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沈 威,陳 平,杜亞軍,張衛(wèi)東,毛慶汝
(1.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河南南陽 473132;
(2.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廠;3.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基地管理中心應用化工廠)
近年來,熱采井氮氣隔熱助排工藝成為一項新的稠油熱采技術,將油套環(huán)空注入的氮氣與油管環(huán)空注入蒸汽混合注入地層,既能較好地起到隔熱保護套管的作用,又能提高地層壓力、增強油水返排率、提高油井產(chǎn)量、提高開采效率[1–4]。出于油田開采的安全性和環(huán)保的需要,常采井均安裝有單流裝置以防止出現(xiàn)事故或者套管破損時污染環(huán)境,然而熱采井單流裝置無法耐高溫高壓。為防止出現(xiàn)此類異常情況,需要下入熱采保護封隔器,通過封隔器密封油套環(huán)空,防止井底壓力上涌[5–6]。目前國內(nèi)缺乏適應注汽過程中間斷或連續(xù)氮氣注入封隔器,因此河南油田研制了一種耐高溫雙通道熱采封隔器。該封隔器既能耐高溫高壓,又能通過油套環(huán)空將氮氣從套管注入封隔器以下,并與油管內(nèi)注入的蒸汽在地層附近接觸注入。當井下出現(xiàn)異常停注時,封隔器的注氮氣通道將關閉,防止井底壓力從油套環(huán)空傳至井口[7–8]。
該封隔器主要由解封機構、錨定機構、密封機構、坐封鎖緊機構、環(huán)空注氮單流機構等組成(圖1)。
圖1 雙通道熱采封隔器結構示意
(1)解封機構。解封機構由上接頭、解封銷釘、卡瓦座、中心管、內(nèi)密封管組成。上接頭與中心管通過絲扣連接;卡瓦座與上接頭頂緊后,通過提解封銷釘限位連接??ㄍ咦鶅?nèi)部加工有凹槽,與內(nèi)密封管上端分瓣鎖爪的凸臺配合;內(nèi)密封管上端分瓣鎖
爪嵌入卡瓦座內(nèi)部的凹槽內(nèi),并通過中心管外側的中心管凸臺貼緊固定內(nèi)密封管。
(2)錨定機構。錨定機構由卡瓦座、卡瓦、箍簧、錐體組成??ㄍ咦露碎_有均布的斜向凹槽,卡瓦從內(nèi)部插入卡瓦座下端的斜向凹槽內(nèi),并與卡瓦座的斜向凹槽貼合,一并套裝在內(nèi)密封管上;箍簧卡在卡瓦上的凹槽內(nèi),箍緊卡瓦、椎體套裝在內(nèi)密封管上,從下部貼緊錐體。
(3)密封機構。密封機構由密封件、外密封管、壓縮環(huán)組成。外密封管套裝在內(nèi)密封管上,貼緊錐體;外密封管內(nèi)部填充有耐高溫高壓密封材料。密封件套裝在外密封管外部;密封件為耐溫350℃、耐壓20 MPa的密封材料。壓縮環(huán)套裝在外密封外部,并頂緊密封件;壓縮環(huán)內(nèi)部充填有耐高溫高壓密封材料。
(4)坐封鎖緊機構。坐封鎖緊機構由鎖環(huán)座、鎖環(huán)、鎖環(huán)壓帽、活塞鎖套、下接頭組成。鎖環(huán)座通過絲扣與內(nèi)密封管連接;鎖環(huán)套裝在鎖環(huán)座上;鎖環(huán)壓帽通過絲扣與鎖環(huán)座連接,將鎖環(huán)限位在鎖環(huán)座上。下接頭通過絲扣與中心管連接;下接頭徑向上開有傳壓孔,軸向上開有單流孔;下接頭的加工有與傳壓通道連通的活塞缸?;钊i套套裝在下接頭的活塞缸內(nèi)部,上端通過鎖環(huán)座與壓縮環(huán)之間;活塞鎖套內(nèi)部充填有耐高溫高壓密封材料;活塞鎖套內(nèi)部加工有齒狀鎖套扣。
(5)環(huán)空注氮單流機構。環(huán)空注氮單流機構由單流閥座、單流閥球、彈簧、彈簧罩組成。單流閥座與下接頭軸向上的單流孔通過絲扣連接;單流閥球、彈簧先后裝入單流閥座內(nèi)部;彈簧罩通過絲扣與單流閥座連接;彈簧罩頂緊彈簧,彈簧壓縮頂緊單流閥球,單流閥球與單流閥座的球座形成線密封。
