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
在眾多的色彩當(dāng)中,中國人最喜愛的顏色,恐怕非紅色莫屬。正宗的紅色在古代用“赤”或“朱”來表示,那么,漢字中的“紅”代表的又是怎樣一種色彩呢?
據(jù)考,“紅”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字。不過,從古至今,其字形一脈相承,形體構(gòu)造變化不大。左邊是“糸”(現(xiàn)在簡化為“纟”),表示這個字跟絲織品有關(guān);右邊是“工”,表示字的讀音與“工”接近?!墩f文解字》對“紅”的解釋是“帛赤白色”。赤中帶白,應(yīng)該是指通常所說的粉紅色或桃紅色,這在段玉裁的注釋“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中得到了印證。可見,“紅”最初指粉紅色或桃紅色的絲織品,后來則泛指粉紅、桃紅之類的顏色。這顯然與我們今天對“紅”這一顏色的理解有所不同。
西晉杜預(yù)在其所撰《春秋釋例》一書中,從“五行”“五方”“五色”關(guān)系的角度闡釋了“紅”這種顏色的形成:“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間色紅也?!蔽鞣綄佟敖稹?,對應(yīng)于“白”,南方屬“火”,對應(yīng)于“赤”,而“火”克“金”,所以,當(dāng)“金”進入“火”,就相當(dāng)于“白”融入“赤”,由此產(chǎn)生了二者的混合色—“紅”。這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解釋恰好與色彩科學(xué)規(guī)律不謀而合。
我國古代將青、赤、黃、白、黑視為“正色”,其他顏色稱為“間色”,而作為間色的“紅”“紫”等曾被視為不莊重的顏色?!墩撜Z·鄉(xiāng)黨》中有“紅紫不以為褻服”的說法,意思是粉紅色和紫色不用于平常居家的衣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中則說:“間色屏于紅紫?!币馑际前逊奂t、紫色這些不正的顏色除掉。甚至還有“紅紫亂朱”“紅紫奪朱”等說法,字面意思是以間色亂正色,比喻以邪亂正。
然而,自然界中的“紅”則別有一番景致。無論是唐代李賀《將進酒》中的“桃花亂落如紅雨”,還是同時代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或明艷、或嬌羞、或溫柔、或浪漫的粉紅色總是最能撩撥人的心弦,引人無限遐想。
前面兩句詩中言及桃花和美人面頰的顏色,都屬于典型的粉紅色或桃紅色。而自然界中的花朵大多呈現(xiàn)出深深淺淺的“紅”,所以古人常以“紅”喻花。例如宋代歐陽修《蝶戀花》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杜甫《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崩钋逭铡度鐗袅睢吩~:“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等?;驖饣虻⑸钌顪\淺的紅色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或喜、或悲、或癡、或嗔的情感寄托。
而白居易《憶江南》詞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將“紅”形容為火的顏色,也就是正紅色,其意思實際上已經(jīng)等同于之前的“赤”和“朱”了。其他如唐代杜牧《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以及宋代高觀國《八歸》中的“新霜初試,重陽催近,醉紅偷染江楓”等,其中的“紅”也都符合我們現(xiàn)在對紅色的認(rèn)知。
到了今天,“紅”通常指像鮮血一樣的顏色,即正紅色,如“紅旗”“紅棗”等??梢?,從古至今,“紅”經(jīng)歷了一個由專指粉紅色或桃紅色,到泛指各種深淺不一的紅色,再到現(xiàn)在主要指正紅色的演變過程。
古人以“紅”喻花,而女子的青春美貌總是讓人聯(lián)想到嬌艷的花朵,所以,“紅”在有些場合也被用來比喻美人。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女性所使用的物品以紅色系的居多,從而以“紅”喻指美女的說法同樣成立。例如唐代陸龜蒙《置酒行》:“千筠擲毫春譜大,碧舞紅啼相唱和。”又如五代薛昭蘊《浣溪沙》:“傾國傾城恨有余,幾多紅淚泣姑蘇。”
“紅顏”一詞,原本指女子美麗的容顏,例如漢代傅毅《舞賦》:“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顏曄其揚華。”南朝陳徐陵《和王舍人送客未還閨中有望》:“倡人歌吹罷,對鏡覽紅顏?!焙髞硪灿糜谥该琅热缑髂┣宄踉娙藚莻I(yè)的《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逼渌纭凹t袖”“紅裝(妝)”“紅粉”等詞語則與之類似,既可以指跟女性相關(guān)的物品,也可以指美女。
除了表示顏色和與顏色相關(guān)的事物,“紅”還有一種特殊用法,意思與“工”相同,讀成ɡōnɡ,比如“女紅”(也寫作“女工”)?!芭t”指婦女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針線活。例如《漢書·景帝紀(jì)》:“農(nóng)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薄读凝S志異·嬰寧》:“操女紅,精巧絕倫?!倍稘h書·酈食其傳》:“農(nóng)夫釋耒,紅女下機”中的“紅”顯然也是同樣的用法。
與“紅”最初作為間色被摒棄的身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紅”由“間”轉(zhuǎn)“正”,它在今天所具有的象征意義也多是積極和受歡迎的。比如,在“紅火”“紅運”“開門紅”“滿堂紅”等詞語中,“紅”象征著順利;在“當(dāng)紅”“走紅”“紅人”“大紅大紫”等詞語中,“紅”象征著成功或受到重視;在“紅軍”“紅旗”“紅區(qū)”“紅心”“紅色旅游”等詞語中,“紅”象征著革命;在“紅包”“紅利”“花紅”等詞語中,“紅”象征著利益和好處;在“紅燈籠”“紅白喜事”中,“紅”象征著喜慶;在“紅豆”“紅娘”“牽紅線”中,“紅”象征著緣分和美好的情誼;等等。即使中間夾雜著“紅臉”“紅眼”“眼紅”等個別“異類分子”,仍然無礙于“紅”作為一種吉祥、喜慶的顏色在大多數(shù)場合受到人們的喜愛。
從古代文人墨客反復(fù)詠嘆的“紅”,到現(xiàn)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紅”,可以說,紅色是最受中國人喜愛的顏色,是最“中國”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