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莉
從納粹戰(zhàn)犯到巴勒斯坦領導人,以色列建國以來,其情報機構摩薩德的暗殺名單不斷延長。他們把暗殺發(fā)展成了一門學問,善惡的界限也在復仇之火的炙烤下漸漸模糊。
在中東這片宗教和民族林立的土地上,每天都會發(fā)生比電影更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少涉及同一個名字——摩薩德。摩薩德,全稱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曾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蘇聯(lián)克格勃和英國軍情六處并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它擁有世界上最高效的情報系統(tǒng),擅長通過隱秘行動“定點清除”目標。低調的作風令它蒙上了神秘而可畏的面紗。
2018年1月,以色列記者羅恩·伯格曼推出《先下手為強:以色列暗殺秘史》一書,披露了很多刀光劍影的摩薩德舊事。這些暗殺行動是否正義,則留待讀者評說。
二戰(zhàn)后,許多德國戰(zhàn)犯潛逃異國,其中包括阿道夫·艾希曼。此人在納粹統(tǒng)治時期身居高位,數(shù)百萬猶太人直接或間接死于他手中。二戰(zhàn)后,艾希曼輾轉來到阿根廷,改名換姓隱居鄉(xiāng)間。一個偶然的機會,建國不久的以色列得知了他的下落。然而,納粹在當時的阿根廷仍有不少死忠,以色列與阿根廷也未建交,通過正常途徑將兇手繩之以法幾乎沒有可能。
人類有限的理性往往屈從于內心的原始情感。當司法的力量鞭長莫及,當雙手沾滿鮮血的罪人逍遙法外,復仇的火焰便開始熊熊燃燒,“自然正義”取代了程序正義。很快,以色列政府向摩薩德下令:抓捕艾希曼并把他帶回以色列,進行審判。
負責抓捕行動的彼得·馬爾金在回憶錄中披露,1961年,摩薩德特工持假護照進入阿根廷,很快發(fā)現(xiàn)目標。多年過去了,艾希曼的樣貌變化很大。為避免失手,特工們通過偷拍艾希曼的照片并對其耳部輪廓進行逐點對比,最終得出確定無疑的結論。
用麻藥放倒“獵物”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得設法把他弄回以色列。在機場,特工們謊稱艾希曼因病昏迷,需立刻出國就醫(yī),還提供了偽造的全套病歷。大膽而周密的安排成功瞞過阿根廷海關,在頭等艙內完成人生最后一段旅行后,艾希曼被押解到耶路撒冷。
審訊持續(xù)了8個月,收集了99名大屠殺幸存者的證詞。艾希曼因15項反人類罪行被處以絞刑,骨灰被拋入地中海。消息一經公布,舉世震驚,摩薩德由此一戰(zhàn)成名。
時隔多年,實現(xiàn)“自然正義”的沖動仍在激勵著摩薩德特工。伯格曼在書中寫道,梅爾·達甘是摩薩德歷任首腦之一,在他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照片,畫面中,一個大胡子男人跪在一群納粹士兵面前。這個男人正是達甘的祖父,被拍下這張照片后不久達甘的祖父便遭殺害。“大多數(shù)猶太人在遭到屠戮時沒有反抗,”達甘告訴伯格曼,“我們絕不能再次手無寸鐵地跪下?!?h3>“殺掉某個人后歷史會如何發(fā)展,誰也無法預料”
如果說追捕漏網戰(zhàn)犯是正義的清算,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與錯的界限在摩薩德眼中便逐漸模糊起來。
1947年,聯(lián)合國通過決議:在巴勒斯坦結束英國委任統(tǒng)治后建立猶太人國家。這個決議無異于在阿拉伯世界投下核彈,阿拉伯人群情激奮。他們對以色列發(fā)起了一輪又一輪攻擊,要求后者歸還土地。1972年,激進組織“黑九月”綁架并殘殺了在德國慕尼黑參加奧運會的11名以色列運動員,制造了近代史上最嚴重的人質危機之一。
面對11副靈柩,以色列人發(fā)誓以血還血?!叭绻讌f(xié),我們在世上任何地方都不會感到安全?!睍r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斬釘截鐵地表態(tài)。此后,摩薩德對巴勒斯坦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報復,主要手段就是暗殺。
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是以方最大的眼中釘。在《先下手為強:以色列暗殺秘史》一書中,伯格曼披露的一段文字與此有關。1982年10月,摩薩德收到一個情報,稱阿拉法特在一架即將從雅典飛往開羅的班機上。無數(shù)次暗殺計劃流產后,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阿里爾·沙龍作出了一個近似瘋狂的決定:將這架飛機擊落。
直接負責此次行動的總參謀長艾坦遲疑了。阿拉法特怎么會在雅典?他去開羅干什么?沙龍一再催促,但他還是堅持再核實一遍目標身份。飛機即將起飛時,摩薩德終于查明,飛機上的乘客是阿拉法特的弟弟,一名兒科醫(yī)生,他要把30名巴勒斯坦兒童送往開羅就醫(yī)。于是,行動被緊急叫停,巴勒斯坦方面無人知曉,當事者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阿拉法特最終于2004年去世。伯格曼在書中暗示,阿拉法特并非正常死亡。不過,即便他知道真相也不能明示,因為“軍隊那邊下了封口令”。第一位采訪阿拉法特的以色列記者Uri Avnery曾對美國《華盛頓郵報》表示,阿拉法特之死跟以色列有關。不過,他的死亡太過離奇,“至今沒人說得清真相”。
