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婆婆生病住院,我每天去醫(yī)院照顧她。同病房還有兩個病友,大家每天在一起說說笑笑,住院的日子才不顯得那么難熬。
幾天后,婆婆要出院了。辦出院手續(xù)時,醫(yī)生問與患者關系,我說是兒媳婦。兩個病友聽了,驚奇地問:“你們是婆媳關系呀?一直以為你們是母女呢!”婆婆笑了,說:“我這兒媳婦就跟親閨女一樣!”我問:“為啥看著我們像母女,我們長得像嗎?”一個病友說:“你叫‘媽叫得那么親,照顧老人那么貼心,可不就像是親閨女。你們婆媳倆沒事就拉家常,有時還說悄悄話,真像母女呢。”另一個病友說:“是呢,我覺得你們倆長得也像,說話口氣、眼神什么的,都特別像!”我被逗笑了,說:“我們這是多年婆媳成母女,有‘母女相了!”婆婆臉上露出幸福和得意的表情,于是又打開話匣子,大贊我的賢惠懂事,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和婆婆真的是有“母女相”,我們出去一起買衣服、吃飯時,總被陌生人當作母女。那天,我拉著婆婆到鏡子前說:“媽,看看咱倆長得像不像?!倍嗽斨R子中的婆媳倆,還真是頗有些形似和神似。
人們都說,夫妻倆在一起生活多年長得會越來越像,即所謂的“夫妻相”。難道婆媳之間也會有這樣神奇的現(xiàn)象?長時間朝夕相處,相互影響,外貌上也會多一些相似之處吧。我相信,這是時光磨合和親情相融的力量。
記得我剛嫁到婆家時,覺得婆婆的性格與我反差太大,所以我們之間總有距離感。在我看來,婆婆不識字,性格又潑辣,一定很難溝通。所以我的原則是敬而遠之,大體上差不多就行了。婆婆呢,那段時間也總是用審視的眼光看著我。我做飯不行,每每都把土豆絲切成土豆條。婆婆見了,大聲喊起來:“你切成這樣,如果來個客人,怎么拿得出手?!蔽业哪橆D時燒起來,婆婆未免太不給我留面子了。后來,婆婆開始手把手教我做菜做飯。奇怪的是,婆婆教我做飯時很有耐心,脾氣也好起來,即使我笨手笨腳,她也溫聲細語地教我。婆婆說:“女人居家過日子,要盡量把飯菜做好?!笨墒?,我做菜實在沒天賦,多年過去了,依舊只會做幾個家常菜。婆婆早就不怪我做菜不行了,她說:“其實誰能樣樣精通呢,有人做菜好,有人手巧,有人力氣大。你呢,腦瓜聰明,別人比不了?!蔽颐靼?,婆婆的意思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她是個很明白事理的人,雖然不識字,但識大體、懂道理,我們交流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如今,家里來了客人,婆婆主廚,我打下手。平時也多是婆婆做飯,我去幫忙,她總是把我推出廚房,說:“你去寫東西吧。我就愛做飯,一個人做就行了。
多年里,我與婆婆之間逐漸磨合,真心溝通。在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中,我們理解了彼此,感情也越來越好。每當有人說我們倆長得像,我們都會幸福地笑起來。時光流逝情愈深,多年婆媳成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