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蕓靜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依據(jù)語文學科語境教學的理論基礎,結合語境教學角度,探索出新的文言文有效教學方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獲得真正的言語水平及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境;語言;抒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陳情表》是西晉文學家李密所著,是寫給晉武帝的一篇奏章。文章至情至性,不假雕飾,以陳情來統(tǒng)攝敘事、說理,娓娓動人,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是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這樣一篇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五第二單元的經典古文,對于高二學生而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其字句不難理解,文意也不難疏通。難的是透過字里行間,理解李密誠惶誠恐的內心世界,體會文章陳事、循情、察理的說理藝術。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啟發(fā)、點撥、引導。
一、創(chuàng)設語境,有效預設
《陳情表》一文,對于高二學生來說,難的是如何透過文字去理解李密復雜而惶恐的內心世界,如何理解李密對他祖母的一片拳拳摯愛,如何理解陳事、循情、察理的說理藝術。我決定抓住一個“情”字做文章,由“情”去探究文本,由“情”入手,將“情”貫穿始終。我設計了詩詞導入:“在第二單元我們學習的文章中,有很多作者真情流露的詩句,抒發(fā)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有回歸田園的樂趣,有懷才不遇的悲情,有人事滄桑的感慨,有濃濃親情的流露。在晉朝,有這樣一篇‘至性之文, 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zhèn)?,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p>
一堂成功的課,作為教師必須做到主線清晰,層次分明,體現(xiàn)語文課堂上的靈動之美。為緊扣“忠孝”二字,我將課堂教學第一課時分為四模塊:第一,詩詞導入,回顧舊知,初步感悟“情”貫穿本單元古代抒情散文中;第二,推敲語句,梳理內容,“言”“文”結合,陳事言情;第三,誦讀涵詠,體悟作者“情”之流露;第四,設疑激趣,由“情”及“理”析忠孝之義。
一堂成功的課,教學設計上應符合課改精神,彰顯語文課堂上靈動之美。上課時既要抓住“生成”,又要做好“預設”。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由解題入手,拋設三個問題:一是誰陳情?二是向 誰陳情?三是陳什么情?在制作課件時,將“作者簡介”“歷史背景”“相關典故”等資料全設計好,根據(jù)課堂的學情和課堂生成,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適時地利用好課件。
二、創(chuàng)設語境,言文結合
推敲語句,梳理內容,言文結合。重視“言”的教學,通過課件,給學生呈現(xiàn)“險釁”“ 閔兇”“ 嬰”“ 吊”等字的釋義,來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俺家噪U釁,夙遭閔兇”總起,將讀者引入悲慘的境遇?!半U釁”“閔兇”指艱難禍患,命運不好,營造了一種悲慘酸痛的環(huán)境氛圍。
圍繞李密的悲苦,推敲“孤弱”“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等詞語背后的含義?!凹葻o伯叔,終鮮兄弟。”家門衰微,同時也交代了對祖母“無人侍親”的原因?!敖K鮮兄弟,維予與女(汝)?!编嵭{:“鮮,寡也?!痹谶@里,作者是借用《詩經》這句話,“鮮”不作“少”而作“無”講,避免與上句“既無伯叔”中的“無”重復。接著文章又寫道:“門衰祚薄,晚有幾息?!遍T戶衰敗,福分淺薄,晚年才有兒子。再一次向晉武帝解釋了為什么奉養(yǎng)的重擔必須落在李密身上?!巴鉄o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崩蠲茏髁藘取⑼鈨煞N對立:在外沒有遠近親戚,在內沒有照應門戶的僮仆。從血緣上看,沒有人能為李密分擔奉養(yǎng)的責任。從經濟上看,門庭衰敗,沒有使喚的僮仆。孤單一人,只有自身和影子互相慰問。
感受作者盡忠盡孝的兩難境地,品讀“切峻”“逋慢”“逼迫”等詞語背后的窘迫,抓住作者的孤苦之情、兩難之情?!霸t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笔ブ紘绤枺焸淅蠲芑乇苋温?,怠慢朝廷,郡縣層層逼迫,催他上路赴任,這里就寫出了作者窘困的處境,進退兩難的狼狽之情。文章的這一部分就安排得十分巧妙。作者不直白說出自己“報國恩”和“徇私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客觀地展現(xiàn)給晉武帝自己的這種艱難處境。接著總括自己此時的心境:“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奔蕊@示了作者急切希望立刻赴京為朝廷效命的焦急心情,又顯示了祖母病重無人奉養(yǎng)的苦悶心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進”一“退”,著實讓李密為難,也使讀者的心隨其變化,通過言文結合教學,體悟作者的情感。
三、創(chuàng)設情境,因聲言情
因聲求氣,是文言文學習的不二法門。但怎樣讓學生樂讀,愿意讀,朗讀指導固然少不了,但朗讀指導不僅要教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如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處理,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在這些技巧的幫助下讀出作者內在的情感,讀出文章的情味。本課教學中,始終穿插著誦讀環(huán)節(jié),誦讀涵詠,體悟作者“情”之流露。分四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明確字音;齊讀課文,梳理文意;配樂朗讀,體悟情感;反復朗讀,達到背誦。全課從讀進入又從讀走出,既有生讀、師讀、分讀,也有師生合作讀,甚至調動特定的音樂來渲染氛圍。這符合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讓他們體會到朗讀的意義與快樂。
著名特級語文教師黃厚江先生提出文言文教學要做到“文言、文章、文學、文化”四“文”統(tǒng)一,這一點使我深受啟發(fā)。文言文教學應深層次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涵,將文言文教學置于具體的上下文、情景、文化等動態(tài)的語境因素中去理解體悟,擺脫單調呆板的學習氛圍,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獲得真正的言語水平及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常璩.華陽國志[M].山東:齊魯書社,2010.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