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師你好!我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懷二胎時有幸在書店看到了你寫的《二孩時代》,讓我對二孩生活多了很多期待,雖然會更辛苦,但一定是痛并快樂的生活 。
現在老二也已經1歲3個月了,老大10歲。也許是年齡差的原因,兩個孩子相處得還是很和諧,老大比較沉穩(wěn),學習也不錯,老二聰明可愛,這樣的狀態(tài)我覺得應該滿足,可是我自從懷上老二以后心情就一直很不好,內心深處特別壓抑。
我一直特別喜歡女孩,第一胎時就特別希望是個女孩子,但事與愿違生了一個男孩。當時雖然心里失落,但因為是第一胎,心情調整得還算快,隨著孩子長大,看著可愛的兒子,喜歡女孩的想法也沒那么強烈了,生活很快樂。我和老公是“雙獨”,國家早就放開了二胎政策,我們一直沒要二胎,一是覺得孩子還小,二是最重要的,怕再生個兒子,所以遲遲沒要。但在前幾年我意外懷孕了,當時老公堅決不想要,怕再生個兒子,也不想好不容易帶大了孩子再重來一回,影響生活質量。而我卻是猶豫的,想要卻又怕是個兒子,我知道這個事一旦決定了要,就沒有退路了,最終在我的堅持下,老公同意要了。接下來的日子隨著肚子一天天長大,我心里一直默念著希望是個女兒,可是終于到生產了,當孩子出來的那一刻,我徹底失望,這輩子沒女兒命了,特別難過。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雖然老二也很親,但也許是產后有些抑郁,我每天心情都不是很好,想想以后倆兒子,還會有兩個兒媳婦,老了以后會好可憐,覺得老了沒個女兒,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心情就特別郁悶。一直到現在,這樣的心情還是忽好忽壞,特別不穩(wěn)定。尤其是身邊的朋友兒女雙全,看著別人一臉幸福,我就好難過 。
我知道現實無法改變,我應該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對,可是我就是一個心情特別容易被別人影響的人,尤其聽到別人一說倆兒子好辛苦之類的話,我就會更難過,我知道你也是兩個兒子的母親,還是心理咨詢師,我特別希望你能給我講講,讓我也能和你一樣帶著一個好心態(tài)面對今后的生活,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回復我,謝謝 !
是的,我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我也曾經在懷二寶時無比期待他是個女孩,我也是那樣一個看到別人家乖乖美美的小女孩就兩眼放光、卻沒有女兒命的花癡媽媽!
前一陣子生病在家休養(yǎng),倆兒子沒心沒肺地非拽著爸爸去看《蜘蛛俠大電影》、去吃麥當勞。倒是樓上杭杭的小女朋友來家里找他玩找不到,在床邊陪我聊了半天。
總是有那么多個瞬間會讓我覺得:好遺憾呀!這輩子難道就真的沒有女兒命了嗎?并且,我總有個不知從哪里冒出的奇怪念頭:有了女兒,爸爸的人生才完整!我有兩個小情人天天黏著掛著,而老公卻天天面對著兩個跟自己搶老婆的小情敵。我有三個男人保護我,而他卻沒能有個小棉襖親著疼著。所以,我更多關于沒有女兒的遺憾,是在為我家爸爸遺憾著!
看著別人家倆姐妹天天上演手拉手、說悄悄話甜甜蜜蜜的親情片;而我們家卻是天天怒目而視、你懟我我懟你的功夫片,甚至是超高分貝、超大場面的災難片!我的心里當然會有羨慕,也會有些許期許:咱們國家什么時候能全面放開生育啊!讓咱也有機會演一出哥哥疼妹妹的溫情片唄!
對于與我一樣抱著未能兒女雙全遺憾的二孩媽媽們,我想對你們說:
1.我們需要承認,不同性別的手足之間的確存在著不同的相處方式,也給父母提出了不同的挑戰(zhàn)。
兄弟之情,也許是各類手足之情中最復雜、最隱晦、最不愿直接表達的情感吧!男性同性之間天然的競爭關系,讓兄弟之情較之愛護有加的兄妹之情、有說不完話的姐妹之情、還有母愛加持的姐弟之情更加難以言說。
小小男子漢之間的荷爾蒙對抗、時隱時現的追趕競爭關系、不易發(fā)覺的互相欣賞和小小危機感,都讓兄弟之情天然地帶點對抗、帶點競爭、帶點火藥味!
但也正是這朝夕相處中的對抗、競爭、還有火藥味,讓哥哥弟弟都變得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擔當、更加有男子氣概!
哥哥和弟弟,就是在對峙與平衡中攜手成長的!哥哥會給弟弟施加諸多考驗,在對弟弟諸多為難之后,哥哥會發(fā)現原來弟弟這么有能耐,好像自己提的所有要求弟弟都能做到。而在弟弟的出色表現下,哥哥也會對自己提高要求,因為他需要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不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所以他會比之前更加努力、更渴望成功、更加力求完美!在哥哥的高要求下,弟弟則會形成極大的上進心,他會臨危不亂、努力上進、精通世故、樂天開朗!
兩個男孩的父母,讓我們相信,他們的相互存在已然為彼此成為真正男子漢奠定了強大基礎。我們需要做的是,錘煉極大的耐心,學著信任、支持并欣賞男孩們在磨擦中累積的成長!
