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音增減規(guī)則的比較研究
      ——基于英漢雙語的考察

      2018-06-25 05:41:50李羅希
      殷都學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元音語音漢語

      李羅希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100083)

      一、引言

      無論是中古英語的元音大變移還是漢語從上古至今的變化,都體現了語言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結構。語言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某一語言結構中成分的變化,比方說清音濁化;二是結構中各成分間關系的變化,比方說音節(jié)規(guī)則。增音、減音規(guī)則就是這些規(guī)則中兩條重要的音變規(guī)則。英語和漢語中都有的腭化規(guī)則就屬于增音規(guī)則;漢語中u介音的失落和英語中非重讀音節(jié)的失落則屬于減音規(guī)則。本文旨在通過漢語增減音規(guī)則與英語中類似現象進行對比并探析其不同的原因。

      增音顧名思義就是增加一個音,語言學及音系學詞典對增音(Epenthesis)的定義是在詞內原先沒有音段的空位置上插入一個音段。語音同化是導致增音的一個原因。比如說福州話的[tyyo]>[tyyo]“中央”。關于語音的同化,羅常培、王均(2002)認為是兩個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連起來發(fā)時,互相影響,互相適應,變?yōu)橄嗤蛳嗨频囊簟M粌H可以發(fā)生在音節(jié)內部,也可以發(fā)生在音節(jié)之間。本文所說的增音指詞內因特征和諧而引起的增音。

      語音學和音系學中減音(Elision)用來指連續(xù)言語中語音的省略。羅常培、王均(2002: 191)把在一連串音連續(xù)發(fā)出時發(fā)生的音素或音節(jié)減少的現象叫作減音。本文的減音是指詞的某一個音(或幾個音)在一定條件下消失的現象,特指漢語中舌冠音后合口介音[u]的失落。

      本文為何要把增減音這兩條截然不同的規(guī)則放在一起討論呢?通過對信陽羅山方言的觀察,我們發(fā)現舌冠音后的增減音規(guī)則在信陽地區(qū)有共同的音變環(huán)境,這究竟是偶然還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呢?通過對周邊省份語音的觀察,我們也發(fā)現了此類現象。增音、減音規(guī)則為什么會有相同的語言環(huán)境?深層的生成機制是什么?究其原因,是聲韻之間特征的和諧。

      二、[u]失落規(guī)則和[]增音規(guī)則

      2.1 [u]失落規(guī)則

      與普通話相對比,羅山方言中的舌冠音t、th、n、l、ts、tsh、s與uei、un、uan、ua相拼時,u介音失落。比方說“腿”讀作“thei”,“端”讀作“tan”,“亂”讀作“l(fā)an”,“尊”讀作“tsn”,“村”讀作“tshn”,“損”讀作“sn”。根據區(qū)別特征和英語語音格局(SPE)總結其規(guī)律,可以用公式表達為圖(a)。美國音系學家克里門茨(Clements)在1985年提出,語言中的語音特征不是一個簡單的集合,而是一個分層級的立體結構。為了更好地發(fā)現特征之間的關系,探究規(guī)律背后的生成機制,根據特征幾何(Feature Geometry),得出圖(b)。如圖(b)所示,結構描述層是聲母、介音、韻核的特征矩陣。因為不涉及韻尾,所以韻尾特征未考慮在內。根據圖(b)可知,聲母和韻核均有[-后位性]的特征,根據位置和諧(Place Harmony)和發(fā)音語音學中舌體音姿(Tongue Gesture)發(fā)音的省便,介音[u]后的特征就被刪除掉了。王福堂(2005:1)認為,“漢語方言語音的變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出于發(fā)音上省力和方便的要求,引起發(fā)音動作的改變”。

