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中 張繼方 何仲堅 李許文 王偉 代色平
摘 要 對廣州市園林綠地種植的野牡丹科觀花植物進行種類、應用頻率、應用形式和配置情況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廣州市園林綠地中應用的野牡丹科觀花植物有11個種類品種,最常見的是巴西野牡丹和角莖野牡丹,應用形式主要為散點植和叢植。存在的問題有應用種類單調、鄉(xiāng)土種開發(fā)利用少、總體應用頻率低、種植數(shù)量少等。在調查分析基礎上,介紹了幾種新優(yōu)觀花種類品種,并提出加強野牡丹科鄉(xiāng)土觀賞植物的利用、加強選育種和注重養(yǎng)護的建議。
關鍵詞 野牡丹科 ;觀花植物 ;園林應用 ;廣州
中圖分類號 S688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3.023
Abstract The species, planting frequency, application forms and disposi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arks of Guang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1 species/varieties of flowering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applied in Guangzhou, the most common of which were Tibouchina semidecandra and‘T. Cornutum, and that these species/varieties were mainly planted in scattered way and in group. Som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such as simple layout, few native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low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few number of plants, etc. Some new species or varieties of flowering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breeding and maintenance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Melastomataceae ; flowering plants ; landscape application ; Guangzhou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約240屬,共3 000余種,廣泛分布于各大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其中美洲最多;我國有25個屬,含160個種25個變種[1]。因其大多株型優(yōu)美,聚傘花序著生枝條頂端,花朵嬌美,花色炫麗,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引起園林研究者的興趣,對廣東、福建、湖南、海南等地區(qū)野牡丹科觀賞植物進行了資源調查[2-7]。對于野牡丹科觀賞植物在園林上的應用未見報道,僅局限于對其觀賞性及園林應用價值的評價分析[8-9]。
本文對廣州市園林綠地中野牡丹科觀花植物種類及應用情況進行調查并分析,結合應用現(xiàn)狀探討該科觀花植物園林開發(fā)應用前景。
1 調查地點與方法
本研究通過查閱資料,選定調查區(qū)域,24個調查地點覆蓋了天河、越秀、海珠、白云、荔灣和番禺6個區(qū),調查綠地類型包括公共綠地(公園、廣場等)、專用綠地(學校、機關單位等)以及街道綠地,調查地點分布于不同城區(qū),使調查結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實地調查,記錄調查區(qū)域內人工種植的野牡丹科觀花植物應用狀況,包括種類、出現(xiàn)頻率、配置情況等,并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廣州市園林綠地中應用的野牡丹科觀花植物種類
根據(jù)實地調查確定,廣州市園林綠地中露地栽培應用的野牡丹科觀花植物有3個屬11個種類品種,分別是野牡丹屬(Melastoma)的野牡丹(M. candidum)、多花野牡丹(M. affine)、細葉野牡丹(M. intermedium)、‘天驕野牡丹(M. candidum‘Tianjiao)和‘心愿野牡丹(M. candidum‘Xinyuan),蒂牡花屬(Tibouchina,又稱榮耀木屬)的巴西野牡丹(T. semidecandra)、角莖野牡丹(T. ‘Cornutum)、蒂牡花(T. urvilleana)、銀毛野牡丹(T.aspera var.asperrima)和大花榮耀木(T. granulosa),以及裂距野牡丹屬(Heterocntron,又稱異距花屬)的蔓性野牡丹(H. elegans)。其中野牡丹屬的5個種類品種屬于鄉(xiāng)土植物,其余2個屬均為外來引進種。
2.2 廣州市園林綠地中野牡丹科觀花植物應用現(xiàn)狀
2.2.1 應用頻率
在所調查的24處綠地中,有17處應用了野牡丹科觀花植物,占比約71%;其中公共綠地有9處應用,專有綠地中有5處應用,街道綠地中有3處應用。在不同類型的綠地中,雖然應用野牡丹科觀花植物的綠地所占比例較高,均超過50%,但其種植絕對數(shù)量不多,僅在某一處零星點綴幾株;公園和廣場是城市主要景點,也是市民生活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是重要景觀節(jié)點,在黃花崗公園、云溪生態(tài)公園和花城廣場種植數(shù)量相對稍多。野牡丹作為較早進行研究與推廣的鄉(xiāng)土植物,在華南植物園以散點植和孤植的形式應用較多。
