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榮昌 施力軍 吳慶華 黃芩芬 潘麗梅 農(nóng)定霖 覃芳
摘 要 鐵皮石斛在溫暖潮濕的生長環(huán)境中極易滋生多種病害,嚴重制約鐵皮石斛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對廣西鐵皮石斛活樹栽培關鍵技術(shù)進行總結(jié),以期為其規(guī)模化良好農(nóng)業(yè)規(guī)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鐵皮石斛 ;活樹栽培 ;關鍵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1.009
Abstract Dendrobium officinale was susceptible to be infected a variety of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a warm and moist environment. Thi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The key technique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in Guangxi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Keywords Dendrobium officinale ; tree planting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黑節(jié)草[1],是蘭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救命仙草”、“植物黃金”之美譽。鐵皮石斛是廣西著名道地藥材[2],主要以莖入藥,具有生津益胃,清熱滋陰的功效[3]。鐵皮石斛主要產(chǎn)于廣西、云南、浙江、四川、福建和安徽等地,多生于海拔1 600 m的樹干或巖石上[4]。然而,由于種子自然萌發(fā)率極低[5],加之生境破壞和過度采挖,野生資源日漸枯竭,已被列入國家第一批《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6]。
目前,鐵皮石斛主要通過大棚設施進行栽培,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極易滋生病害,嚴重影響藥材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進而制約鐵皮石斛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近年來,浙江和福建等地開始探索活樹栽培鐵皮石斛[7-11],但各地技術(shù)存在較大差別,且可操作性差。為掌握廣西鐵皮石斛的活樹栽培,以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并達到增加產(chǎn)量和改進品質(zhì)的目的,筆者根據(jù)廣西鐵皮石斛的生態(tài)習性,對樹種選擇、林地選擇、生境營造、噴灌系統(tǒng)鋪設、育苗技術(shù)、苗期管理、栽培時間、栽培方法、林間管理、采收加工、質(zhì)量要求和包裝儲藏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試驗驗證。通過對廣西鐵皮石斛活樹栽培關鍵技術(shù)進行總結(jié),旨在為其規(guī)?;己棉r(nóng)業(yè)規(guī)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種植提供參考。
1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附生草本。莖圓柱形,不分枝,具多節(jié)。葉基部下延為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具2~3朵花,生于落了葉的莖上;花序軸回折狀彎曲;花苞片小,膜質(zhì),淺白色;萼片和花瓣黃綠色;唇瓣白色,長圓狀披針形,不明顯3裂,基部兩側(cè)具紫紅色條紋;唇盤密布短毛,中裂片白色并且具有1個橫生的深紫色斑塊?;ㄆ?~6月[12]。
2 生態(tài)習性
適宜海拔100~3 000 m,以800~1 500 m為佳,性喜溫涼、濕潤、多霧、通風、透氣、透水、晝夜溫差大、夜間濕度高的環(huán)境,自然透光度要求在20%~50%,光照一般為漫射光、散射光,光照強度為1 500~2 000 lx,光強過強或過弱均會影響鐵皮石斛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鐵皮石斛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溫度,25℃左右為最適生長溫度,通常超過35℃即停止生長,而溫度過低則會凍傷或凍死。鐵皮石斛喜濕而又怕水漬,最適空氣濕度為60%~80%,根部周圍含水量宜在30%左右,水分過多會導致爛根。