女孩相對更細膩感性,也更平和。女孩更樂于助人,也更會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因此她們被稱為父母的貼心小棉襖。
鑒于女孩的天性,姐妹之間的矛盾不會顯得過于激烈。但女孩可能會把矛盾積累下來,并以不自知的方式融入她們的行為模式中。因此倆姐妹的父母可能不用像倆兄弟的父母般天天滅火,但需要更加細心地體會女孩間微妙的心思變化,引導她們將不愉快的情緒疏導出來。
其實,兩個女孩也一樣時時處處存在著矛盾和沖突,除了跟男孩一樣最常見的搶玩具、搶物品,女孩獨有的細膩性,使她們的感情和感覺更敏銳,細微且不易被覺察。
比如,妹妹見到姐姐傷心地哭,她會禁不住也紅了眼圈,陪著姐姐一起哭。
比如,兩姐妹起沖突,妹妹不動聲色轉一圈,回來趁姐姐不注意,鉛筆直直扎到姐姐屁股上。
比如,媽媽在場,姐姐會偷瞧媽媽的眼色行事,媽媽不在,她也會欺負妹妹。
所以,兩個女兒的父母,更需要執(zhí)一雙慧眼,敏銳地捕捉孩子間的所謂“愛恨情仇”,疏導孩子的情緒,化解孩子間的矛盾,使她們建立濃厚的姐妹情。
兄妹、姐弟是中國人更為欣賞的二胎模式,所謂湊成一個“好”字!“好”字家庭,既可以享受男孩勇敢的力量,又能享受女孩天性的溫柔,一剛一柔,美滿無比。
同性別的兄弟、姐妹組合,沖突會更多一些。因為他們的關注點更為一致,對資源的爭奪就會更加激烈。而不同性別的二孩組合,男女間的不同喜好、不同秉性能讓他們更為和平地相處。
比如女孩天性善于照顧,對于姐弟組合來講,姐姐很可能成為爸爸媽媽照顧弟弟的好幫手。而女性的溫柔,也能讓姐姐更好地包容弟弟。而男孩天性愛保護弱小,一個小妹妹,能充分地滿足他們的英雄主義情結。在保護妹妹的同時,他們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力量,擴展自己的心胸,成為更自信的男子漢!
男女愛好的不同,也會大大減少兩孩子間的沖突。女孩通常愛溫和的玩具和游戲,比如洋娃娃、動物類等,而男孩則偏愛展示力量的事物,比如槍、炮、車等。愛好不同,爭奪自然會減少。因此,異性手足之間的沖突會少很多,他們之間的競爭也會少很多,的確能讓父母省心不少!
然而,異性手足由于全然不同的生理基礎,對爸媽的養(yǎng)育方式、溝通方式會提出更高要求??赡馨职謰寢屧诶洗笊砩戏e累的經驗在老二身上根本不管用,還得重新摸索一套新的方式。所以爸爸媽媽需要更完備地學習如何養(yǎng)育男孩以及如何養(yǎng)育女孩。
2.我們未來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并非掌握在兒女手中!
親愛的讀者朋友可能陷入了一個認知死循環(huán),那就是:
兒子=小惡魔=辛苦=老了沒人照顧沒人理=命不好
女兒=小棉襖=幸福=有人照顧有人說貼心話=命好
一旦我們在內心扎根下了這樣的等式——“兒子=命不好”“女兒=命好”,那或許就真只能自怨自艾、走不出來了!
著名的“情緒ABC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事件,它只是引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的間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正是我們對事件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也就是說,正是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了情緒困擾。如果我們能夠把這里的不合理信念轉變?yōu)橐粋€相對合理的信念,那么很多困擾我們的、無力改變的現狀就不會給我們造成那么大的影響了!
所以,這位朋友當前最大的任務就是,轉變“兒子=命不好”“女兒=命好”的不合理信念!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找到一些反例來說服自己,兒子同樣也可以和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關心父母的兒子也比比皆是。我們需要追根溯源地問問自己,這個不合理信念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我們能不能從根源上打破它對我們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告訴自己,孩子們的情感模式正是出自于家庭,我們給到他們何種質量的愛,他們就回饋給我們何種質量的愛。如果我們對他們的性別耿耿于懷、不斷否定孩子、責備自己,孩子當然會對自己的存在意義產生懷疑!他們無法建立起應有的自信、自尊,他們又何以向我們展現親情和貼心?
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明白,未來的人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而并非掌握在兒女手中!我們有沒有愛好自己?我們有沒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們有沒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來?我們有沒有用興趣愛好點綴自己的生活?我們有沒有用所謂的情操或情懷豐滿我們的人生?我們有沒有花心思經營好夫妻關系?身邊的老公才是我們能夠相知相守一輩子的人??!
生活中不只有孩子,當然在這個階段孩子很重要。但除了孩子之外,我們要有自己的人生。兒女雙全,固然美好!但即便沒有實現,我們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簡介:
馮穎,兩個男孩的媽媽,浙江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著有暢銷書《二孩時代》,貴州衛(wèi)視、遼寧衛(wèi)視特邀心理專家。
微信公眾號:二孩時代馮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