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市園林綠地中野牡丹科觀花植物總體應用種類較單一,應用最普遍的是巴西野牡丹和角莖野牡丹,分別出現(xiàn)在50%和42%的綠地中。華南植物園和廣州園科院因有野牡丹科相關課題研究,種類也稍多,其它綠地基本以巴西野牡丹或角莖野牡丹為主。
2.2.2 應用形式
野牡丹科植物體態(tài)差異較大,從草本、灌木到小喬木,直立到攀援,在園林上的應用形式根據(jù)形態(tài)而具有多樣性。在廣州市園林綠地中,野牡丹科觀花植物主要應用形式為散點植和叢植,而對于草本或耐修剪的種類也有片植或籬植形式。
2.2.2.1 孤植
孤植要求苗木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常選用枝葉繁密、冠形好、姿態(tài)優(yōu)美的喬木,以吸引人們視線,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調查所應用的野牡丹科觀花植物以灌木為主,但也有可塑形成小喬木狀的,如巴西野牡丹、角莖野牡丹、大花榮耀木等。在廣州園科院坡地上種植的大花榮耀木,滿樹紫花,艷麗壯觀。
2.2.2.2 叢植
叢植常由多株植株組合種植在一起,可充分發(fā)揮植物的群體美,起到主景或誘導作用。新港東路的數(shù)株巴西野牡丹叢植在一起,給生硬的水泥池增添柔和感;流花湖公園的3株角莖野牡丹點綴于短穗魚尾葵(Caryota mitis)前方,極其醒目。
2.2.2.3 散點植
散點植強調點與點之間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植物的韻律和節(jié)奏,突出群體美。華南植物園霧泉旁沿水邊散點種植野牡丹,廣州園科院辦公樓前斜坡上散點種植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粉紅色的花異常醒目。天河公園內散點種植巴西野牡丹,繁花似錦點綴公園景觀。
2.2.2.4 片植
該類配置方式適合低矮的灌木或草本類型,布置于坡地、林下、花境或園路邊。云溪生態(tài)公園在坡地上片植花葉皆具觀賞性的蒂牡花,提升景觀效果。廣州園科院采用細葉野牡丹和蔓性野牡丹作地被植物,搭配于石頭邊或銀葉郎德木(Rondeletia leucophylla)下方,新穎有特色。
2.2.2.5 籬植
園林上常用耐修剪、萌芽力強的喬、灌木密集種植形成籬垣,用以做邊緣地帶裝飾或分隔空間。黃花崗公園中就采用巴西野牡丹做綠籬,既有分隔空間的作用,又具有觀花效果。
廣州市園林綠地野牡丹科觀花植物應用情況見表1。
2.3 廣州市園林綠地野牡丹科新優(yōu)觀花植物評價
近些年來,國內在野牡丹科植物研究基礎上培育出了一些新品種,同時一些外來野牡丹科具備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也被引入我國。在本次調查基礎上,介紹幾種應用較少但適應性好的新優(yōu)觀花種類品種。
野牡丹‘天驕(圖1-A)和‘心愿品種(圖1-B)是從雜交F1代實生苗中選育而來。‘天驕為常綠小灌木,株型緊湊自然成球形,其花色艷麗,花期長,盛花期6~10月,花量大,耐修剪,可于公園和庭院孤植、叢植或散點植觀花,或片植做綠籬,亦可盆栽觀賞?!脑笧槌>G小灌木,枝條柔軟,株型舒展,其花淺紫色,雄蕊瓣化,形成花的內環(huán),極具特色,盛花期6~8月,可于公園和庭院中孤植或散點植觀賞。2個品種均為鄉(xiāng)土植物雜交后代,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喜光,稍耐陰,栽培基質以酸性砂質壤土為宜[10]。
大花榮耀木(圖1-C)為多年生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其花紫色至深紫色,花量大,1年可開花2~3次,花期春季到秋季,原產于美洲地區(qū),性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全陽,較耐寒耐旱,喜潮濕疏松的酸性土壤?;ㄆ陂L,花色艷麗,可孤植、叢植或散點植,適合用于公園、庭園或公路沿線綠化。
蒂牡花(圖1-D)為常綠灌木,全株被白色短絨毛,其花藍紫色至深紫色,花期7~11月,原產于巴西,性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全陽,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ǚ泵芷G麗,花葉皆具觀賞價值,可于公園和庭院坡地叢植或片植,亦可作花境點綴。
蔓性野牡丹(圖1-E)又名蔓莖四瓣果,為多年生常綠蔓性草本,其花桃紅色,花量大,廣州地區(qū)盛花期2~4月,原產于墨西哥、危地馬拉等中美洲地區(qū),性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半陰環(huán)境,忌烈日暴曬,不耐寒,不耐旱,喜肥沃潮濕的酸性土壤。枝葉蔓生,桃紅色花朵成叢開放,是一種優(yōu)良觀花地被花卉。宜在庭院和公園作觀花地被或花壇種植,或作花境點綴,極具熱帶風情,亦可盆栽或作為吊盆花卉之用。
3 討論
3.1 廣州市野牡丹科觀花植物應用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野牡丹科觀賞植物種質資源豐富。范建紅等[2]對廣東省野生野牡丹科植物分析認為,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等15種植物具有重要觀賞價值,但未被人們開發(fā)利用。陳雷等[11]調查了廣州市公園植物應用情況,發(fā)現(xiàn)人工景觀林中野牡丹科植物應用少,多出現(xiàn)在次生林。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園林綠地中野牡丹科植物應用了11個種類,但總體種類單一、應用頻率低,鄉(xiāng)土原生種應用極少,在華南植物園、雕塑公園、云溪生態(tài)公園等次生林中發(fā)現(xiàn)有野牡丹、展毛野牡丹(M. normale)和毛菍(M. sanguineum),與前人研究較一致[12],該科植物大部分仍處于野生狀態(tài)未被利用。