3 樹種選擇
活樹栽培,是根據(jù)鐵皮石斛的蔭蔽生長特性,利用樹冠遮蔭,將鐵皮石斛附于樹干或較粗的樹枝上,以仿造其野生環(huán)境而進行的一種生態(tài)栽培方式。因此,附主的選擇尤為重要,宜選樹干(或樹枝)適中、樹體水分較多、樹冠茂盛、樹皮較厚、有較多縱裂溝紋、樹皮不會自然脫落、易于管理的樹種,如青崗、板栗、樟樹、核桃等,而不能選擇松樹、樺樹、椿樹、桉樹等自然掉皮的樹種。
4 活樹栽培技術(shù)
4.1 林地選擇
選擇便于管護、周邊無污染源、有大型蓄水池或周邊有活水源頭的林地作基地,要求林地水質(zhì)好、水量充足且利于安裝噴灌系統(tǒng)。此外,應選擇陽坡,而不要選擇過于隱蔽的北坡和山谷地段。
4.2 生境營造
栽培前,清除林下的雜草和灌木,間伐劣勢木;清除枯枝、病蟲枝、細枝、過密枝、藤蔓及附著于樹干的落葉、苔蘚、地衣植物等,將透光度調(diào)整至25%~40%;并用生石灰∶硫磺∶鹽∶水=8∶1∶1∶20調(diào)制成涂白劑,對離地面50 cm以下的樹干進行涂白,以減少蟲口數(shù)量,營造良好的鐵皮石斛生長環(huán)境。
4.3 噴灌系統(tǒng)鋪設
噴灌系統(tǒng)由蓄水池、輸水管道、噴水管道和微噴頭等部分組成。最理想的蓄水池應設在林地上方,利用落差進行自然噴灌,以降低成本,若在林地下方,需要配備增壓泵。輸水管道采用PE 75或PE 50管,鋪設在林地的道路邊上,一般每隔15~20 m鋪設1條,上端與蓄水池連接,下端與噴水管道連接。噴水管道采用PE 20或PE 16管,架設在最上層鐵皮石斛的樹杈上,輸水管道與噴水管道組件設控制閘門,噴頭數(shù)量以確保能噴到每棵鐵皮石斛苗為宜。夏、秋季晴天早晚各噴霧1次,雨后不需噴霧;冬、春季一般不需噴霧,如遇多個晴天,空氣濕度低于60%,開啟微噴,噴霧30~40 min。
4.4 育苗技術(shù)
選擇成熟、飽滿、未分裂的蒴果為外植體,升汞消毒,得到無菌外植體。在超凈工作臺上,用解剖刀縱向切開蒴果,再用鑷子夾緊蒴果的一端輕輕抖動,將種子均勻撒播于種子萌發(fā)誘導培養(yǎng)基(1/2 MS+0.3 mg/L NAA+4.5 g/L瓊脂+30 g/L蔗糖+20%馬鈴薯泥)中,培養(yǎng)30 d,誘導種子萌發(fā),獲得無菌試管苗。將種子萌發(fā)獲得的原球莖接種于增殖與分化培養(yǎng)基(1/2 MS+1.0 mg/L 6-BA+0.1 mg/L NAA+4.5 g/L瓊脂+30 g/L蔗糖+2%活性炭)中,培養(yǎng)45 d,誘導原球莖增殖與分化。將經(jīng)增殖與分化的試管苗接種于生根培養(yǎng)基(1/2 MS+0.5 mg/L NAA+4.5 g/L瓊脂+15 g/L蔗糖+15%香蕉泥)中,培養(yǎng)30~45 d,誘導試管苗生根。各培養(yǎng)條件均為:pH值為5.8,溫度為24~26℃,光照強度為1 500~2 0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
獲得帶根的完整植株后,將瓶苗置于自然環(huán)境中適應2~3周,逐漸增加光照強度。然后將瓶苗轉(zhuǎn)至室溫為25℃的室內(nèi),打開瓶蓋,在瓶中加入少量自來水,煉苗2~4 d,待表面角質(zhì)形成后將苗取出,用自來水洗凈根部培養(yǎng)基,然后移栽至溫室大棚中煉苗。
4.5 苗期管理
移栽后15 d,全面檢查,若發(fā)現(xiàn)死亡缺株,及時拔除并補以適齡小苗。保持基質(zhì)含水量為50%~60%,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如遇高溫干旱,可于早晚噴霧降溫;多雨季節(jié)應及時清溝排水,降低濕度。采用遮陽網(wǎng)降低光照,前期遮光率為70%~80%,后期遮光率為60%~70%。保持大棚內(nèi)白天25~30℃,夜晚15~20℃;高溫季節(jié),及時通風散熱,噴霧降溫;低溫時節(jié),密封大棚,必要時覆膜保溫,以免小苗凍傷。移栽后7 d,葉面噴施1/4 MS營養(yǎng)液,連噴4次;此后,每15 d用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1次,并用腐熟有機肥撒施根部。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除去畦面雜草,并對外露的根部進行覆蓋。
苗期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灰霉病、白絹病等,主要害蟲有斜紋夜蛾、短額負蝗、蠐螬、蝸牛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nóng)藥,將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經(jīng)濟允許閾值內(nèi)。
當苗高5~8 cm,根長4~6 cm,根數(shù)3~5條,肉質(zhì)莖具3~4節(jié)間,真葉4~5片時,即可出圃。
4.6 栽培時間和方法
