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關于清朝的滅亡,一個流行甚廣的說法是,由于清政府沒有加強媒體的管理,在新政期間,媒體總是發(fā)布有關政府的負面消息,做負面評論,清朝實際上是被媒體搞垮的?;蛘呙襟w至少也是清朝垮臺的一個有力的推手。
隨著清政府開放報禁,革命黨人回國辦了很多報紙。在日本辦的機關報、民報,也能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國內。但是,很快革命黨就發(fā)現,單純地辦報鼓吹革命,影響甚微,很容易被查封,就算人家不查封,也沒什么銷路。要想有影響,只能臭當局,多報負面新聞,就政府和政府官員的糗事發(fā)布評論。如革命黨人在北京辦的《國風報》,一直慘淡經營,只有在抓住山西當局的文交慘案大做文章后,才造出一點聲勢。這樣一來,即使革命黨的報紙,也跟當時銷路甚廣的《申報》《新聞報》區(qū)別不大了。
可是事實上,媒體,包括革命黨人的報紙并沒有撼動這個政府,反而幫助政府整頓澄清了吏治,使得政府官員行為大大收斂。況且,除了革命黨辦的少數報紙(銷路和影響都有限),當時主流媒體所主張的價值,比如立憲,文明等等,改革中的清政府其實一直在努力向這方面靠攏。包括原本作為清朝統(tǒng)治象征的辮子,因為報紙抨擊說留辮子不易于衛(wèi)生,一些政府官員便對剪辮子的下屬,聽之任之。
新政時期的成績還是很可觀的。不僅政府的軍事改革,行政、司法、政治改革都在有序地進行,而且關稅和鹽稅在抵押庚子賠款的情況下,政府財政收入居然能從不足一億兩,達到近三億兩。這一切跟媒體的批評監(jiān)督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