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德國教育大數據概覽

      2018-06-22 09:16:40黃崇嶺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8期
      關鍵詞:教育體制數據德國

      黃崇嶺

      摘 要:文章考察了德國教育體制中教育機構、教育從業(yè)人員、教育支出、教育參與和全民受教育程度5個分領域,從區(qū)域差異、城鄉(xiāng)差異、年齡及性別差異等角度予以關注,揭示各領域內的結構性差異,總結各領域教育發(fā)展的成果,以期對德國教育的基本數據情況做總體概括。

      關鍵詞:德國;教育體制;數據

      一、教育機構

      教育機構的分布和資源配置往往決定全民的受教育程度。本部分重點考察德國教育機構的數量變化和區(qū)域差異。

      (一)數量變化

      2014年,全德近1700萬人在9.8萬個教育機構接受教育。自2004年以來,教育機構數量增加了900余個,但學生人數卻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接受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學生人數不斷下降(盡管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人數有所增加)。教育機構數量的增加在各個教育階段也不均衡,最為突出的是幼兒教育機構大幅增長。自2006年以來,德國幼兒教育機構增加了6000多個,這一增長從側面反映了婦女在勞動力市場參與度的提升,尤其是在原西德的各聯(lián)邦州。自2004年以來,高等教育領域增加了106個教育機構。同期,學生人數增加了37%,達到近270萬人。2004年,每所大學平均有4107名學生入學;2014年,這一數字為4621。

      雖然大多數普通中學和高校仍由公共財政資助,但非公資助的教育機構的比例穩(wěn)步上升。傳統(tǒng)上,原西德地區(qū)的兒童日托機構大部分是受私人資助的(占68%);自2006年以來,德國東部各聯(lián)邦州的私立日托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已接近西部的水平。在普通教育領域,自2004年以來,私立學校的數量增加了近900所,增長了33%。由于總人口的減少,在同一時期,公立學校的數量下降了18%,這一現(xiàn)象在原東德地區(qū)尤為明顯。雖然私立學校的規(guī)模通常比公立學校小,但作為公立學校的補充,也越來越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性。同樣,在高等教育領域,自2004年以來教育機構數量的大部分增長大都歸功于私立機構,2014年私立高校的數量占總數的37%。然而,在校人數反映了公立高校在德國高等教育中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92%的學生依然選擇在公立高校就讀。

      (二)區(qū)域差異

      全德范圍內普通中學和職業(yè)中學的數量幾年來持續(xù)下降,農村地區(qū)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2004年以來,城市普通中學數量下降了9%,農村普通中學數量下降了近20%。在幼兒教育領域,區(qū)域差異也日漸明顯,農村日托服務的發(fā)展進程遠遠慢于城市,例如,自2007年以來,城市的日托中心數量增長了14.4%,農村僅增長了7.6%。

      二、教育從業(yè)人員

      教育從業(yè)人員在組織教學和確保教育質量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本部分重點考察對德國教育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的教育從業(yè)人員。

      (一)教育從業(yè)人員的特點

      2014年,在德國正規(guī)幼兒教育機構、義務教育學校、職業(yè)學校和高等學校工作的人員有240萬人,占德國總就業(yè)人數的5.9%,其中79%為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專職人員。自2006年德國第一次對教育從業(yè)人員進行統(tǒng)計以來(197萬),教育從業(yè)人員不斷增長,尤其是在幼兒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

      不同領域的教育從業(yè)人員在年齡、性別、就業(yè)狀況方面差別很大??傮w而言,教育從業(yè)人員的兼職比例明顯高于各行業(yè)的平均兼職率(28%),大學教師的兼職率最高(61%),中學教師的兼職率最低(47%)。

      超過70%的教育和科研人員是女性,但是不同教育領域的性別比例差異很大,幼兒教育領域女性教師占96%,而高校女性教師的比例只有38%,盡管這一比例自2006年以來已大幅提升。

      教育從業(yè)人員中,50歲以上人員的比例為36%,高于其他行業(yè)的總體平均值32%,主要原因是中小學50歲以上人員的比例較高(46%)。此外,不同州之間的差異也很大,50歲以上教育工作者比例最低的地區(qū)為漢堡(37%),最高的地區(qū)為圖林根(61%)。此外,年輕教師在高等教育領域處于活躍狀態(tài),高校50歲以上從業(yè)人員的比例較低。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50歲以上從業(yè)和兼職人員比例較高。

      (二)公立教育從業(yè)人員的薪酬結構

      德國教育從業(yè)人員的平均月薪遠高于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平均月薪,為3881歐元。但是,有教育研究表明,公立教育機構的教學和科研人員的工資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其資歷不同。2014年,公立托兒機構教育人員的平均月薪(3300歐元)明顯低于公立小學教育人員(4700歐元)、普通中學教育人員(5200歐元)和職業(yè)學校教育人員(5400歐元)。公立高校教授與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收入差異很大,教授平均月薪為7800歐元,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平均月薪為4500歐元。