栽培時間為3~4月,氣溫≥10℃。在樹干上間隔35 cm種植1圈,每圈用無紡布或稻草等無污染材料自上而下螺旋狀纏繞,3~5株1叢,叢距8~10 cm。捆綁時,只綁扎根系,露出莖基,以利發(fā)芽,但也不能太靠下,否則影響植株的固定與直立,甚至影響生長。種植后,每天噴霧1~2 h,保持樹皮濕潤。
4.7 林間管理
生長期間,鐵皮石斛依靠吸收樹皮和樹干的營養(yǎng),基本上不需要施肥用藥,但其對濕度要求高,故后期管理主要是噴霧。春季雨水多、濕度大,不必進行噴霧或少噴霧;冬季鐵皮石斛停止生長,不噴霧更利于種苗抗凍;夏、秋兩季溫度高、空氣濕度小,可在晴天15:00時后進行噴霧保濕,雨天不噴霧。此外,不定期清除林下的雜草和灌木;清除枯枝、病蟲枝、細枝、過密枝、藤蔓及附著于樹干的落葉、苔蘚、地衣植物等;還須注意防止蛞蝓、蝸牛等軟體動物、老鼠及其他動物為害。
5 采收加工
5.1 采收時間和方法
莖條在冬季至翌年開花前(11月至翌年4月)采收?;ǖ牟烧獣r間為5~7月。
莖條:采取采舊留新和全草采收兩種方式,采收時應注意保護鐵皮石斛的根莖,用鋒利的剪刀從莖基部剪取。作鮮條用的選擇柔嫩、葉片完好、葉色墨綠的莖條;作加工楓斗用的宜選取充分成熟、葉片老化或脫落的莖條。
花:花開放時,及時于花蕾基部將其摘下。
5.2 初加工
莖條:按“整理→烘培→卷曲加箍→干燥”工藝流程制作鐵皮楓斗。揀去雜質(zhì),除去根和花序梗,并剝?nèi)ト~鞘,切成7~10 cm的短段;60℃低溫烘焙,除去水分,軟化短段,以便卷曲,同時盡可能除凈殘留葉鞘;卷曲加箍(加箍材料通常為稻草桿),目的是使卷曲緊密,不致散開,形態(tài)美觀,均勻一律;45℃低溫干燥,以免枯焦,至表面金黃色,含水量12%以下即可。
花:用流動的純凈水沖洗后,隔水蒸熟,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
6 質(zhì)量要求
莖條干燥品:水分不超過12%;總灰分不超過6.0%;浸出物不少于6.5%(熱浸法,乙醇作溶劑);多糖(無水葡萄糖:C6H12O6)不少于25.0%;甘露糖(C6H12O6)含量為13.0%~38.0%。
7 包裝儲藏
鮮條按500 g/捆用保鮮袋包好,0~4℃條件下冷藏,可保質(zhì)3個月;-20℃條件下冷凍,可保質(zhì)1年。
初加工后的成品(楓斗和干花)須用干燥、潔凈、無異味、無污染且不影響品質(zhì)的容器(如竹制品、紙箱、編織袋、麻袋等)包裝,同時貼上標簽,注明產(chǎn)品名稱、等級、凈重、毛重、產(chǎn)地、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生產(chǎn)單位及執(zhí)行標準等。
產(chǎn)品應單獨儲藏在清潔、干燥、通風、無異味且無污染的專用倉庫中。含水量超過13%的產(chǎn)品不得入庫。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主編.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五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
[2] 鄧家剛,韋松基. 廣西道地藥材[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典委員會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植物志(第十九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5] Vellupilai M, Swarup S, Chong J H. Histological and protein chang during early stages of seed germination in the Orchid, Dendrobium erumenatum[J]. J Hort Sci, 1997,7(26): 941.
[6] 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7] 吳谷漢,蔣經(jīng)緯,吳 丹. 林下活樹附生鐵皮石斛種植技術(shù)[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5(3):95,97.
[8] 斯金平. 鐵皮石斛活樹附生栽培模式技術(shù)要點[J]. 浙江林業(yè),2014,9(27):27.
[9] 章德三,徐高福,余明華,等. 鐵皮石斛活樹附生原生態(tài)栽培技術(shù)與應用[J]. 綠色科技,2015(2):62-63.
[10] 吳應齊,王聲淼,楊 龍,等. 錐栗林活樹附生栽培鐵皮石斛技術(shù)[J].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5(5):94-95.
[11] 呂 軍. 利用衰老梨樹附生栽培鐵皮石斛技術(shù)[J]. 福建熱作科技,2014,39(1):42-43.
[12] 廣西藥用植物園編. 藥用植物花譜 4[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