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新詞“爆紅”、網(wǎng)絡助推、語用變異、舊語新解……面對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的“語海新波”,我們該怎樣發(fā)聲——哪些“細浪”挾帶著泥沙,難免沉沒消失,哪些“新波”澄澈明凈,在語言大河里散發(fā)著時代暖意,閃爍著智慧之光?《說“尬”》一文啟示我們:從社會心理學切入并立意,生動展示心理變化的軌跡,能使此類散文的立意新穎耐品。
【名家示范】
說“尬”
文紫嘯
“尬”,無疑是一個時下熱字。
其實,不是這個字熱,而是“尬×”的詞組很熱?!耙谎圆缓稀本吞璧摹稗挝琛?,交流勉強對話無趣的“尬聊”,演技“辣眼”不忍直視的“尬演”……“尬×”如同一個流行的音符,鉆進人們心扉,為生活中似曾相識卻又不好描述的場景賦予既貼切又接地氣的概括,喚得“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鳴同時,也帶來聲勢頗大的“尬文化”熱潮,讓“尬×”詞組火了起來。
不過,人們熟聞種種“尬×”,“尬”字究竟為何意,卻并非人盡確知。若以為“尬”就是“尷尬”之意,顯然窄化了“尬”的含義。
以“尬舞”為例。這里的“尬”是一個動詞,意為“比賽、較量”?!稗挝琛钡谋驹词恰拜^舞”,閩南語中比拼舞技的意思。閩南語中將“較”讀作gà,在內(nèi)地引用、傳播時,許多人知其音卻不知其字,便索性找了一個同音字替代,造出“尬舞”一詞,卻未成想,新造的詞居然火遍大江南北。從少年街舞競技,到老年廣場舞的比拼,“尬舞”一詞不斷被現(xiàn)實演繹,比舞之風盛行一時,街頭巷尾“尬”得火熱。
只是隨著人們使用場景的切換改變,詞語的意義也會不斷生出新的內(nèi)涵。如今“尬舞”一詞,早已不是純粹“較舞”之意,而是時常滲透著“尬”的本意——令人尷尬的舞蹈。的確,或是造型奇特、舞姿搞怪的年輕人于田間地頭認真斗舞,或是年歲已長的大爺大媽在廣場上以動感十足、頗為“魔性”的舞姿隨拍扭動。這樣的畫面新奇有趣,但也讓一些觀眾感到汗涔涔的尷尬。事實上,所謂的“尬”,更多時候還是以副詞形式出現(xiàn),表達尷尬地做著什么。無論是“尬唱”“尬聊”,還是“尬舞”“尬演”,流淌其間的“尷尬感”,才是“尬×”的核心氣質(zhì)。若將尷尬與比拼的場景結合起來,可算是“尬”出新境界了。
按說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講求內(nèi)斂的國度,做人做事力求得體適宜,莫說尷尬,就是言行舉止稍有不當,也會“三省吾身”,思過良久。而今卻大說特說其“尬”,甚至令其成為某種流行文化,仔細想來,還是人們的心態(tài)觀念發(fā)生了變化。
原先提到尷尬,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化解尷尬、避免尷尬??腿说皆L,生人搭訕,“話不投機半句多”,卻要常常耐心甚至違心地迎合,只怕場面難看;下班之后回家路上,想要引吭高歌放松身心,卻怕遭他人哂笑,下不來臺,于是循規(guī)蹈矩地收束回來。時間久了,察言觀色的能力強了,思慮周全的本事長了,但與之相伴,真實的自我也被更深地掩藏了,袒露真性情、表達真情緒的想法,常常被害怕尷尬的“顧慮”壓抑著。
但在這壓力愈增、變革迅速、人際關系愈密的時代,人們遇到的尷尬情形只怕越來越多,一味掩藏和壓抑總會帶來更多的心理負擔。因避免尷尬而生出的虛浮的客套、違心的表態(tài)、緊繃的自己,也令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另一種尷尬和不適。于是,率性從心、表現(xiàn)真我的訴求被集中放大——總看他人眼神有時活得太累,莫不如活出真實的自己。與其用偽裝化解尷尬,不如直面尷尬,用輕松的心態(tài)去調(diào)節(jié)尷尬,甚至調(diào)侃尷尬。
所以,知道自己和對方話不投機無甚可嘆,索性以“尬聊”自況,小小的自嘲換得他人一笑,也落得身心自在。來到人群云集的廣場,看他人翩翩起舞自己也“蠢蠢欲動”,徑直加入,跳得不好又何妨?起碼自己感覺身心愉悅,自信的人可能還是最美的。
