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序涵
誤用英語鬧出來的笑話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我把它稱為英文烏龍笑話。這一集收錄的內(nèi)容多半是我或我的朋友在美國的親身經(jīng)歷,各位讀者不要笑噢!說不定這些烏龍事件有一天也會發(fā)生在你身上呢!
1. Where is the parade? 游行隊伍在哪里?
有一次,我的朋友去看游行,但找了半天都找不到游行隊伍。于是,他問起了路人,卻把“parade”說成了“paradise”,表達(dá)成了“Excuse me, where is the paradise?”(請問下,天堂在哪里?)。那位被問路的老兄有多驚恐,各位可想而知。不過,那位老兄還挺幽默,回答道:“I dont know, but if you find it, Id like to go with you.”(我不知道天堂在哪,但如果你找到的話,我很愿意跟你去。)
2. I got to go home to prepare for the test. 我必須回家準(zhǔn)備考試了。
由于中文的表達(dá)習(xí)慣,我曾經(jīng)跟班上同學(xué)說過這樣一句話:“I got to go home to prepare the test.”結(jié)果別人問我明天的考試一共有幾題,似乎有點答非所問。后來我才知道,“prepare the test”是指準(zhǔn)備考試的題目,就像教授要出考卷,這就叫“prepare the test”。對于平時我們?yōu)榱丝荚嚩鰷?zhǔn)備,應(yīng)該表達(dá)成“prepare for the test”或是“study for the test”。沒想到一詞之差,意思相差甚遠(yuǎn)。
3. You totally egg her on. 你完全煽動成功了。
“You totally egg her on.”這句話聽起來像不像是“你朝她丟雞蛋”?至少我第一次聽到時是這樣認(rèn)為的。其實“egg her on”是一個短語,說的是你引導(dǎo)(encourge)某人去做某事,通常是指不太好的事情。例如,別人已經(jīng)不高興了,你還在冷言冷語地說:“你最笨了!”這豈不是在引導(dǎo)對方更生氣嗎?這種情形就叫“egg her on”,有點類似中文里“火上澆油”的意思。
4. A: How do you like your steak cooked? B: Small. A:你的牛排要怎么煮? B:給我一份小的。
有一次,我跟同學(xué)出去吃牛排,同學(xué)那時剛來美國不久,英文不是很好。侍者問我:“How do you like your steak cooked?”我回答道:“Medium.”結(jié)果,我同學(xué)聽不懂侍者在問什么,但我這句“Medium”他倒是聽懂了,于是他也很快地回答道:“Small.”只見侍者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
大家知道問題出在哪嗎?人家是問我, 你的牛排要怎么煮, 而不是問我要多大的牛排。我回答“Medium”指的是五分熟,而不是要一份“中”號的牛排。我同學(xué)回答的“small” 實在是不倫不類。
5.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find the rice stick? 你知道我在哪里可以找到米粉嗎?
有一次,同學(xué)說想吃糯米,所以我們就跑去中國城的超市買,結(jié)果找了半天,什么也沒找到。就在快要絕望之際,同學(xué)說:“我看到糯米的牌子了。”結(jié)果到了那里,還是什么也沒有。我就說:“這區(qū)只有米粉,沒有糯米??!”結(jié)果他還理直氣壯地跟我說:“牌子上寫了啊!你看,rice stick,rice不就是米,stick就是黏的意思,所以rice stick就是黏的米,不就是糯米嗎?”我真是差點沒敗給他,“stick”在這里是“一根一根”的意思,所以“rice stick”其實就是米粉的意思。
一些中國食物在美國都有很奇怪的名字。還有一次,我跟我的土耳其室友去吃中國菜,他指著菜單上的“thousand years egg”問我這是什么。天??!是誰把皮蛋翻譯成“thousand years egg”的???我光是要說服他去吃那個看起來黑乎乎的東西就已經(jīng)夠有挑戰(zhàn)性了,更何況還要解釋為什么皮蛋不是真的放了一千年的蛋,實在是令人頭疼!
6. Are you going to a wedding tomorrow? 你明天要去參加一個婚禮嗎?
上個星期跟一群老美出去小酌一番,三杯過后,大家開始談起最近的計劃。一個老美說,他明天要去田納西,因為他的一個好朋友要結(jié)婚了。這時我也不假思索,脫口就問另一個老美:“Are you going to the marriage tomorrow, too?”他笑著說:“No. I am not going to get married tomorrow; I am going to a wedding tomorrow.”(我不是去結(jié)婚,而是要去參加婚禮。)這時我才反應(yīng)過來,原來“go to a marriage”表示的是去結(jié)婚,而不是參加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