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云鵬 劉云穎 趙曉靜 林智慧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包頭 014010
褐煤是礦物腐植酸(Humic Acid,HA)的重要來源之一,其中腐植酸總量占褐煤有機物質的10%~80%[1],因其結構復雜、分子量大,多以肥料、土壤調(diào)節(jié)劑等形式被廣泛應用。根據(jù)分子量不同,腐植酸從大到小可分為黑腐酸(Humin,HM)、棕腐酸(Hymatomelanic Acid,HyA)、黃腐酸(Fulvic Acid,F(xiàn)A)[2]。隨分子量減小,腐植酸含氧官能團數(shù)量增加,小分子量腐植酸和大分子量腐植酸化學性質[3]存在差異。黑腐酸和棕腐酸溶于堿、不溶于酸,黃腐酸易溶于水、稀酸、稀堿和鹽溶液,棕腐酸和黃腐酸可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腐植酸的提取方法[4~8]主要為化學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物理法、生物法的提取條件相對溫和,不破壞腐植酸的含氧官能團,但提取費時且產(chǎn)率不高;酸、堿和有機溶劑有一定的腐蝕性,提取過程中破壞腐植酸的含氧官能團,且提取廢液如果直接排放會污染土壤、水資源等,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但提取周期短且產(chǎn)率較高,因此,化學法提取腐植酸仍被廣泛采用。
本文通過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控制提取過程的pH值,根據(jù)腐植酸的溶解度差異現(xiàn)象,初步堿提分級[9,10]白音華褐煤腐植酸,制備棕黑腐酸和黃腐酸,利用容量法[11]對腐植酸產(chǎn)品進行含量測定,利用紅外光譜[12,13]分析腐植酸產(chǎn)品的官能團,以期加強腐植酸基礎研究,促進腐植酸應用。
實驗材料:褐煤,選自內(nèi)蒙古東部白音華3號礦,空氣干燥,粉碎過100目篩,實驗室自測褐煤中灰分、揮發(fā)分和總腐植酸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18.24%,17.00%和53.86%;氫氧化鈉(天津市光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和硫酸(北京化工廠)均為分析純。
主要儀器:PB-10酸度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SQP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LD4-2A低速離心機(北京雷勃爾離心機有限公司),RE-52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DHG-9055A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德國BRUKER光譜儀器公司)。
稱取100目褐煤20 g,配置不同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控制料液質量體積比2∶1(g∶mL),攪拌均勻放置24 h;加5倍量水,調(diào)節(jié)pH值至10~11,80 ℃提取0.5 h,離心分離,得濾液①;濾渣再加5倍量水,調(diào)節(jié)pH值10~11,80 ℃提取0.5 h,離心分離,得濾液②;合并濾液①和濾液②,即總腐植酸堿提液(圖1)。
用1 mol/L硫酸溶液調(diào)節(jié)總腐植酸堿提液的pH值為2,靜置10 h,固液分離,80 ℃干燥;絮凝物水洗2次(至無SO42-),干燥產(chǎn)物為棕黑腐酸;濾液中含有黃腐酸和無機離子(如Na+,Ca2+,Mg2+等),濃縮干燥產(chǎn)物為黃腐酸(圖1)。
圖1 不同pH體系下腐植酸的堿提分級Fig.1 Alkali extraction and classif i cation of HA under different pH system
準確稱量0.2000 g(精確至±0.001)腐植酸樣品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1%氫氧化鈉溶液100 mL,沸水浴加熱2 h,間歇搖動錐形瓶。取出冷卻,過濾到250 mL容量瓶中,洗滌殘渣2次,定容至刻度。
