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全德,何曉慧
(1.山東省濰坊市中醫(yī)院,濰坊 261041;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濟南 250014)
阿爾茨海默病是發(fā)生于老年和老年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1-3]。臨床上表現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力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4-6]。本病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癡呆類型,我國的患病率約為 3%~7%。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病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7]。我科近年來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溫和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并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較,現報道如下。
60例患者均為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濰坊市中醫(yī)院針灸科、腦病科就診的患者,均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第4版《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中相關診斷標準[8]。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方面比較差 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①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②近期無腦神經、腦細胞、心理疏導等治療史;③無相關藥物使用禁忌證;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①嚴重軀體疾病;②既往有精神障礙,有嚴重自殺自傷行為;③其他原因造成的癡呆;④藥物過敏。
在睡前口服鹽酸多奈哌齊[安理申,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每次5 mg,每日1次。治療3個月后進行評定。
在對照組基礎上取百會、大椎、至陽、命門穴,行溫和灸法,百會穴每次灸 60 min,其余穴位灸30 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3個月后進行評定。
治療前后分別由2名經過培訓的專業(yè)康復治療師進行認知功能評定,評定者不知分組情況,以控制測量偏倚。
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9],共有30個項目,可分為5個方面,包括定向力(10項)、即刻記憶力(3項)、注意力及計算力(5項)、回憶(3項)、語言(9項)?;卮鸹虿僮髡_為1分,錯誤、拒絕回答或說“不會”為0分,總分為30分。評分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
以 MMSE評分為主要療效判斷指標,療效指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治療前分數]×100%。
顯效:療效指數≥45%。
有效:療效指數為18%~44%。
無效:療效指數<18%。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數據都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66.7%,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 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MMSE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P<0.01);治療組治療后 MMSE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x ±s,分)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呆、傻、愚、笨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古代醫(yī)家多將本病歸于“老年呆病”的范疇[10],并認為本病多由年老體衰,腎氣不足,督脈空虛,腦髓不充而發(fā)病[11-13]?!鹅`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指出腎精是化生腦髓的基礎。督脈“上至風府,入屬于腦”,與腦的功能有密切聯系。故陽氣虛衰尤其是督脈陽氣虛衰所導致的臟腑功能低下為本病的病機之本[14]。腎陽虛衰,漸使腦髓空虛,髓海失養(yǎng),發(fā)為癡呆。同時,腎陽虛衰,其溫煦和推動作用減弱,導致痰瘀內生并不得溫化。痰瘀停留體內,一則蒙蔽腦竅,氣血失于奉養(yǎng)之能,二則阻遏清陽,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神失所養(yǎng)則智能障礙。正如《千金翼方》:“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后,興居怠惰。”
本研究所選百會、大椎、至陽、命門穴皆為督脈之穴。《十四經發(fā)揮》:“督之為言都也,行背部中行,為陽脈之都綱?!倍矫}主“一身之陽”,為“陽脈之海”。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交會于大椎,陽維脈與督脈交會于風府、啞門,陽蹺脈則通過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風府穴相通。加之督脈循行于后背正中,背為陽,故督脈可以總督諸陽,統(tǒng)領調節(jié)一身之陽氣。腦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正是依賴于督脈所統(tǒng)領的陽氣的溫煦和推動。溫灸督脈諸穴可振奮一身之陽氣,使陽生陰長,元氣充足[15-18];輸精微以養(yǎng)髓海,升清陽以醒腦竅,行氣血以化痰瘀,使腦與五臟六腑之間相通相連的道路通暢,神氣通行無阻,重新發(fā)揮頭腦“精明之府”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艾灸百會、大椎、至陽、命門穴后,MMSE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在口服鹽酸多奈哌齊基礎上,艾灸百會、大椎、至陽、命門穴,可以顯著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夺t(yī)學正傳》:“虛則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則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補發(fā),火就燥之義也?!敝赋鼍姆捎糜谔摗?、寒、熱各證,而虛證推首。針對本病以陽氣虛損為主的病機,灸法以其補虛為主兼有瀉實的治療特色,切中病機。而且灸法操作簡單方便,易于掌握,可以在家庭、社區(qū)、福利機構廣泛開展,對需要長期堅持治療的患者來講,可以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減輕家庭負擔。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樣本量相對較小等,仍需在今后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研究以進一步探討溫和灸法對本病患者的綜合療效。
[1] 吳江,賈建平.神經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364.
[2] 葉民.阿爾茨海默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7,(5):402-406.
[3] 李林.中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5,(5):765-783.
[4] 孫國珺,何亞娟.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yī)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0):164,F0003.
[5] 呂愛華.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現狀與展望[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2,18(2):211-212.
[6] 張伯禮,王曉輝.祖國醫(yī)學對老年性癡呆的認識和治療策略[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7,6(1):9-11.
[7] 于大林,肖軍.阿爾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現況[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8(3):152-155.
[8] Heyanka DJ, Mackelprang JL, Golden CJ,et al. Distinguishing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vascular dementia:an exploration of five cognitive domains[J].Int J Neurosci, 2010,120(6):409-414.
[9] 張明園,Yu E,何燕玲.癡呆的流行病學調查工具及其應用[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5,7(A01):1-62.
[10] 劉寧,郭蕾.阿爾茨海默病中醫(yī)認識[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6):1254-1255.
[11] 富雪婷,王堯,巴哈爾·哈德爾.中醫(yī)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機研究[J].新疆中醫(yī)藥,2016,34(4):133-135.
[12] 王向陽,劉春甫,陳玉華.中醫(yī)對阿爾茨海默病病因病機研究近況[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8,(12):62-64.
[13] 朱榮.中醫(yī)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機認識與治療方法探討[J].山西中醫(yī),2008,24(10):1-3.
[14] 曾芳,余曙光.通調督脈治療老年癡呆的理論探討[J].四川中醫(yī),2004,22(9):19-21.
[15] 李勇華,賀敏,姜興鵬.督脈溫灸養(yǎng)生保健內衣干預亞健康陽虛質疲勞狀態(tài)的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2016,38(11):1621-1624.
[16] 張秀紅,白梅.針刺聯合溫灸督脈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療效分析[J].天津藥學,2013,25(4):33-34.
[17] 張訓浩,姜興鵬,李勇華,等.溫灸督脈養(yǎng)生保健服的研制思路[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3,22(6):58-60.
[18] 張文培,王津華.針刺配合溫灸督脈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14):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