      山西、陜西、河南南部、湖南、湖北等地都有此類現象且脫落得比較徹底,而安徽等地[u]介音的脫落還不太徹底,比方說“腿”在安徽地區(qū)主要有兩種變化 :一種是u介音失落,一種是u介音保留。u介音的失落又分為四大類,分別為thei(如 :合肥)、the(如 :蕪湖縣),thi(如 :鳳臺)、th(如 :定遠),thi(如 :肥西),ti(如 :當涂)。安徽地區(qū)u介音的脫落是先t組后s組,這體現了語音變化的階段性。湖北和河南地區(qū)u介音脫落的韻母順序是[uei]>[un]>[uan]>[ua]。曹志耘(2008)的《漢語方言地圖集·語音卷》中也有此類現象涉及地區(qū)的佐證。由此類共時階段的不同現象所反映出的歷時的變化規(guī)律這里暫不涉及。

      與普通話相比,羅山方言中的舌冠音t、th、n、l、ts、tsh、s與u相拼時,會在其間增添一個央元音[]。比方說“土”讀作“thu”,“堵”讀作“tu”,“努”“路”都讀作“l(fā)u”,“租”讀作“tsu”,“醋”讀作“tshu”,“素”讀作“su”。根據語音特征總結其規(guī)律,可以用公式表達為圖(c)。彼得·賴福吉和伊恩·麥迪森(1996:53)把主動調音器官分成五個 :唇、舌冠、舌面、舌根和喉。他們發(fā)現,在正常語流中,當兩個調音部位不同的音相鄰時,它們的發(fā)音會有重疊;而相同調音部位的音相鄰時,會產生一個混合音(Blended Articulation)。舌冠音和u分屬不同的調音部位,舌冠音和u舌體音姿的銜接處會形成類似央元音的發(fā)音。從發(fā)音語音學角度來看,t是一個舌冠音,u是一個后高元音,當舌體發(fā)完t音再發(fā)u音時,從前到后距離相對較長,就會出現短暫的遲疑,而[]處于舌冠音和[u]之間,這就為增加[]提供了可能。

      圖(c)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高元音裂變說。朱曉農(2004:445-446)認為裂化一般指的是高元音的裂化,裂化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前顯高化裂化”,一種是“后顯低化裂化”。前一種被稱為“前(高)裂化”,如[u]>[u],[i]>[ei];后一種被稱為“后(低)裂化”,如[u]>[uo]/[u]。與后一種相比,前一種是更常見的一種音變現象。根據潘悟云的研究,他認為常見的裂化音變有兩條音變通則 :通則一是高元音前面出現一個舌位稍低的前滑音(on-glide),如[u]>[u],[]>[],[i]>[ei];通則二是在高元音后面出現一個舌位稍低的后滑音(off-glide)。這種短而弱的前滑音或后滑音最終會演變成一個音位。從裂變說角度,也可以解釋舌冠音后u這個后高元音的雙元音化。

      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都有此類現象,湖北咸寧已經歷了由u>u>ɑu的階段。安徽省的安慶、潛山、岳西等地有u>u,其中宿松為u>eu,肥西u>,肥東u>,雖然變化不同,但這些有變化的地區(qū)都丟棄了圓唇的特征。