量取濾液5.00 mL于100 mL錐形瓶中,加入0.1 mol/L重鉻酸鉀溶液20 mL,濃硫酸20 mL,沸水浴加熱0.5 h,冷卻至室溫,用蒸餾水稀釋至100 mL,加2~3滴鄰菲羅啉指示劑,用0.1 mol/L硫酸亞鐵銨標液滴定至磚紅色,30 s不變色,記錄硫酸亞鐵銨消耗體積V1。同時做空白實驗,記錄硫酸亞鐵銨消耗體積V0。
根據(jù)式(1),分別計算棕黑腐酸和黃腐酸的含量。
式中,W1——腐植酸含量,%;
c——標準硫酸亞鐵銨溶液濃度,mol/L;
V0——滴定空白所消耗的硫酸亞鐵銨標液體積,mL;
V1——滴定腐植酸樣品所消耗的硫酸亞鐵銨標液體積,mL;
G——腐植酸樣品重量,g;
Rc——褐煤棕黑腐酸碳系數(shù)為0.59[14],黃腐酸碳系數(shù)為0.50[15]。
根據(jù)式(2)計算棕黑腐酸和黃腐酸的提取率。
式中,W2——腐植酸提取率,%;
G1——褐煤重量,g;
G2——腐植酸樣品重量,g;
X——褐煤的總腐植酸含量,%;
W1——腐植酸樣品的腐植酸含量,%。
固定其他實驗條件,堿液濃度分別為0.1、0.2、0.3、0.5、1、2、3 mol/L,探討棕黑腐酸和黃腐酸提取率的變化規(guī)律,確定最佳堿液濃度。
如圖2所示,氫氧化鈉濃度增大,棕黑腐酸提取率增加,當堿液濃度增至0.5 mol/L,棕黑腐酸提取率的增加趨勢緩慢。隨堿液濃度增大,腐植酸不斷溶出,提取液中腐植酸濃度趨于飽和,腐植酸多以腐植酸鈉鹽的形式存在,離子強度增加,不易絮凝沉降,間接導致棕黑腐酸提取率的變化不明顯。
氫氧化鈉濃度為1 mol/L,總腐植酸的提取率最大,此時,黃腐酸提取率也達最大值。堿濃度越大,酸性pH分級所生成的無機鹽(主要是Na2SO4)越多。提取過程中發(fā)現(xiàn):氫氧化鈉濃度大于0.5 mol/L,共存于黃腐酸液相體系中的無機鹽與黃腐酸一同結晶析出,很難與黃腐酸進行分離,直接影響黃腐酸的品質和應用。因此,實驗選定0.5 mol/L氫氧化鈉為最佳堿提濃度。
圖2 堿液濃度對腐植酸提取率的影響Fig.2 The effects of HA extraction rate by alkali concentration
固定其他實驗條件,氫氧化鈉濃度0.5 mol/L,堿提時間分別為0.5、1、3、5、7 h,探討棕黑腐酸和黃腐酸提取率的變化規(guī)律,確定最佳堿提時間。
如圖3所示,隨堿提時間增加,黃腐酸提取率變化不大,棕黑腐酸從褐煤中逐漸溶出,堿提5 h總腐植酸提取率最大。棕黑腐酸的溶解性比黃腐酸弱,隨堿提時間延長,達到溶解平衡后,溶出的棕黑腐酸將再次被吸附到褐煤的表面,導致腐植酸提取率略有降低。因此,5 h為最佳堿提時間。
圖3 堿提時間對腐植酸提取率的影響Fig.3 The effects of HA extraction rate by alkali extraction time
其他實驗條件固定,氫氧化鈉濃度0.5 mol/L,堿提5 h,制備總腐植酸堿提溶液,平行5次。調(diào)節(jié)總腐植酸堿提溶液的pH值分別為1、2、3、4、5,探討酸性pH值對腐植酸的影響規(guī)律。
酸析pH值小于5,褐煤總腐植酸提取率近50%。酸性介質下,黃腐酸可溶,棕黑腐酸不溶并以絮狀物析出,因此,酸性pH值直接影響黃腐酸提取率。硫酸有強氧化特性,降解腐植酸分子,提高腐植酸中黃腐酸的比例。圖4中pH值1~2,黃腐酸提取率可達14%;pH值2~4時,酸性減弱,稀硫酸溶液的氧化降解能力降低,黃腐酸提取率逐漸降低;pH值4~5時,黃腐酸提取率變大,產(chǎn)品顏色變深,不再呈現(xiàn)黃腐酸的淡黃色。因此,最佳酸析pH值為2。
圖4 酸析pH值對腐植酸提取率的影響Fig.4 The effects of HA extraction rate by acid separation pH value
在最優(yōu)堿提條件下,pH值為2,對制備所得的棕黑腐酸和黃腐酸進行結構分析,KBr壓片,在4000~400 cm-1波數(shù)下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掃描。獲得腐植酸紅外譜圖(圖5)。
如圖5所示,2400~2300 cm-1中等強度弱峰,氫鍵締合O-H伸縮振動;1200~1000 cm-1強峰,脂肪族或飽和醇的C-O伸縮振動;900~800 cm-1強峰,C-O-C糖苷鍵的伸縮振動或芳核的C-H平面彎曲振動;600~500 cm-1強峰,磺基、硫醇基等含硫化合物振動;3700~3600 cm-1弱峰,C-H、O-H伸縮振動;1600~1300 cm-1弱峰,羧酸、酯、醛、酮的C=O伸縮振動,或芳環(huán)上C=C骨架振動。圖5的特征吸收峰[16]證實了黃腐酸和棕黑腐酸的芳香族羧酸結構,與棕黑腐酸相比較,黃腐酸的吸收峰在1200~500 cm-1范圍內(nèi)顯著,含有更多的C-O-H、C-O-C結構以及磺基、硫醇基等官能團。
圖5 腐植酸的紅外譜圖Fig.5 The infrared spectra (IR) of HA