      三、教育支出

      教育支出對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不同教育領域分配教育投入,如何在聯(lián)邦、州、鄉(xiāng)鎮(zhèn)之間攤派教育費用,一直是德國教育治理的重要話題。

      (一)各級部門的教育支出

      2013年,德國用于教育科研的費用為257.4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1%),2014年教育科研費用小幅上升,占比不變。其中,4/5由聯(lián)邦政府、各州和鄉(xiāng)鎮(zhèn)承擔(聯(lián)邦政府10%,各州53%,鄉(xiāng)鎮(zhèn)16%),1/5來自私人機構、非營利組織、企業(yè)等。傳統(tǒng)上,幼兒教育、職業(yè)教育和繼續(xù)教育領域由私人機構、非營利組織和企業(yè)更多地參與,而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由政府資助。

      (二)公立教育機構的生均支出

      2012年,日托中心的生均支出為7800歐元。2013年,公立中學生均支出為6500歐元,其中普通中學生均支出為7100歐元,職業(yè)學校生均支出僅為4500歐元(雙元制職業(yè)教育的很大一部分課程在企業(yè)完成)。自2005年起,由于支出增加和學生人數減少,公立中學生均支出從4900歐元增加到2013年的6500歐元。2012年高等教育生均支出達8000歐元(不考慮研發(fā)支出)。

      (三)教育資助

      德國有廣泛的機構提供教育資助,旨在保證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特別是針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聯(lián)邦教育資助法》(BAf?觟G)的助學金。中小學生獲得BAf?觟G資助金后無需償還,大學生只需以無息貸款的形式償還一半。2014年,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在該項目斥資31.4億歐元,其中近2/3作為助學金,其余作為貸款。受資助的中小學生平均每月獲得418歐元,大學生平均每月獲得448歐元。在2014年64.7萬名得到資助的大學生中,約有38%的學生獲得了全額資助。

      四、教育參與

      提起教育參與這個指標,人們首先聯(lián)想到的往往是接受教育機構提供的課程,而本部分的重點則是考察人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付出的教育時間,并以此作為衡量教育參與的指標。

      (一)教育參與程度

      在人員負增長的背景下,2014-2015學年,德國約有1700萬人接受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比2005-2006年度減少近30萬人。3歲以下兒童的教育參與率進一步上升,比例為36%,3~6歲的參與率為95%。中小學的高入學率基本沒有變化。過去10年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大幅增加。

      (二)終身教育

      終身學習理念倡導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參與教育活動。10歲以上的人群每周平均用于學習和教育的時間接近4小時,但各年齡段差異很大:10~18歲的青少年最需要學習和接受教育,平均每周花費26小時39分鐘;18~30歲的青年人每周仍然投入8小時42分鐘進行學習;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0~45歲的中年人花費在學習和教育上的時間僅有1小時;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用于學習的平均時間則不到半個小時。

      五、全民受教育程度

      從宏觀角度來看,全民受教育程度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經濟創(chuàng)新能力的先決條件。

      (一)不同年齡段的學歷

      近幾十年來,德國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2014年,60~65歲群體大學畢業(yè)的比例為23%,明顯高于10年前的16%。而2014年30~35歲群體大學畢業(yè)的比例為45%,這主要是由于大學畢業(yè)的女性比例不斷增長,目前已經超過同齡男性。雖然這個群體的受教育程度在過去10年大幅提高,但尚未普通高中畢業(yè)的居民比例也有所上升,特別是男性(從2.7%上升至3.6%)。

      (二)區(qū)域教育程度差異

      各聯(lián)邦州之間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差異很大。2014年,擁有大學入學資格的人口比例最高的漢堡和比例最低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之間的差距達到28個百分點。而沒有獲得職業(yè)教育學歷的人員比例在圖林根州為6%,在不來梅則達到24%,差距比10年前有所擴大。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許方舟

      猜你喜歡
      教育體制數據德國
      幼小銜接階段保證教育質量的問題與對策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國豹2號
      軍事文摘(2023年3期)2023-02-21 13:09:26
      我們在德國怎么扔垃圾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30
      德國棄煤的煩惱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11
      焊接工藝仿真訓練系統(tǒng)中焊點數據的建立方法
      一種借助數據處理構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統(tǒng)
      數據化藝術的生成探究
      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淺談計量自動化系統(tǒng)實現(xiàn)預購電管理應用
      泰安市| 茂名市| 磐安县| 乌鲁木齐市| 曲靖市| 广灵县| 马山县| 庐江县| 青海省| 南召县| 霍山县| 固镇县| 格尔木市| 汕尾市| 南汇区| 电白县| 罗源县| 峡江县| 库尔勒市| 朝阳县| 安乡县| 牡丹江市| 徐州市| 明水县| 萝北县| 江源县| 浙江省| 荆门市| 马尔康县| 太白县| 黄龙县| 湄潭县| 双桥区| 洮南市| 建昌县| 南川市| 漯河市| 伊川县| 济南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