這樣“放飛自我”、展示本我的真實和“無畏”,恰是“尬”風潮的精髓。不服來“尬”,敢比敢現(xiàn),與其扭扭捏捏地回避,不如大大方方地面對;勇于自嘲,敢于展示,與其違背心意地迎合他人,不如回歸本心取悅自己。這股精髓與盛行許久的“吐槽”文化一脈相承,也暗合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份“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的瀟灑氣質(zhì)。用“尬”的姿態(tài)觸摸生活的質(zhì)地,用自嘲和幽默的心態(tài)去調(diào)整生活的節(jié)奏,讓自己能夠更接地氣地活著。
對自己“尬”得隨性,對他人有時也要“尬”得硬氣。這種“尬”,與時下常言的“懟”,之前興起的“吐槽”,是本質(zhì)上的一體多面。演員演技不行,令人難以接受,且以“尬演”賜之,兩字道明對方演技欠奉,也讓演員切實體會到觀眾的白眼;歌者唱功不濟,演出效果不佳,不用多說他話,一句“尬唱”概括,觀眾便可“腦補”出歌者當晚的表現(xiàn)。又如虛情假意、相互夸捧的“尬夸”,部分影視劇中廣告橫行的“尬植入”……這些“尬×”,猶如一個個鋒芒銳利的箭頭,直指那些令人不滿、為人詬病的問題現(xiàn)象。以“尬”諷喻,表達著民眾真實直接的批判態(tài)度,是針砭時弊、挑明問題的有力武器,流淌著不偽飾的真性情。
為人知禮、盡力不讓他人尷尬是應有修養(yǎng),但笑對尷尬甚至以“尬”為樂的開放心態(tài),勇于嘗試的進取意識,放下包袱回歸自我的平常心,敢于直面問題、挑明問題的批判態(tài)度,也是“尬文化”給我們的重要啟發(fā)??梢姡唵我粋€“尬”字,所蘊之意還真不簡單!
(選自2018年3月31日《人民日報》)
【點 評】文章沒有簡單地下斷語,而是透過表象,聯(lián)系當代生活狀態(tài)的變化和心態(tài)觀念的調(diào)整,將筆觸深入到這一熱詞的“出生”背景及應用心理,揭示“尬文化”體現(xiàn)的時代意義和表達價值,令人耳目一新。
1.觸摸當代生活,注重心理剖析。文章的心理剖析分為兩層。第一層回答“尬舞”之“尬”為什么會由“較量”回歸“尷尬地做”之意,答案是:“壓力愈增、變革迅速、人際關系愈密”的現(xiàn)實生活,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尷尬”,而人們的心理也隨著發(fā)生變化——由傳統(tǒng)的化解、避免尷尬,常被害怕尷尬的“顧慮”壓抑的狀態(tài),漸漸地萌生直面尷尬,“用自嘲和幽默的心態(tài)去調(diào)整生活的節(jié)奏”,以獲得“放飛自我”的“瀟灑氣質(zhì)”,于是回歸“尷尬地做”之意的“尬”被賦予時代新內(nèi)涵,折射出當代人率性從心、表現(xiàn)真我訴求的新潮心理,“尬×”也就成為不再“尷尬”的“更接地氣地活著”的處世新方式;第二層,文章由對己的心理調(diào)適轉(zhuǎn)為對他人的心情變化——采用“硬氣”的“尬”,這是為什么?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令人不滿、為人詬病的問題現(xiàn)象”引發(fā)了“針砭時弊、挑明問題”的“不偽飾的真性情”和隨性坦露的“批判態(tài)度”。就這樣,作者處處將“尬×”用法的演變與當代生活引發(fā)的心理轉(zhuǎn)變聯(lián)系起來闡述,筆觸深入心靈深處,其創(chuàng)新立意令人信服。
2.優(yōu)化語言表達,營造輕松氛圍。為了避免“說文解字”類文章容易引起的枯燥艱深,作者十分注重表達的新穎簡明、輕松幽默。一是多用選擇復句,在比較中凸顯觀點。例如“總看他人眼神有時活得太累,莫不如活出真實的自己”“與其用偽裝化解尷尬,不如直面尷尬”“與其違背心意地迎合他人,不如回歸本心取悅自己”等;二是妙用詞語,例如用“蠢蠢欲動”表現(xiàn)放飛自我的真實心理,有貶詞褒用之妙;引用電影《無問西東》中的臺詞“聽從你心,無問西東”表達“瀟灑氣質(zhì)”,給人遐想;三是由“尬”生發(fā)出新語句,如“以‘尬為樂”“‘尬出新境界”“‘尬風潮的精髓”“用‘尬的姿態(tài)觸摸生活的質(zhì)地”等,使全文彌漫“‘尬文化”的氣息;四是講究形象性、趣味性表達,例如“以動感十足、頗為‘魔性的舞姿隨拍扭動”“讓演員切實體會到觀眾的白眼”“且以‘尬演賜之”等,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四是結尾運用排比辭格歸納當代“尬文化”的“精髓”所在,以感嘆句收住,既呼應開篇,又顯示感情色彩。
【佳作展示】
人不“犯二”枉少年
陸云霞
這個星期,短小精悍的我加入了國旗班,成為我校有史以來國旗班的身高新底線。于是,朋友們說:“你看你,又‘犯二了,這不是公然出丑嗎?”
