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人類文體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十分常見,其中人物形象刻畫具的運用策略有著非常重要的教學價值,對于寫作教學的開展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蘇教版五年級課文《少年王冕》為例,并從多個角度對寫人類文體的語用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qū)嶋H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用策略;《少年王冕》;寫人類文體
《少年王冕》是小學課文寫人類文體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其無論是詞語運用還是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都具有著很多獨到之處,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類問題在語用策略上的特點。
一、寫人類文體中的詞語運用
寫人類文體是記敘文中極為常見的一類,這類文體在詞語的運用上通常不需要華麗的詞藻進行修飾,但卻大都具有著準確形象、簡練流暢、通俗樸素的特點。寫人記敘文的文章核心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而詞語作為文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服務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這類文本中很多關鍵性的詞匯實際上都是人物的個性特點體現(xiàn)。課文《少年王冕》是由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編而成,文中的詞匯運用雖然較之原著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改變,但其中的關鍵詞仍能夠體現(xiàn)出主人公王冕的性格特點。例如在文章的第二段母親叫王冕輟學放牛時,王冕答道:“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一句中的“悶得慌”十分口語化,具有著通俗樸素的特點,更符合當時的語境與王冕的身份,也稱得上準確形象[1]。同時“悶得慌”雖僅僅三字,但卻有著真假之分,真是自己坐在學堂看母親為了生計辛苦勞作,自己卻無法幫忙,假則是自己渴望讀書但卻不得不輟學,為不讓母親愧疚只能這樣安慰母親,凸顯了簡練流暢的特點,更通過這一詞的運用體現(xiàn)了王冕孝順的性格特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簡單的通讀全文,之后向?qū)W生提出問題,如“王冕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那些關鍵詞體現(xiàn)出了王冕的性格特點?”等,并要求將這些能夠體現(xiàn)性格的關鍵詞標記下來,這樣學生在明確王冕的性格后,就能夠?qū)⑿愿裉攸c與詞語聯(lián)系起來,并學會在寫作練習或生活中進行應用,提高自身的語用能力。
二、寫人類文體中的語言描寫
在寫人類文體中,語言描寫是最為常見也是最能夠凸顯人物性格的描寫手法,通過文章中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對話交流,人物的形象會更加真實、飽滿,同時也能夠為讀者提供很多信息,讓讀者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語言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內(nèi)涵。另外在部分語言描寫中,還能夠體現(xiàn)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間接描繪人物或景物的功能。在課文《少年王冕》中,主要對王冕及其母親進行了語言描寫,而二者的性格也通過這些對話得到了體現(xiàn)。例如在文中的第二段,母親說道:“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這段話中母親說出了目的,但同時也陳述了自己的苦衷與原因,從中我們可以讀出母親對無法供王冕讀書的愧疚但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一個普通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需要學生將自身帶入到人物之中,切身感受語言中所蘊含的情感,另一方面則需要帶領學生結(jié)合前后語境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得到真實的體驗,并針對語言細節(jié)進行深入思考。
三、寫人類文體中的心理描寫
同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同樣是寫人記敘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常見手段。由于環(huán)境、情節(jié)等因素的影響,文中人物的很多想法不能夠用語言描寫直接表現(xiàn)出來,而是要通過心理描寫完成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展示,而這些對心理活動的描寫,對于人物形象塑造同樣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在課文《少年王冕》中的第五段,作者一改惜字如金的風格,利用了大量的筆墨對王冕的心理活動進行了描寫,這在全文不足千字的課文中顯得十分奢侈,但通過這一心理描寫,王冕的形象更加入木三分,所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2]。在初見雨后荷花時,他能夠直接想到“古人說‘人在圖畫中”,這恰恰從側(cè)面對其愛讀書的特點做出了驗證,同時證明他在“讀了不少書”后也確實“明白了不少道理”。而在“轉(zhuǎn)念一想”后,卻又產(chǎn)生了“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的想法,這不僅是他讀書“明事理”的表現(xiàn),同時也凸顯了他自信、好學的性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這段心理活動中提取自己所獲得的信息,并與他人進行交流、探討,對自己的理解認識進行補充,學會對心理描寫的運用。
四、寫人類文體中的景物描寫
寫人類文體的文章內(nèi)容以人物刻畫為主,但景物描寫同樣是必不可少的。課文《少年王冕》中的景物描寫主要集中在第五段對大雨、雨后以及荷花的描寫,作者通過地上的“紅”“青”“綠”與天上的“黑”“白”間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及井然有序的天空、山上、山下、湖等景色描寫,將色彩的絢麗、方位的轉(zhuǎn)換,還把景色的動態(tài)美呈現(xiàn)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大段的景物描寫并非是作者興之所至,而是為王冕產(chǎn)生學畫的念頭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同時雨過天晴的情境也預示著王冕在美景的感染和啟發(fā)下奮發(fā)自強、刻苦學畫,從此發(fā)生了命運的轉(zhuǎn)折,可以說,文中的風景往往不僅僅是風景,同時還蘊含著人物的情感,蘊含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蘊含著人物的命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學生感受與學習景色描寫的同時,引導其將景色與情節(jié)、人物聯(lián)系起來,探究景色在文中更深層次的寓意,并養(yǎng)成讀小說更要關注環(huán)境的閱讀習慣,學會更加巧妙的運用景物描寫。
五、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寫人類文體語用策略的學習對于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十分有利,教師在課文講解中需要從詞語、心理描寫、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這些語用策略的充分掌握,并逐漸內(nèi)化為自身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夢霞.《少年王冕》文本解讀[J].小學語文教學,2017(20):44.
[2]蔣劍秋.“文體”視角下的閱讀教學構想與展望——以“寫人為主的敘事性文本”為例[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5(Z1):46-47+30.
作者簡介:吳葉(1983—),女,江蘇常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