      2.3 兩種音變規(guī)則的共性

      以上兩條音變規(guī)則雖然一增一減看似不同,但細究還是能發(fā)現一些共性東西的。兩者的語音環(huán)境相同,都是發(fā)生在舌冠音后,均與u有關。那究竟是何種機制在制約?首先,我們先把兩條規(guī)則作對比,可以得出圖(d)。由圖(d)可以發(fā)現,舌冠音似無法與u共存。根據區(qū)別特征可以發(fā)現,在減音規(guī)則中,呈現出[-后位性][+后位性][-后位性]的格局。有些語言社團傾向于追求特征與特征之間的異化,以形成音與音之間鮮明的區(qū)別;而有的語言社團則追求特征與特征之間的同化,以實現發(fā)音的便捷。顯然,此處所討論的語言社團選擇了后者。介音u的[+后位性]與聲母、韻母的[-后位性]產生了特征沖突,把本來就有“前”的特征的序列割斷了,因此[+后位性]這一特征向[-后位性]特征妥協而被刪除。這一過程是否經歷了u>>,還有待證明。在增音規(guī)則中,由于u是[+后位性],為求舌冠音聲母后特征的和諧,因此就增加了一個[-后位性]的中間音來過渡。至于為什么是央元音[],前文已有詳述,這里不再贅述。于是,我們假設在此類方言中舌冠音聲母后排斥[+后]的特征,如果有,要么刪除,要么增加一個有[-后]特征的音,以追求特征的和諧。徐通鏘(1991 :101)認為語音的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而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因為變化不是一個音的孤立的變化,而是一種發(fā)音習慣的改變。蒲立本發(fā)現晚期中古音向粵語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兩種情況,一是“端”由*tuan變?yōu)閠y:n,二是“官”由*kuan變?yōu)閗u:n。二者韻母來源相同,皆為桓韻合口一等,擬音為uan,但到了粵語卻有-y:-與-u:-的不同。輔音t-使得原來的后元音u變成了前元音y,但輔音k卻不能。據此,蒲立本提出元音區(qū)別特征[+前]應受控于“舌冠”(coronal)(孫景濤:135)。這為我們的假設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此外,中古英語元音大變移,短元音低化,中古英語ǔ[u]>早期現代英語[],如sun“太陽”<中古英語sunne['sun],son“兒子”< sone < sunu,tun“大酒桶”<古英語tune。這與漢語“孫”sun>sn一致,都體現了舌冠音后排斥u這個具有后高特征的圓唇音。

      圖(d)

      三、英漢增減音現象的異同

      英語有歷時的增音也有共時的增音。著名的元音大變移中的長元音雙元音化就屬于歷時的增音。李賦寧(1991:214)提到受元音大變移的影響,中古英語ū[u:]>晚期中古英語[uú]>早期現代英語[ú](十五世紀末)>[u]>[u](十六世紀)>現代英語[au],如town“城鎮(zhèn)”<古英語tun,down“向下”<古英語的dune,doubt<古法語dote、dute,mouse“老鼠”<古英語mus。除了town,down,doubt,mouse之外,還有suit/sju:t/,lute/'lju:t/,Zeus/'zju:s/,enthusiasm/?n'θju:zizm/,student/'stju:dnt/,dew/dju:/,new/nju:/這類詞。這些詞的舌冠音和u之間增加了/a/j等具有[-后]特征的音,這與漢語方言中舌冠音與u之間增加央元音等具有[-后]特征的音有異曲同工之處。潘悟云(2000:1-15)曾指出,高元音復元音化是人類語言中普遍性的音變現象,如英語中發(fā)生的長元音大轉移音變中,首先就是/i:/和/u:/發(fā)生復元音化;又如漢語語音史上,幽部豪韻由[u]裂變?yōu)閇u]。本文所舉例子“town”“down”正是高元音的復元音化;“土”等詞的韻母由[u]變?yōu)閇u]。這屬于英漢增音的相同之處,或許是人類語言普遍的共性。

      英語的減音大多出現在非重讀音節(jié)里,如history,factory,dictionary。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英語這類詞的減音多發(fā)生在詞根詞綴的銜接處。以factory為例,fact-是詞根“做”,ory是詞綴,因語流快有時候會吞掉t后的央元音,出現減音現象。因漢語是單音節(jié)結構的語言,在“一個字”中不存在這樣的后綴,因此也不會出現這種形式的減音。此外,漢語的音節(jié)結構規(guī)定韻尾最多只有一個輔音n/,因此不會出現如history中省略t后的央元音后t和r連讀的情況,這也說明了漢語不會有這種形式的減音。徐通鏘(2003)指出,“結構格局是支配語言運轉和演變的杠桿。由于音節(jié)音義關聯的性質,漢語的基本格局是‘1個字·1個音節(jié)·1個概念’,三者相互一一對應。這是漢語最簡單、最基本的結構規(guī)則”。

