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紫陌
印度電影《起跑線》于2018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進入名校而費盡心思爭取入學資格的故事。
伊爾凡·可汗飾演的拉吉和薩巴·卡瑪爾飾演的米塔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不讓女兒皮婭輸在起跑線上,他們打算從幼兒園開始就把女兒送進名校。為了獲得入學名額,他們千方百計擠入上流社會。買學區(qū)房、搬到學校附近住,甚至托關系走后門,因為他們與上流社會格格不入,發(fā)生了一些滑稽可笑的故事。雖然絞盡腦汁,他們的女兒也沒有被名校錄取。
當拉吉夫婦絕望的時候,他們得到消息:名校每年有25%的入學名額,免費留給貧困生。為了爭取到入學名額,他們又搬到貧民窟,假裝貧民。為了驗證其貧民身份的真實性,學校派人前往貧民區(qū)對申請貧困生名額的學生進行家訪調查。第一次家訪時,調查老師看到拉吉家里的礦泉水和皮婭吃的披薩,對他們產生了懷疑,正當拉吉夫婦不知如何圓謊時,不知情的鄰居希亞姆幫腔道:“他們只是剛剛破產,還沒有融入生活。”
熱心的希亞姆為了幫助皮婭拿到學籍,自告奮勇地為拉吉介紹工作。誤以為拉吉為了“課外活動費”要去搶銀行,他又趕忙去阻止。為了給皮婭湊錢,他故意讓汽車撞得鮮血淋漓,然后把得到的賠償費給了拉吉。當皮婭順利通過考核,進入理想學校時,希亞姆的兒子卻落選了。
善良的希亞姆知道拉吉一家裝窮,擠占了自己兒子的入學資格后,打算去校長室告發(fā)拉吉。在半途中,看到可愛的皮婭,他又放棄了。拉吉也非常愧疚,他在家長會上主動說出真相,并一針見血地點出印度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已經淪為生意。雖然對現實沒有太多的作用,但是他改變了自己以及一直為私立名校著魔的妻子。最終,他們把自己的女兒送到了公立學校去上學。
該影片在印度上映時曾引發(fā)觀影熱潮和社會討論,在中國上映后,也是口碑爆棚、好評不斷,豆瓣分數達到了8分(最高分10分)。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傻大鬧寶萊塢》到去年的《摔跤吧爸爸》,再到今年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近幾年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的印度電影越來越多,有些影片在中國的票房甚至是印度本土票房的好幾倍,印度電影為什么這么火?
印度電影“敢”拍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批判父權、解放女性、揭露腐敗,反思宗教……幾乎沒有印度電影不敢拍的題材。電影產業(yè)分析專家蔣勇說:“中國、印度這兩個國家本來就有相似之處,中國電影沒有去拍的很多社會問題,印度電影都填補上了?!币M中國的印度電影都關注社會問題,是優(yōu)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它們大膽反映社會現狀,讓人很容易產生共鳴。
除了題材上的不同,印度電影似乎總是很擅長把復雜沉重的主題用荒誕戲謔的手法表現出來?!度荡篝[寶萊塢》的導演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探討自殺、貧富差距、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各種社會問題,在批判教育、探討人生意義的同時,又抖了無窮的笑料。拍孩子擇校問題,我國電影很可能淪陷于家長里短中,韓國大概會拍成濃重黑色調的虐心劇,印度卻把它拍成了一部既輕松搞笑又直面現實的佳片。與沉重的電影主題不同,《起跑線》用繽紛的色調和詼諧的調侃探討了教育不公、貧富差距、社會歧視鏈、子女培養(yǎng)目標和人性異化等主題,故事的整體處理讓人驚喜連連,諷刺意味十足。
除了題材、拍攝手法,如何面對社會不公平的問題,印度電影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在人生的征程上,雖然外界困難重重,但只要不斷追求超越自己,就可以影響身邊的人。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蘭徹堅持自己的初心,并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的初衷和理念,最后間接影響了包括校長在內所有人物的命運?!缎√}莉的猴神大叔》中的帕萬有著虔誠的傻勁,雖然現實有諸多困難,他卻不遺余力地幫助巴基斯坦小女孩回家,最后憑借自己的善良打動了所有的旁觀者?!镀鹋芫€》中的拉吉在認清教育的諸多不公后,勇敢地站出來,不但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向印度社會以及教育體系提出控訴:“教育失去了其本質,現在教育是門生意了?!庇腥讼霝樗恼?,卻被旁人拉住了??雌饋硭呐袥]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他改變了自己,一心想讓女兒上名校、試圖阻止拉吉的米塔為丈夫鼓了掌。拉吉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妻子,能聽到摯愛的人說一句“我期望我們的孩子成為你這樣的人”,這樣就足夠了。
影片中的主人公拉吉和米塔,與其說為了孩子的入學問題焦頭爛額,不如說擔憂自己的財力、家世、地位,他們處在中產階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與其說是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家長們自己在奔跑,他們不斷向前追趕,想趕上上流社會的人。把所有的名牌掛在身上,卻像個“暴發(fā)戶”;拉吉為了能向上流社會看齊,說著蹩腳的英語,就像個笑話。他們處在很尷尬的境地,焦慮不堪。
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很多人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為自己的尷尬境地而焦慮。前段時間,《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刷屏朋友圈。整篇文章一直在拿“別人的成功”和“你的平凡”作對比,強調“你的同齡人正在無聲無息地拋棄你”。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焦慮,又有幾個人能一直處在金字塔的頂端?僅僅因為同齡人優(yōu)秀就慘遭拋棄,那么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被成功者或者后來者不斷超越當中,那豈不人人都成了失敗者?拉吉夫婦做不了上流社會的人,同樣也做不了窮人。他們搬入貧民窟,學習窮人的生活手段,處處露出破綻,就像一個鄰居對他們說的:“貧窮是無法被教授的?!笔堑?,富裕和貧窮都是無法被教授的,無論是當上流社會的人還是下層社會的人,拉吉都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有自己的服裝公司,有漂亮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家境也尚可,難道我們能說他是一個失敗者嗎?
拉吉從一個小店的裁縫到服裝公司的老板,在自己的時間軸里,他跑贏了昨天的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復制的,一味地和別人“比賽”,只會迷失了自己。在奔跑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超越的不是同齡人,而是自己。起跑線確實很重要,但起跑的初心更重要,努力的過程更值得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