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西班牙的米格勒,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在讀博士生。
2015年初,我首次作為交換生來到北京。我當時的目標不僅是在一所中國高等學校繼續(xù)學習我的專業(yè),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吸收中國文化元素,包括語言。那時,我連跟中國人打招呼都不會,可是上了幾個月的漢語課后,我竟然愛上了這門神奇的語言。迷人的漢字、濃縮了很多古代故事的成語、系統(tǒng)化的語法,似乎很符合工程師的頭腦。短暫的6個月,我忙得不亦樂乎,收獲滿滿,于是我下決心留在中國。
2015年9月,我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在宇航學院開始讀博士學位。這個時期的目標很明確,即一方面要順利完成學業(yè),另一方面要提高普通話水平。之所以能每天花時間學漢語,要歸功于我寬容的導師王寧飛教授和一直支持我的老師謝侃教授。
來到北理工的第一天起,我便進入了一個研究航天發(fā)動機的課題組。導師給我介紹了幾個工作伙伴,我們一見如故,我敢肯定我們將永遠是朋友,因為我們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時光,我將永遠難忘。因為項目有很多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們?nèi)チ瞬簧俪鞘械膶W校進行實驗。在此期間,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國不同地方的文化,也加深了與同學們的關(guān)系。
與此同時,我的漢語學習也在進行著。在留學生中心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老師們的大力幫助,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不知不覺,入學已經(jīng)3年多了,我很滿意,因為3年前設(shè)定的目標都一一實現(xiàn)了,我和伙伴們的研究有了突破,我們用3D打印技術(shù)加工了一個航天發(fā)動機零件,媒體還報道了此事,我的漢語言聽說讀寫能力也全面提高了。這3年我很充實,感謝學校的培養(yǎng)。
2017年6月,教育部舉辦“我與中國”征文活動,我的漢語老師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我一開始很緊張,但老師說,你的漢語和你的西班牙語說得一樣好,為什么不參加?對我來說,這次活動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從任何角度講我在中國的故事。雖然我學的是工程師專業(yè),但是我很欣賞文學。作為西班牙人,我最喜歡的文學人物就是堂吉訶德,那個為夢想而生的老騎士。他的故事和他的精神一直鼓勵著我,因此在文章里,我將堂吉訶德的冒險與我在中國的經(jīng)歷進行了比較,我認為留學中國是我最正確的選擇,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我要披荊斬棘,我要勇往直前,我要分秒必爭。
我很榮幸分享我在中國的留學故事,同時我也想借這次機會認識更多在中國留學的外國朋友,了解他們精彩的故事。征文活動結(jié)束了,但我們的交流才剛剛開始。首先,我要由衷地感謝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wù)中心舉辦“我與中國”征文活動,給我們留學生提供了一次展現(xiàn)自我的好機會。其次,我想祝賀本次活動中獲獎的同學和一直輔導我們的漢語老師,我們獲得的榮譽也屬于你們。
最后,我想說,在準備參加這次活動過程中,我特別享受將中國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結(jié)合起來。我希望畢業(yè)后,能夠繼續(xù)發(fā)揮中西兩國之間的橋梁作用,繼續(xù)做一個在中國的堂吉訶德。(供稿I教育部留學服務(w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