(1)酸性體系pH值的變化直接影響黃腐酸的提取率,pH值為2時黃腐酸提取率最大。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pH值為5分級溶液的顏色加深,該腐植酸類型、官能團、分子量等信息,有待進一步研究。
(2)紅外譜圖證實了黃腐酸和棕黑腐酸的芳香族羧酸結構,且黃腐酸含有更多的C-O-C、C-O-H結構和磺基、硫醇基等官能團。
(3)分離棕黑腐酸和黃腐酸的最佳優(yōu)化條件:堿液濃度0.5 mol/L,堿提時間5 h,酸性分級pH值為2,此條件下總腐植酸提取率近50%。
[ 1 ]李艷紅,莊銳,張玫,等. 褐煤腐植酸的結構、組成及性質的研究進展[J]. 化工進展,2015,34(8):3147~3157.
[ 2 ]鄒德乙. 腐植酸的概念與腐植酸分類問題的探討[J].腐植酸,2011(4):44,46~48.
[ 3 ]王思同. 生物腐植酸的制備及其應用[D].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 4 ]Gomes de M B A, Motta F L, Santana
( )M H A. Humic acids: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multiple functionalities for nove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 62: 967~974.
[ 5 ]劉云穎,馬力通,海波. 基于響應曲面法模擬優(yōu)化褐煤腐植酸堿提工藝條件[J]. 煤炭轉化,2017,40(5):63~68.
[ 6 ]陳文求,王仁宗,陳敏杰,等. 腐植酸的降解研究及進展[J]. 化工進展,2013(32):207~212.
[ 7 ]李永紅,李燕,唐潔,等. 云南泥炭中黃腐酸的提取與分析[J]. 腐植酸,2017(5):10~13.
[ 8 ]邱浩峰,輔琳瑜,安鵬,等. 秸稈發(fā)酵生物腐植酸的制備及其性能測定[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6,44(15):94~95,100.
[ 9 ]Zhang S Q, Yuan L, Li W,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fractionated humic acids derived from Chinese weathered coal[J]. Chemosphere, 2017, 166: 334~342.
[ 10 ] Santos A, Rodrí guez S, Pardo F, et al. Use of fenton reagent combined with humic acids for the removal of PFOA from contaminated water[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3~564: 657~663.
[ 11 ]腐植酸有機-無機復混肥料(送審稿)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 水溶性腐植酸含量的測定方法——容量法[J]. 腐植酸,2016(2):49~50.
[ 12 ]馮凡. 煤質腐植酸的制備及其結構研究[D]. 安徽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 13 ]Wu M, Song M Y, Liu M, et al. 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soil humic/fulvic acids as related to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fields with cultivation chronosequenc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10.
[ 14 ]冉攀. 煤催化氧解制取腐植酸工藝及機理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 15 ]趙亞玲. 黃腐酸(FA)發(fā)酵生產(chǎn)及分離提取的研究[D].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 16 ]周霞萍. 腐植酸新技術及應用[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