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凡
財商一詞最早是由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在其所著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出,解釋為金融智商。他認為:“理財智慧是我們頭腦智慧的一部分,是我們用以解決財務問題的智慧。而財商是對理財智慧量化后的值,它關(guān)系到如何量化我們的理財智慧。”
在發(fā)達國家,財商已成為繼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廣泛認同的現(xiàn)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相關(guān)專家認為:“如果說一個人的智商是重要的,情商是需要提高的,那么財商就是必須培養(yǎng)的,因為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金融。通過財商教育,可以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財商和智商、情商一樣,其形成、提高的最佳時間段是青少年時期,而且抓得越早,效果越佳。
我們先看看美國小孩的故事,看看他們現(xiàn)在的財商水平,然后再看看我們自己孩子的故事。
2018年伯克希爾·哈撒偉股東大會上,一位來自紐約的8歲小女孩自稱,她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已經(jīng)兩年了。她問道:“為什么伯克希爾很多的投資已經(jīng)偏離了之前的早期的輕資產(chǎn)投資的理念,尤其是為什么要投資BNSF(北伯靈頓鐵路公司),而不是買輕資產(chǎn)的公司,比如說更多地持股美國運通?”
巴菲特遲疑了一下:“這個問題實在把我難倒了。我甚至慶幸她還不滿9歲,她9歲的時候還不知道會提出多深刻的問題。”他笑稱,“我就坐在這兒想,我到底要怎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還以為我買這個股票是買對了;你現(xiàn)在一說,我甚至覺得自己犯錯了似的?!?/p>
巴菲特解釋稱,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都偏好可以帶來很多資本回報的公司,比如說像See‘s糖果、美國運通,收益非常好,而且已經(jīng)保持了很長的態(tài)勢。在談到為何買入BNSF這家公司時,他表示,是為了能夠進行更好的資本部署,而且當時的這個價格也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才進入了這種重資產(chǎn)的領(lǐng)域。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不到9歲的小女孩問的問題很專業(yè),并且已經(jīng)持有股票兩年了,我們不得不佩服其家長在財商培養(yǎng)上的超前。同時,巴非特的耐心解釋,也體現(xiàn)了社會上下對待孩子財商教育的用心與精心。這也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財商教育到底在什么水平呢?
趙女士帶兒子去拜年,親戚朋友都大方,給孩子壓歲錢達到了6位數(shù)。12歲的孩子想自己留著存起來,趙女士跟孩子說:“爸媽給你存著,等你長大了給你出國用?!倍w女士在之后挪用了孩子的壓歲錢去國外購物。這件事被婆婆和丈夫知道后,引起了家庭的矛盾甚至差點告上法庭。
不少家庭因為孩子壓歲錢怎樣處理的問題有爭議和矛盾,湖南紅網(wǎng)發(fā)表胡建兵的觀點認為,既然是父母或者親朋送給孩子的錢,應該屬于孩子,別人無權(quán)干涉。然而,孩子能收到壓歲錢,親朋名義上是送給孩子的,實際上還是看在孩子父母的面子上。孩子收到了親朋送的壓歲錢,孩子父母也不得不禮尚往來,給別人家的孩子送壓歲錢。所以,孩子的壓歲錢實際上是父母的錢。未成年的孩子,吃喝穿住等都是父母管的,孩子理應拿出壓歲錢作為家庭日常開支,用于上學支出等。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父母支配孩子的壓歲錢也在情理之中。未成年的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都困難,讓他們管這筆錢,也有可能會拿著錢揮霍浪費。孩子的“壓歲錢”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應該交由父母打理為好。過早地讓孩子手頭有太多錢,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沒有好處。當然,孩子壓歲錢交由父母打理,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從保護孩子的利益出發(fā),把這筆錢用在孩子身上,用到孩子最需要的地方。
