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嬋
【摘要】國學作為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是我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迅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言,學習國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將國學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國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近年來,國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社會上興起了一片“國學熱”的風潮,學校作為國學推廣的關鍵地方,陸續(xù)地都開設了國學課堂,使學生在小學時期就能感受到國學的魅力。如何發(fā)揮國學的最大作業(yè),將國學科學合理的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成了家長和學校都關注的核心問題。
一、國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語文這一學科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是國學繼承和發(fā)展的載體,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提高對國學的熱愛,成為大多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有做到正確、恰當、合理的將國學引入到語文的教學中才是學習國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學習國學不僅能夠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學到課堂之外的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自覺接受國學這一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v觀我國的國學體系,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內容有很多。《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都成為小學國學課程中不能缺少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這些知識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信心,對于家長而言,讓孩子接觸國學,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減輕家長的負擔。但是,對國學的學習不是囫圇吞棗式的學習,需要對所學內容做出恰當?shù)倪x擇,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最終真正達到心靈感悟的作用。
二、如何實現(xiàn)國學與小學閱讀教學的結合
國學的教育不是一個急于求成的過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過程。國學的學習不在數(shù)量的多少,而在質量的高低。因此,在將國學和小學閱讀相結合時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學生實際的發(fā)展狀況進行教學。
1.因材施教,注重教學方法
學習國學的好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許多家長都支持孩子去學習國學,這種支持是盲目的,要求學生能夠快速消化學生學習的國學知識,并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而易見的效果,不去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國學真正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扮演好選擇的這一角色,在選擇國學內容時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教材。不同年齡和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對于年級較低,接受能力較低的學生可以選擇容易理解的故事來開展教學工作。高年級的學生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理解力也有所提高,在選擇國學內容時,可以選擇《紅樓夢》等一些需要理解力和感悟能力的作品。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我國的教育理念中,語文這一學科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力是最根本的關鍵,語文知識排在語文能力之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教師可以設置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我國自古就有的“晨誦”則是最好的方法,學生能夠通過大聲的誦讀來感知國學的魅力,長期堅持下去之后,能夠營造良好的國學學習氛圍,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并且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思想,因此,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接受文化的熏陶。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天中的早晨是學生記憶力最強的時候,把握住這段時間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這種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提高記憶力的方式,所達到的效果遠遠高于傳統(tǒng)的強迫性教育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僅局限于“晨誦”,還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小活動,家長和學??梢韵嗷ズ献?,設置適當?shù)莫剳椭贫?,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小學生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應該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的。老師和學生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首先,要保證老師的專業(yè)素質,教師專業(yè)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其次,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的和學生進行溝通,對于學生有疑問的地方要反復的進行解釋,力求保證學生對國學學習的熱情。加強師生間的交流,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了保證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果,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總結
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現(xiàn)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強化國學學習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需要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要發(fā)揮領頭人的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社會各界不斷努力,相互合作,促進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歸屬感和人體發(fā)感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繼承和發(fā)展國學文化,讓中華文化更加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丹如.師古學古,“今”為“古”用——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經(jīng)典的滲透[J].教育觀察,2017,(03) :25.
[2]趙向莉.基于繪本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