在調查中,部分綠地栽培養(yǎng)護不到位,植物株型散亂,景觀效果不佳。此外,未能完全根據(jù)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選擇適宜種植地點,如角莖野牡丹是喜陽植物,珠江公園將其配種在大樹下,植株偏冠嚴重。野牡丹、毛菍和細葉野牡丹早期已被開發(fā)應用于城市綠化中[1],本次調查中未發(fā)現(xiàn),可能是養(yǎng)護不到位或不適宜的栽培環(huán)境導致植株死亡。
3.2 建議
3.2.1 加強鄉(xiāng)土觀花植物的開發(fā)利用
廣東省野牡丹科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其中不乏觀賞價值良好的種質,如棱果木(Barthea barthei)是我國特有植物,其花色艷麗、燦爛奪目,可于庭院種植或盆栽;地菍(M. dodecandrum)花果可觀賞,用做地被植物,引人注目;此外,毛菍、展毛野牡丹、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葉底紅(Phyllagathis fordii)、虎顏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等均可根據(jù)植物特性和資源數(shù)量合理開發(fā)利用。作為鄉(xiāng)土植物,其不僅是重要的園林綠化素材,還能體現(xiàn)濃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引進外來種推廣應用同時,建議加強鄉(xiāng)土種的馴化利用,促進野牡丹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3.2.2 加強選育種研究
雖然野牡丹科植物觀賞性多樣,可觀花、觀果或觀葉,但也存在花型單一、株型不夠緊湊等局限性,部分種如野牡丹、毛菍等花量大,花后掛果量多,植株過多消耗營養(yǎng)易導致枝條干枯,觀賞性降低。目前,國內關于野牡丹科新品種的報道僅有野牡丹屬‘天驕、‘心愿和‘碧霞。野牡丹科植物不同種的地域隔離很強,可通過遠緣雜交培育有優(yōu)良觀賞性狀的品種[13];或結合國外引進的觀賞價值高、花期長的種[如巴西野牡丹、蒂牡花、銀毛野牡丹、印度粉花野牡丹(M.malabathricum)等]進行雜交育種。野牡丹屬植物自然雜交率高,實生后代變異類型多[14],可從中優(yōu)選株型好、觀賞性高、適應性強的單株。此外,可采用多倍體育種技術培育多花少果的品種,提高其適應性與觀賞性。
3.2.3 合理配置,注重后期養(yǎng)護
野牡丹科植物分布廣泛,株型多樣,這決定了不同種在生態(tài)習性上的區(qū)別。在園林應用中應根據(jù)植物習性,選擇適宜的場地條件進行種植。同時注重種植后的養(yǎng)護,適時修剪整枝,使植株株型美觀,充分發(fā)揮其美化功能。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53卷第1分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1984:135-293.
[2] 范建紅,馮志堅,向春玲. 廣東野牡丹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2,21(04):19-21.
[3] 代色平,劉連海,劉 慧,等. 廣東省野牡丹科植物資源調查與評價[J]. 福建林業(yè)科技,2012,39(04):121-126.
[4] 趙 健,仇 碩,李秀娟,等. 廣西野牡丹科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及開發(fā)前景[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7):80-82.
[5] 彭東輝,張啟翔,黃俊婷. 中國野牡丹科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及其在福建省的分布初步調查[J]. 中國園林,2007(11):83-88.
[6] 曹 瑜,彭重華. 湖南省野牡丹科野生觀賞植物初步研究[J]. 湖南林業(yè)科技,2010,37(1):30-33.
[7] 尹俊梅,王祝年,楊光穗,等. 海南野牡丹科野生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J]. 熱帶農業(yè)科學,2006,26 (6):63-66.
[8] 林秋金,林秀香,蘇金強,等. 16種野牡丹科植物觀賞性及適應性綜合評價[J]. 西南林學院學報,2010,30(5):33-37.
[9] 余智城,何雪嬌,林秀香,等. 野牡丹科植物觀賞特性及園林綠化應用[J]. 福建熱作科技,2015,40(3):51-53.
[10] 代色平,張繼方,賀漫媚,等. 野牡丹屬新品種‘天驕和‘心愿[J]. 園藝學報,2016,43(09):1 847-1 848.
[11] 陳 雷,孫 冰,譚廣文,等. 廣州公園植物群落物種組成及多樣性研究[J]. 生態(tài)科學,2015,34(5):38-44.
[12] 朱 純,陳妙賢,彭狄周,等. 10種野牡丹科植物引種栽培及應用研究[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25 (4):64-67.
[13] 彭東輝. 野牡丹科植物研究進展[C]//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yè)委員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 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yè)委員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8.
[14] 徐曉新,蘇金強,黃阿鳳,等. 幾種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觀測[J]. 福建熱作科技,2010,35(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