      四、小結

      語音的變化并非雜亂無章,而是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是一種發(fā)音習慣的改變。正如本文中提到的語言社團,因其發(fā)音習慣整體靠前,無論是增音還是減音,都在追求一種[+前]的特征的一致性,即追求特征的和諧。無論是追求交際省便的減音規(guī)則,還是高元音裂化為雙元音或因舌體音姿導致的增音規(guī)則,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和舌冠音保持特征的和諧。這種“同”不會造成人們交際上的障礙。

      本文所提到的英漢增減音現象從側面體現了人類語言的異同。語言的普遍性體現在 :1)增音時都選擇了增央元音[],這與央元音自身的特點密不可分。2)增央元音都是后高元音的雙元音化,都可以看做是元音的大變移。3)英漢此現象增音的環(huán)境相同,都位于舌冠音和u之間。語言的差異性體現在無論是英漢輔音叢間增音所導致的概念意義上的不同還是漢語非黏著語而導致的無韻尾處的減音現象,都與英漢這兩種語言的音節(jié)結構差異(漢語是單音節(jié)語,英語是多音節(jié)語)有關。

      [參考文獻]

      [1]彼得·賴福吉,伊恩·麥迪森. 世界語音[M].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6:53.

      [2]陳衛(wèi)恒.音節(jié)與意義暨音系與詞匯化、語法化、主觀化的關聯 :豫北方言變音的理論研究[M].北京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92.

      [3]曹志耘. 漢語方言地圖集·語音卷[M].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8.

      [4]羅常培、王均.普通語言學綱要(修訂本)[M].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2.

      [5]李賦寧.英語史[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1:214.

      [6]潘悟云.歷史層次分析的若干理論問題[J].語言研究,2010(2):1-15.

      [7]孫景濤.漢學巨擘蒲立本[J].讀書,2013(11):132-139.

      [8]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M].北京 :語文出版社,2005.

      [9]王洪君.漢語常用的兩種語音構詞法——從平定兒化和太原嵌l詞談起[J].語言研究,1994(1):65-78.

      [10]徐通鏘.音節(jié)的音義關聯和漢語的變音[J].語文研究,2003(3).

      [11]徐通鏘. 歷史語言學[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1:101.

      [12]趙秉璇、竺家寧.古漢語復聲母論文集[J].北京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

      [13]朱曉農.說元音[J].語言科學, 2008(7):459-482.

      [14]朱曉農.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J].中國語文,2004(5):440-451.

      [15]朱曉農.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J].民族語文,2005(1):1-6.

      [16] Carlos Gussenhoven & Haike Jacobs. Understanding Pho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7] Labov, William. Principals of Linguistic Change: Internal Factors[M]. Cambridge, MA: Blackwell, 1994:116.

      猜你喜歡
      元音語音漢語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guī)則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guī)則
      魔力語音
      基于MATLAB的語音信號處理
      電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8
      基于MQ3與MP3的價廉物美的酒駕語音提醒器
      電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10
      對方正在輸入……
      小說界(2018年5期)2018-11-26 12:43:42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古丈县| 登封市| 孟津县| 秦皇岛市| 台南市| 安溪县| 阿图什市| 会理县| 抚州市| 昌宁县| 唐山市| 缙云县| 兴仁县| 永年县| 甘南县| 沿河| 武邑县| 宜兴市| 宁德市| 施甸县| 灵武市| 和田县| 凭祥市| 丹寨县| 桐梓县| 台江县| 伊川县| 南城县| 布尔津县| 扶绥县| 长汀县| 沅陵县| 墨竹工卡县| 英德市| 武鸣县| 故城县| 巨野县| 盱眙县| 比如县| 西华县|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