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開偉
作者系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根據中國加入WTO時簽署的協定,15年過渡期結束,中國即可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本應順理成章的事情如今卻成為中國與美歐之間的一大爭議。近日,日本更是高調宣稱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將繼續(xù)采用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
對這種做法,近日中國商務部發(fā)表聲明,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同時也引發(fā)中國民眾廣泛聲討。對此,我們有必要進行認真分析。
一向強調“契約精神”的美日,為何無視國際法規(guī)、違背當初承諾,站出來公然否認WTO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國家身份?其實并非中國真正缺乏市場化改革誠意及經濟依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而是背后有擺不上臺面的隱秘。
其一,這種行為是由于自我貿易保護主義在作祟。當前中國經濟已全面深入國際市場,而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熟視無睹,且因國內失業(yè)率高,產業(yè)不景氣,經濟恢復緩慢,最終為了位子和拉選票,倒打一耙。
其二,是想要遏制中國經濟的振興。WTO不是單純的經濟貿易框架,其背后還有著深層的政治因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并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貿易上已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對外投資大幅增長,所倡議和主導的亞投行、“一帶一路”構想穩(wěn)步前行,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逐漸上升。面對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甚囂塵上,唱衰中國的聲音更是不絕于耳。這些言論及意圖反映在行動上,便是尋找各種理由遏制并打壓中國,企圖阻止中國走上經濟復興之路。
其三,實際上是不敢正視中國的小伎倆在作祟。有目共睹,中國自加入WTO以來,一直積極履行各項承諾,逐步下調關稅水平,促進貿易便利化,并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努力推動中日韓、亞太自貿區(qū)等多邊合作。在金融領域,去年10月,人民幣正式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不久后的12月初,深港通正式開通,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此外,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比重顯著提升,交易和儲備功能亦有所增強,國際化步伐正在加快。在投資方面,中國從過去以“招商引資”為主轉向內外投資并促,本國企業(yè)越來越多地走向海外,一些企業(yè)開始進入美歐日等發(fā)達國家市場??梢哉f,上述領域的開放與進展,是中國市場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倘若沒有市場化運作,很難想象會有如此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甘愿與中國保持長期合作。如今,歐美與日本顯然在維護一己私利。
其四,是有意唱衰中國經濟的“司馬昭之心”在主導。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確立發(fā)展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經濟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尤其,中國入世后取得的成績,是處于美歐日等國對華加大反傾銷力度、集體唱衰中國的環(huán)境之下,很不容易,更表明中國推行市場經濟的堅強信念和不懈努力。而歐美及日本國家對中國為全面進入市場經濟國家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置若罔聞,此舉實在欠妥。
當然,在經濟發(fā)展和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產能過剩、企業(yè)債務,這些問題在美歐日等國的不同發(fā)展時期也曾出現過。因此,將經濟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與評判“市場經濟地位”混為一談,無疑有失公允。
歐美日的此番做法,在中國企業(yè)界等引起不小反響;同時,西方國家今后可能在貿易保護問題上還會變本加厲;歐美日出爾反爾的舉動釋放出兩個信號:從2017年開始,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逆流將會升級;圍繞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和一些非關稅壁壘的貿易性保護措施將更加甚囂塵上。即便如此,中國政府和民眾也不用過分擔憂和驚慌。
一方面,十多年來中國加入WTO,全球經濟全球化加劇,日益深度融合;這表明中國強大需要積極參與世界經濟貿易、分享世界經濟成果;而世界經濟繁榮及其他國家經濟發(fā)展更離不開與中國友好貿易往來;當前世界經濟現實證明,中國已成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加之中國又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如果離開了中國,世界經濟恐怕要在蕭條中摸索更長時間。
另一方面,拒絕承認中國經濟國家地位,是在營造新的世界貿易壁壘,而中國也有可憑借市場消費大國地位而設置貿易壁壘,可能會對其他國家更有牽制力,其結果受損的不只是中國,歐美及日本等國家都難獨善其身。
再一方面,即使歐美、日本等少數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也不等于全球其他國家都會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目前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主要是美國與日本,歐盟國家態(tài)度比較模糊;但要看到包括歐盟企業(yè)家在內,很多外國企業(yè)非??春弥袊洕奈磥?;尤其中國經濟當前以每年超過6%的速度增長,占全球經濟增速的40%,企業(yè)界對此都非常贊嘆和滿意。歐盟下一步的發(fā)展前景并不樂觀,只有加大與中國的合作才是出路。德國許多中型企業(yè)正預備把自己年生產的一半轉移到中國,歐盟如果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會錯失難得的歷史發(fā)展機遇。
所以有理由相信,歐美及日本等少數國家不承認中國經濟市場地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不得人心。
從當前看,縱使美日等國出爾反爾,我們也一定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的實力,丟掉幻想積極迎戰(zhàn),在WTO框架下捍衛(wèi)自身合法權益;而且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用不著別人承認和指手畫腳,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首先,政府與企業(yè)一起做好應訴準備,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的反對態(tài)度。主要是培養(yǎng)一些熟悉WTO反傾銷、反補貼規(guī)則的法律專家,WTO所有成員國都要在組織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有國家公然拋開WTO規(guī)則,對中國產品收取重稅甚至制裁,中國也應該做好反制準備,絕不能含糊。在貿易上,只要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利益,寸土不讓。在必要的時候,中國政府也應該列出制裁清單,以保障中國企業(yè)的正當權益。同時,要相信中國被迫貿易應戰(zhàn),WTO也終將裁定中國是無辜受害者,中國將贏得道義和市場上的勝利。
其次,要對貿易前景充滿信心,中國市場經濟發(fā)展不會因此停滯不前。一是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80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有些對手不承認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中國是全球貿易不公平的最大受害者,即使在加入WTO以后,每年中國所遭受的貿易保護主義案例也最多。中國只要堅持往前走,才能贏得更多得國家的支持與合作。二是中國市場改革如火如荼、產業(yè)經濟結構加快推進,如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僵尸企業(yè)出清等等;尤其中國政府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加快,各項權力讓位于市場,市場經濟必將不斷成熟和完善。
再次,中國政府要提醒中國企業(yè)加強對外貿易協調統(tǒng)一行動,提高整體防范力。主要消除窩里斗、內部價格無序競爭、相互削價等盲目競爭行為,提高產品質量,不給對方以借口進行反傾銷打擊;中國企業(yè)只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抱團取暖,才能避免被各個擊破。
此外,中國還需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結構升級,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擴大內需和市場開放度,拓展雙邊自貿區(qū)等合作,推進多邊磋商與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的深層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