(1)座封錨定。管柱下到設計位置后,再通過油管打液壓,液壓通過下接頭徑向上的傳壓孔傳遞至活塞缸,推動活塞鎖套向上移動,活塞鎖套推動壓縮環(huán)、密封件、外密封管上行,并推動錐體楔入卡瓦,使卡瓦沿徑向向外撐開箍簧,并支撐套管。當卡瓦支撐套管后,密封件在活塞鎖套的推動下壓縮密封件,使密封件膨脹密封油套環(huán)空。在活塞鎖套上行的過程中鎖套扣與鎖環(huán)的螺紋齒逐步嚙合,鎖緊坐封機構。
(2)注熱流體和氮氣。當需要注汽時,蒸汽通過中心注汽通道直接注入。氮氣通過卡瓦套上部的過流進口進入,再通過內(nèi)密封管的過流孔,進入內(nèi)密封管和中心管形成的上過流環(huán)空。最后通過下接頭的單流孔進入推開單流閥球,從彈簧罩的過流出口再次進入油套環(huán)空,注入地層。
(3)承壓。當?shù)孛娉霈F(xiàn)異常情況,井口閘門失效,油套環(huán)空壓力下降,雙通道封隔器密封,推動卡瓦錨定套管,封隔器密封套管,單流閥球在彈簧及地層壓力的作用下向上行,與單流閥座形成密封,關閉油套環(huán)空注氮氣通道,防止地層原油和污水上返至井口。
(4)解封。需要解封時,上提雙通道熱采封隔器,卡瓦座在卡瓦與套管的支撐力作用下,使解封銷釘受力剪斷,上接頭、中心管、下接頭整體上行,釋放內(nèi)密封管前端的分瓣鎖爪,使其可以內(nèi)收。在膠筒的回彈力和套管摩擦力作用下,推動壓縮環(huán)下行,壓縮環(huán)推動活塞鎖套下行?;钊i套與鎖環(huán)通過螺紋齒嚙合鎖緊,活塞鎖套帶動鎖環(huán)座、鎖環(huán)、鎖環(huán)壓帽、內(nèi)密封管一同下行,釋放錐體下行,卡瓦內(nèi)收。
耐溫:330℃;耐壓差:21 MPa(承下壓);注氮氣過流孔:2-φ15 mm;最大外徑:φ210 mm;最小內(nèi)徑:φ76 mm;座封壓力:24~25 MPa;解封負荷:78~98 kN;連接扣型:31/2 EUTBG;適用套管內(nèi)徑:φ216.8~224.4 mm。
(1)座封機構。設計了液壓活塞座封機構和防遇阻銷釘、座封銷釘?shù)龋Y構簡單、性能可靠,有效保證了密封器正常座封。
(2)鎖緊機構。設計為螺紋單向鎖緊機構,單方向移動,反方向鎖緊,結構緊湊,性能可靠,制造容易。
(3)防回彈機構。設計高彈性碟簧防回彈機構,降低封隔器座封泄壓后膠筒的回彈距離,提高密封效果。
(4)錨定機構。封隔器單向受力,因此采用單向卡瓦錐體錨定結構方式,共六片,成60°均勻分布,承壓時,下錐體上推卡瓦,將力轉移到套管上,實現(xiàn)單向錨定。
(5)主密封機構。以分散柔性石墨為主體、改性聚四氟乙烯膠套為保護套的組合密封件。充分利用了兩者的優(yōu)點。
(6)氮氣通道密封。停注過程中,注氮氣通道需要解決單流密封和沿程密封問題,采用球形單流閥剛性密封方式,耐高溫、密封可靠;沿程密封采取填料石墨密封,能夠在高、低溫下密封。
(7)解封機構。內(nèi)密封管通過指型爪凸臺嵌在卡瓦座內(nèi),指型爪凸臺通過中心管凸臺支撐,中心管和上接頭不動,膠筒、卡瓦無法釋放。上接頭和卡瓦座通過銷釘固定,解封銷釘限定解封力大小,解封銷釘在座封過程不受力。
(8)防腐。整套裝置選用防腐效果較好、耐350℃高溫的鎳磷鍍方法,防腐效果好。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 6304–1997 《注蒸汽封隔器及井下補償器技術條件》及 SY/T 5106–1998 油氣田用封隔器通用技術條件標準,進行了地面性能試驗,并下入試驗井進行各種性能的試驗測試[9–10],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得出以下結論:
(1)封隔器座封座卡動作靈活無卡阻,整體耐壓35 MPa,不滲不漏,鋼件不變形。
(2)座封力23~25 MPa,座封距94~97 mm;座卡銷釘剪斷力量3~4 MPa;
(3)封隔器錨定力超過1 050 kN,錨定可靠,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4)封隔器承受單向工作壓差達到32 MPa,密封性能可靠。
