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1998年的夏天,在北京一間簡陋的地下室內,劉慶峰暗暗許下一個夢想——要研發(fā)出全世界最好的中文語音技術。那段時期,他正在中國社科院語言所進修,而他所跟隨的老師吳宗濟告訴他: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和民族的象征,但是因為語音技術落后,中國已經被人掐住了咽喉。
那時,吳老先生88歲,而劉慶峰不過是個二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那時,中國頂尖的技術人才都紛紛去了國外,而劉慶峰成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隊伍中的一員;那時,IBM、微軟甚至日本人的語音技術都比中國領先,紛紛在中國成立語音研究機構,覬覦著中國未來的語音市場,而中國語音產業(yè)一片混沌,雖早有科研機構,但都是單兵作戰(zhàn)小打小鬧,遲遲未見成果,產業(yè)化更是遙不可及。
15年后,劉慶峰站在了中央電視臺年度經濟人物的領獎舞臺上,而他所創(chuàng)辦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語音公司、滬深兩市市值最高的軟件企業(yè),占據了國內70%以上的市場份額,擁有5億用戶,年收入達到12.5億元。
機緣
劉慶峰是誤打誤撞地闖進了語音的殿堂。1990年,17歲的劉慶峰放棄學校提供的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yè)推薦名額,執(zhí)意要報考中國科技大學,只因為當時科大的錄取分數(shù)線比清華還要高20分。而進入科大后,他本意是要從無線電系轉去數(shù)學系,因為這個學科最容易出國,出國是當年科大所有學生的首選。
“當年我是立志成為科學家的?!眲c峰回憶道。直到1992年,他去觀摩王仁華教授的語音實驗室一一站成一排的計算機已經可以初步合成簡單的人聲——他才明白,原來他所向往的數(shù)學專業(yè)是可以有如此的應用。同時,他也憑借出色的數(shù)理計算能力,被王仁華教授相中。
“王仁華教授成就了我,也成就了科大訊飛。”劉慶峰對此感激不已。
在劉慶峰的眼里,恩師王仁華是一位甘為“人梯”的值得尊重的老師。對于劉慶峰以及其他的學生,他都愿意給予巨大的空間?!艾F(xiàn)在有很多報道說學生和教授為知識產權打官司,但我們上學時候的實驗室是最和諧的,王老師從不居功,所有的榮譽都留給自己的學生。如果你有能力,王老師會不遺余力的為你創(chuàng)造獨立的機會?!?/p>
劉慶峰回憶,開明的王仁華曾打破慣例,讓年輕的劉慶峰牽頭做一個語音合成系統(tǒng)。結果,劉慶峰不負眾望,在當年的國家863計劃成果比賽中,他開發(fā)的語音合成系統(tǒng),不但保證了音質,還具備了優(yōu)良的語音自然度,合成出來的語句近乎人聲。這成了當年比賽中最為轟動的科研成果。
王老師不僅僅在學術上給了劉慶峰巨大的幫助,其人品作風也對劉慶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后創(chuàng)辦企業(yè),劉慶峰和其他17位科大頂尖的學霸,一起創(chuàng)業(yè),攜手打拼事業(yè),卻都是和睦相處。大家互相討論,對員工也廣開言路。“你知道理工科的尖子生都是很驕傲的,根本不愛搭理科研上不如自己的人?!眲c峰笑著說,“但是后來我就慢慢明白,做企業(yè)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你不能要求他們每一個人都比我這個總裁的專業(yè)技術牛。我也像我的老師一樣,更多的開始思索,如何開發(fā)和激勵他人的創(chuàng)造力?!?/p>
激情
成為第一,是劉慶峰骨子里的特性。當年考入中科大,雖然高出錄取分數(shù)線幾十分,但劉慶峰依然不滿意自己的發(fā)揮,因為沒有成為本省狀元。當年,與劉慶峰一起進入中科大的,有13個省市的高考狀元。然而,劉慶峰從進校第一次摸底考試開始,幾乎拿到了所有數(shù)理學科考試的第一名,有些學科還一度拿到滿分。成為學霸中的學霸,也為他后來聚攏一批頂尖人才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基礎。
憑著后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以及王仁華老師背后的推動,碩士研究生還沒有畢業(yè)的劉慶峰,開始要創(chuàng)辦企業(yè),立志成為將語音技術產業(yè)化的第一人。少年得志的劉慶峰,給自己畫了一張巨大的餅——創(chuàng)業(yè)伊始,他認為自己的企業(yè)很快就能做到100億?!爱敃r不懂什么規(guī)劃,只是直覺認為市場足夠有那么大?!?/p>
憑著這張想象中的大餅,他開始在中科大廣攬人才。實驗室里的師兄弟們紛紛響應,而且中科大BBS八個版主中的六個都加盟過來,最終組成了18人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這些人里,有當年中科大電子工程系的第一名胡郁;計算機系第一名、獲得中科院自動化所保研機會的胡國平;以及中科大BBS黑客版版主、網絡ID名為“絕地戰(zhàn)警”的陳濤。
當初,劉慶峰與陳濤并不熟,但是別人告訴他,陳濤是整個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于是他通過BBS上找到陳濤,并與他深談很久。有趣的是,沒過幾天,陳濤反過來挖劉慶峰:“有一家日本的投資公司給我投資辦軟件公司,你到我這里來吧。”劉慶峰回應說:“你干的再好,也是給外國人打工。而我們現(xiàn)在有自主知識產權,將來能自己引領這個產業(yè)?!?/p>
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絕對沒有幾個激情澎湃的年輕人想的那樣容易。“最初我認為,只要有技術,市場是不愁的。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們在實驗室里那些高精尖端的科研成果,在市場中全都叫好不叫座。創(chuàng)業(yè)逼迫我這個以前只懂得搞技術的人,不得不親自跑到市場上去調研,去了解客戶需求。”
從開始賣技術給別人,到后來正式創(chuàng)辦科大訊飛,劉慶峰慢慢摸索產業(yè)化道路。科大訊飛是聯(lián)想成立投資公司后,第一家投資的企業(yè)。然而,在2001年底,聯(lián)想投資的財務部經理楊林拿著訊飛的財務報表,卻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訊飛的業(yè)績報表這么難看,我怎么拿回去交差???”
“那時候我就是堅持,靠著對語音產業(yè)的激情和信任,不斷地鼓勵創(chuàng)業(yè)團隊。但其實我也茫然,雖然我對語音技術的未來前景非常確定,可是我茫然該怎樣把企業(yè)辦好,盈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唯一的辦法就是堅持。”
夢想
當年,他提出:“燃燒最亮的火把,要么率先燎原,要么率先熄滅。”如今,這句話掛在位于合肥望江西路的辦公大樓內。而如今的科大訊飛,成了聯(lián)想投資最賺錢的企業(yè),每年聯(lián)想投資的年會,都要說起這個案例。
劉慶峰認為,但凡能留在國內堅持超過十年的企業(yè)家,一定是心存夢想的?!拔易钤绲膲粝胧亲稣Z音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億萬用戶都用。后來進入國際市場的視野,我希望為中國人爭光,通過中文語音傳達我們的民族文化。如今我想像喬布斯一樣,做一個偉大的公司,想通過我們的產品來改變世界?!?/p>
摘編自《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