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會見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也與馬蒂斯舉行了會談。從當天公布出來的信息看,兩國軍方進行了很認真的溝通,而當前兩國趨于緊張的關系增加了這種溝通的必要性。
在中美雙方的報道中,馬蒂斯都申明了美方對美中兩軍關系的重視。馬蒂斯還說,中國的發(fā)展有益于美國和世界,美中應和諧相處。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有益于發(fā)展中美建設性關系和促進世界和平的表態(tài)。
我們注意到,馬蒂斯防長發(fā)表過不少對華強硬談話,比如在本月初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他在談到中國時的用詞就很激烈。就在幾天前他還批評中國想恢復“朝貢體系”。我們希望他在中國的交流有助于促成他和美國軍方對中國國家戰(zhàn)略的另一種認識。
中美的戰(zhàn)略互疑比較嚴重,與此同時雙方的龐大交流規(guī)模以及利益交融也帶來兩國社會對對方十分豐富的看法和了解。在中美都有理由對對方保持“底線思維”的時候,兩國行政當局顯然不應當引導雙方關系真的朝作為一種可能性的最糟糕方向走,而應當爭取促成好的歷史選擇。
環(huán)球時報編輯部很希望美國政府對承擔這一責任有更加積極的表現(xiàn)。如果包括軍方在內(nèi)的美國高層未來一段時間少發(fā)表一些有可能加劇中美戰(zhàn)略互疑的言論,也少采取一些讓中國社會感到不安的行動,將與美方重視中美兩國和兩軍關系的宣示更協(xié)調(diào),也使那樣的宣示更可信。
我們理解中美關系的復雜,也了解美國對外傳遞信息的方式與中國不同,但還是期待,五角大樓等美國核心部門能為促進中美建設性互動做得更多些。
華盛頓與北京開展兩國利益博弈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清醒看到,中美作為兩個大國除了在21世紀開展合作,其實別無選擇。中美都是核大國,有著巨大的國家潛力。兩國如果開展軍事對抗, 其破壞力難以估量,這不是中美和當今世界能夠承受的。
北京和華盛頓應該將這一點誠實地告訴兩國社會,為彼此博弈劃出誰都不應挑戰(zhàn)的底線。
應當說,這個底線目前還沒有成為牢不可破的警示線,中美在臺海、南海對分歧的管控還有很多破口。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軍事上的摩擦或較勁全都在中國大陸的周邊地區(qū),這反映了美國仍是主動出擊的一方,中國是戰(zhàn)略防守方,美方克制與否是中美軍事關系的第一決定性因素。
世界上擔心中美早晚會發(fā)生軍事摩擦的人在增多,也許華盛頓一些精英希望把這種預期作為對中方的壓力保持下去。但他們應當想到,北京感受到的任何軍事壓力都會促使中方采取應對措施,而中美不應當走向這種螺旋式的負面互動。
中美相互尊重對方與實力相匹配的大國地位和權利,是兩國發(fā)展建設性關系的基礎。中國應尊重美國的存量權利,美國應尊重中國發(fā)展中的新增權利,當兩國權利在某一區(qū)域出現(xiàn)疊加時,雙方應積極、耐心地磨合,而不應試圖以對抗方式壓倒對方。
馬蒂斯訪華是雙方整理兩國軍事上如何看對方、如何與對方打交道的一個機會。如果兩國軍隊都視自己為和平的保衛(wèi)者,而不想在兩國博弈中做逞能的先鋒,那么雙方就應共同努力實現(xiàn)一次成功的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