(5)解封性能可靠,解封力80–120 kN,可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1)高溫試驗。對于雙通道熱采封隔器主要進行耐高溫性能及在高溫下的密封性能(密封膠筒承下壓差性能)試驗,檢驗經(jīng)過高溫后降到室內(nèi)溫度下密封是否仍然有效。通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①耐高溫332℃,耐壓21 MPa;② 經(jīng)過高溫332℃后,回到室內(nèi)溫度下,密封壓差達到21 MPa;③ 通過3次“高溫332℃–室內(nèi)”,密封壓差達到21 MPa。
(2)單流閥的開啟力試驗和低溫下的密封試驗。對于耐高溫雙通道側孔單流閥,主要進行了地面單向承壓能力、開啟關閉靈活性、高低溫下密封性能試驗。通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① 開啟壓力小于0.1 MPa,鋼體及絲扣無損壞和變形,達到設計指標要求;② 單流閥開啟關閉靈活可靠,多次開啟關閉后密封耐壓35 MPa,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對于打壓球座,主要進行了地面單向開啟壓力穩(wěn)定性、開啟關閉靈活性試驗。通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
(1)開啟壓差24~26 MPa,鋼體及絲扣無損壞和變形,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2)打壓球座單流閥反向開啟壓力0.1 MPa,開啟關閉靈活可靠,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該封隔器在渤海一口9–5/8 in 熱采井應用,目前已經(jīng)過了10輪次的蒸汽吞吐。2014年7月8日至 16日,注汽 3 626 t,注汽壓力 16.2~19 MPa。2015年8月11日至19日,注汽3 704 t,注汽壓力18.6~19 MPa。注汽后放套壓至5 MPa,驗證封隔器無漏失,達到了耐高溫高壓的性能要求。
[1] 沈戰(zhàn)嶺. 稠油熱采井筒隔熱技術的研究和應用[J]. 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 2007,21(2):94–96.
[2] 張志良. 稠油油藏氮氣輔助蒸汽吞吐技術研究與應用[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2,19:113–115.
[3] 賈令寒. 稠油油藏注氮氣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J]. 中國化工貿(mào)易, 2011,11:12–13.
[4] 趙利昌,林濤,孫永濤,等. 氮氣隔熱在渤海油田熱采中的應用研究[J]. 鉆采工藝,2013,36(1):43–45.
[5] 歐陽波,陳書帛,劉東菊,等. 氮氣隔熱助排技術在稠油開采中的應用[J]. 石油鉆采工藝,2003,25:1–3.
[6] 王德有,陳德民,冉杰,等. 氮氣隔熱助排提高稠油蒸汽吞吐熱采效果[J]. 鉆采工藝,2001,24(3):25–28.
[7] 劉欣,陶良軍,林景禹,等. 河南稠油油田氮氣輔助蒸汽吞吐技術[J]. 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08,22(6):84–86.
[8] 孫景濤,呂瑞典,周錫容. 油田注汽井氮氣隔熱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8,10(5):19–21.
[9] 曲紹剛. 高溫不壓井作業(yè)工藝技術研究與試驗[J]. 石油礦場機械,2006,35(5):93–95.
[10] 范海濤,曾曉健,趙延茹,等. 稠油熱采不壓井作業(yè)工藝管柱[J]. 石油礦場機械,2008,37(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