很多家庭對待孩子的壓歲錢是大包大攬,孩子沒有任何發(fā)言權(quán)。我們遇到這樣一位學生,他這樣講述自己的苦悶:小時候,我的壓歲錢都上交父母了。我好像習慣了這樣的做法,也不知道那么多錢能做什么,就很聽話地給家長了。后來才知道,金錢的獨立跟個性的獨立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
很多在后來能夠自由掌握人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方式的朋友,大多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自己處置財務的習慣,無論是買一些喜歡的器具也好,自己交學費買書也好,自主意識特別強。
雖然父母大包大攬也沒有什么不好,但給孩子處理錢財?shù)臋C會,很大程度上就是給他們自己規(guī)劃人生的機會。財商的培養(yǎng)跟情商、智商密切相關(guān),能夠自理錢財,也能更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而像我這樣,家里包攬慣了,所有的人生規(guī)劃都在父母設(shè)定的路上走,甚至工作以后賺了錢,還是存到一定數(shù)量就轉(zhuǎn)給父母,讓他們?nèi)コ垂苫蚴菐兔I理財產(chǎn)品。父親會覺得,錢在他手里才是安全的、可靠的,哪怕是虧了,也是他的問題,跟我沒有關(guān)系。而當我自己買了一個基金,賠了幾十元的時候,他會覺得是出了天大的事,更加不放心讓錢留在我手里了。
聽了這個學生的“控訴”,我不禁嘆息,原本我們以親情、血緣為紐帶的傳統(tǒng)社會,在當下市場經(jīng)濟大潮沖擊下,很多教育理念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和原則也在變化。社會是一個大學堂,每天都會有新事物,孩子們需要的是自主獨立的意識。財商教育真的是刻不容緩。
一位朋友,孩子剛拿壓歲錢的時候,就給他開了銀行活期賬戶。后來發(fā)現(xiàn),大寶賬戶里的錢有10萬多元了,放在銀行拿利息太可惜了,這才開始用壓歲錢做基金定投,多出來的錢買了京東金融或百度金融的一些產(chǎn)品。
但家長覺得大包大攬地替孩子理財并非上策,于是找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在不動用大寶壓歲錢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個錢包,里面放著以各種名義獎勵他的錢,比如考試考了95分以上了,比賽拿獎了什么的。過了一段時間,孩子把這個當成游戲,時不時地把錢包里的錢拿出來數(shù)一下,告訴朋友里面有多少錢了。
朋友覺得這樣也不行,不想讓孩子只會存錢,于是鼓勵他消費,甚至有一陣子規(guī)定他一個周末必須去趟超市花掉多少錢,也讓他請大家吃飯?;蛘咚貏e喜歡的東西,如果價錢不高的,讓他自己買;如果價格高的,就大家湊份子。朋友的觀點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花錢比攢錢更重要,讓他在花錢中體悟“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物有不值”的觀念,讓他明白如何使用相同的錢買到更好更多的商品,或者用錢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落實到教育上,就不能是這樣一句空洞的口號。兒童教育專家烏蘭說,“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零花錢管理,引導孩子學會適當控制,并利用正確的方式滿足自我需求。理財管理只是孩子自我管理的開始。”很多家庭已經(jīng)意識到財商教育的重要性,并已著手進行規(guī)劃,在這里我們也總結(jié)了一些金點子,供參考。
1、設(shè)計一個系統(tǒng),讓孩子賺額外的錢。
2、給孩子設(shè)立儲蓄賬戶,定期聽取孩子對賬戶的看法。
3、讓存錢的過程像花錢一樣有趣。
4、在花錢上,可以允許孩子犯錯,讓其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并從經(jīng)驗中學習。
5、孩子一旦掌握“我要”的概念,就開始讓他理解“我要”意味著一筆開銷。
6、幫助孩子理解“我需要”、“我要”和“我希望”之間的區(qū)別,這使他能在將來做出好的花錢決策。
7、孩子長大一些時,就讓他共同承擔家庭的財務目標,讓他了解家里為什么存錢,怎樣賺錢,又怎樣聰明地花錢。
8、讓孩子介入家庭的財務計劃和開支過程,使他了解計劃的重要性。
9、設(shè)計一個簡單的記錄系統(tǒng),孩子可以用來記下他賺的錢、花的錢和節(jié)省的錢。
10、要求孩子照管好自己玩具和個人物品,教會孩子量入為出。
11、時刻牢記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要示范合理的花銷理念,如提前做購買計劃、采購清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