什么是“犯二”呢?出丑、尷尬還是被嘲笑?回看我之前的成長經(jīng)歷,似乎是經(jīng)常“犯二”的過程。小學時第一次學跆拳道,老師教第一個側(cè)踢動作時,我一激動,一用力,只聽得“嘶”地一聲,褲子的某個地方裂開了。初一時,第一次騎車上學,撞上石子摔了一跤,匆忙爬起,回到班上突然發(fā)現(xiàn)書包不見了……嗯,至今不曾找到。初二時,第一次升國旗,又是一激動,一用力,國歌才唱了一半,國旗早已升了上去……
看看這些事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我所說的“犯二”是指懵懂少年成長過程中因為緊張、粗心而導致失敗的嘗試??上鄬Τ墒炝酥缶筒粫胺付绷藛??想起去年的班級籃球賽,由于身處文科班,男生少,我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然而為了加強信心,我一“犯二”就揚言要打進決賽,于是乎,便有了下面一幕:一個有點呆傻的小矮子努力地和一群高個子搶著籃球,有些笨拙地運球、投籃……最后落寞退場,悲慘失敗,遭遇嘲笑與諷刺……于是我認定“犯二”所帶給我的只有失敗、失敗和失敗,我決心永遠不要再“犯二”,不要再被嘲笑。我變得格外拘謹,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擔驚受怕。我害怕嘗試,生怕又要做出什么遭人貶損的事情??蛇@些所帶給我的只是一事無成。
原來,正在經(jīng)歷的那些失敗的嘗試我們稱之為“犯二”,經(jīng)歷過的那些“犯二”我們稱之為成長?!胺付辈⒉灰馕吨龀?,它是青春少年勇敢的嘗試和探索,雖然會因為一些客觀因素而失敗,但正因如此,我們認知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陷,知道自己今后該怎么做。青春本身就是一種“犯二”、成長,再“犯二”、再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失敗、屈辱都是無法避免的。但這又怎樣?青春這么短,我偏偏就選擇做那種“犯二”的傻瓜,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熱愛嘗試,永遠愛好新鮮事物,永遠相信遺憾比“犯二”更可怕,“犯二”的青春雖然不完美,但是它漸趨完整。
因為我們不懼“犯二”,才敢在風口浪尖肆意叫喊。因為你現(xiàn)在“犯二”,所以才能在多年之后驕傲地說你有“二”過、夢過、淚過、嘗試過、拼搏過的無悔青春!
……國旗在我手中冉冉升起,同學們向我投來肅穆敬佩的目光。此時我在內(nèi)心呼喊:“犯二”青年向成熟,人不“犯二”枉少年!
【點 評】 “犯二”這個流行詞原來用于那些帶有傻氣、做事莽撞的人,含些許調(diào)侃、譏諷意。這篇散文圍繞“犯二”記述自身經(jīng)歷和感悟,生動展示由難受自責、拘謹害怕轉(zhuǎn)為善待失敗、“熱愛嘗試”的心理變化軌跡,抒寫“雖不完美但漸趨完整”的青春追求。辯證新穎的“犯二”觀與輕松活潑、洋溢朝氣的語言表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