暗殺名單上的二號對象是巴解組織的干將阿布·杰哈德。1988年4月,一隊特工潛入后者位于突尼斯馬爾薩的別墅,先是用干擾裝置切斷了該地區(qū)所有通訊信號,然后破門而入,當著杰哈德妻子的面朝他連開52槍。
伯格曼認為,暗殺杰哈德是“不可思議的戰(zhàn)術成功”和“災難性的戰(zhàn)略失誤”。此舉削弱了巴解組織的境外力量,卻在以色列占領區(qū)激起了更廣泛的抵抗運動。與之類似,2004年哈馬斯領導人艾哈邁德·亞辛遇刺后,更多穆斯林走上了復仇之路。
“殺掉某個人后歷史會如何發(fā)展,誰也無法預料?!辈衤偨Y道。
起初,所有暗殺行動都需要以色列總理在特制的“紅色頁碼”上簽字才能執(zhí)行。漸漸地,特工們想了個變通的招數(shù),“把暗殺換個說法,避免走流程”。用他們的話說,暗殺是“有針對性的預防”,誤傷平民叫“偶然傷害”?!澳愕昧晳T殺人。一般來說,15到20分鐘就能決定要干掉誰,”退役特工阿米·阿亞隆對伯格曼如是說,“我們把這稱作魔鬼的日常?!?/p>
摩薩德的“刺客天賦”令以色列越來越依賴于此——本是復雜的政治和戰(zhàn)略問題,只要解決了某些人,一切便迎刃而解。特工們甚至會攀比,看誰殺人更高效,更有創(chuàng)意。
天長日久,摩薩德的死亡名單越堆越厚。據英國《衛(wèi)報》報道,2008年,黎巴嫩真主黨首腦Imad Mughniyeh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身亡;2010年,哈馬斯武器運輸高管Mahmoud al-Mabhouh在迪拜遇刺;2013年,真主黨另一首領Hassan al-Laqqis在黎巴嫩貝魯特喪生;2016年,為哈馬斯制造無人機的突尼斯工程師Mohammed Alzoari殞命……這一切行動的幕后主使,都是摩薩德。
對于聳人聽聞的坊間傳言,以色列官方的態(tài)度是不承認也不否認,只宣稱“保留對境內恐怖活動的戰(zhàn)斗權”。據不完全統(tǒng)計,二戰(zhàn)后,以色列進行過2300余次有針對的暗殺,受害者大多是巴勒斯坦人,也有埃及人、敘利亞人和伊朗人。
在西方世界,摩薩德因其鐵血作風而不乏“追隨者”?!度A盛頓郵報》披露,奧巴馬政府一共批準了353次針對個人的無人機襲擊?!懊绹讶藱嗍謨匀舆M了垃圾堆,開始了一連串暗殺、綁架、刑訊逼供、非法監(jiān)禁。面臨生存威脅時,哪怕號稱最法治的國家也不能免俗?!?h3>摩薩德那些“成功的失敗”
很多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得手的暗殺行動堪比好萊塢大片,但摩薩德也有遭遇“滑鐵盧”的時候。
1973年7月,一名來自摩洛哥的服務生在挪威被槍殺,案發(fā)時,他和懷孕的妻子剛看完電影,準備回家。事后查明,摩薩德錯把他當成了制造慕尼黑慘案的“黑九月”成員。這次失敗令摩薩德名聲掃地,梅厄夫人的辭職也與之有關。
多年后,時任摩薩德高層邁克·哈里里對以色列《新消息報》承認,該機構“雇了新手,犯了兩大錯誤”?!笆紫仁窃谀繕松矸莸暮藢嵀h(huán)節(jié)出了差錯;其次,刺客本該把租來的車輛鑰匙丟掉,卻糊里糊涂把它還了回去,結果在租車公司與挪威警察撞個正著?!?/p>
另一次“成功的失敗”是對哈馬斯首領馬巴胡赫的暗殺。2010年1月,一隊特工尾隨馬巴胡赫進入迪拜一家豪華酒店,只用了5個小時便炮制出后者“病發(fā)身亡”的假象,一度瞞過了法醫(yī)。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是一起謀殺。
信息時代里無處不在的監(jiān)控網絡拆穿了以色列人的偽裝。通過視頻追蹤,阿聯(lián)酋警方最終鎖定了11名以色列特工。“幾乎可以肯定,這起暗殺事件是摩薩德所為?!比蝿针m然完成,特拉維夫當局卻落下了把柄,11名特工遭國際刑警組織通緝,哈馬斯更揚言要與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開戰(zhàn)。此后,摩薩德首腦達甘下臺。
有些時候,摩薩德的“創(chuàng)意”太過天馬行空,失去了對事態(tài)的控制。伯格曼回憶,他們曾找到一名巴勒斯坦囚犯,要求他為以色列效力,執(zhí)行一項暗殺計劃。犯人滿口應允,配好行頭上路后,徑直走進了巴勒斯坦警察局,揭發(fā)了摩薩德對他的“洗腦”。
如今,摩薩德一如既往地履行著這項無法見光的使命?!丢q太法典》中的一句話是他們的信條:“如果有人要殺你,必須先下手為強。”伯格曼把這句話作為其新著的書名,并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為庇護大屠殺幸存者建立的國家,從何時開始,為了生存而大開殺戒?
或許,從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里逃生的普里莫·萊維的感言可以提供一些啟發(fā):“要區(qū)分真假神諭是困難的,所以最好對任何神諭都保持警惕。法西斯主義可能卷土重來,它可能以新的面目出現(xiàn),也可能由暴力孕育而生。集體記憶的傷痛猶在,它是歷史的鏡子。”
〔本刊責任編輯 袁小玲〕
〔原載《青年參考》2017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