫蓄水量、廣場東溝景觀用水量。

      歷陽湖水庫設計蓄水量2.0萬m3,景觀用水量按河道長9 200.0 m,寬20.0 m,水深1.0 m計,需水量為18.4萬m3,合計總蓄水量為20.4萬m3。為了保證廣場東溝的生態(tài)水系達到“河暢、水清、景美”的目標,本工程中按照旱季每5天循環(huán)一次的蓄水量考慮,需用水量為5.08萬m3。

      河道及景觀皆由石頭護砌,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側滲量最大為3 L/m2·d,河底鋪設防滲膜其滲水量微小,這里按照0.5 L/m2·d進行計算。(GB 50141-2008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GB 50141-2008)河道側滲及底部滲漏水量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滲漏水量計算

      本工程主要的蒸發(fā)量來源于廣場東溝河道及滲漏水庫,相關蒸發(fā)量計算見表4。

      表4 蒸發(fā)水量計算

      因此,本工程取水50 800 m3,蒸發(fā)下滲水量合計10 871 m3,每日循環(huán)回大明湖水量約40 000 m3。

      3.4 水質監(jiān)測

      取樣地點采用歷陽河上游山財舜耕校區(qū)內或者經十路路口處,水樣采用《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guī)定的監(jiān)測方法進行化驗。

      表5 2017年歷陽湖、歷陽河水質化驗結果

      從表中可以可出,用于歷陽河生態(tài)補源的大明湖水保持了優(yōu)秀的水質,污水處理廠出水在流經湖體、河流后幾乎沒有污染物增加。完全達到再生水回用的標準。

      4 生態(tài)效應和社會效應評估

      從歷陽湖中水站運行情況來看,歷陽湖中生態(tài)補水水質優(yōu)良,水質穩(wěn)定維持在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運行模式采用PPP,委托給社會單位運行。運行以來歷陽湖湖水常年保持清澈,歷陽河河水充盈,湖周邊植被茂盛,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家園。市民閑暇時光來到湖畔散步、釣魚,周邊居民對此普遍好評。生態(tài)補源水也在趵突泉泉群保持常年噴涌中起到了明顯作用。

      猜你喜歡
      大明湖河道水庫
      第1期參考答案
      中型水庫的工程建設與管理探討
      出山店水庫
      白沙水庫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選擇與應用
      南京市鼓樓區(qū)黑臭河道的治理
      出山店水庫
      大明湖奇遇記
      大明湖旅行記
      碌曲县| 恩平市| 柳林县| 浮梁县| 永兴县| 萨嘎县| 浠水县| 突泉县| 惠水县| 福泉市| 涟水县| 中卫市| 平南县| 亳州市| 安宁市| 武强县| 中方县| 合山市| 军事| 铜陵市| 托克逊县| 五常市| 怀仁县| 积石山| 南阳市| 镇赉县| 水富县| 岑巩县| 濮阳县| 正蓝旗| 湘潭市| 河津市| 大同市| 巴南区| 讷河市| 肇州县| 宜兴市| 阿拉善右旗| 威远县| 元阳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