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仁 董國靖
摘 要:元旦前后,采用大棚、二膜、地膜“三膜”種植馬玲薯,5月中旬收獲;5月中旬栽植大蔥,8月中旬收獲;8月下旬種植芥菜,10月中旬收獲;可產(chǎn)馬鈴薯45000kg/hm2、大蔥45000kg/hm2、芥菜97500kg/hm2,產(chǎn)值228750元/hm2。此種植模式高產(chǎn)高效,便于推廣。該文介紹了“三膜”馬鈴薯—大蔥—芥菜高效栽培技術(shù),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馬鈴薯;大蔥;芥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0-0039-02
當前,馬鈴薯已成為我國的第四大糧食作物,種植區(qū)域廣。為提高馬鈴薯的種植效益,近年來,筆者探索出了“三膜馬鈴薯—大蔥—芥菜”輪作栽培技術(shù),可產(chǎn)馬鈴薯45000kg/hm2、大蔥45000kg/hm2、芥菜97500kg/hm2,產(chǎn)值達228750元/hm2,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為當?shù)剞r(nóng)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徑。
1 茬口安排
由于馬鈴薯、大蔥收獲的都是塊莖類作物,因此這種輪作方式最好選擇土地肥沃的中壤土質(zhì)地塊進行。元旦前后播種馬鈴薯,5月中旬收獲;前1年10月大蔥育苗,當年5月中旬移栽,8月中旬出售;8月下旬種植芥菜,10月中旬收獲。
2 種植管理
2.1 馬鈴薯種植及管理
2.1.1 品種選擇及播前處理 馬鈴薯選用早熟、抗病、高產(chǎn)品種,如荷蘭15等。播前15~20d,選擇薯塊完整、表皮光滑、芽眼明顯、具有本品種特性的薯塊(剔除病、爛、傷的塊莖),進行曬種、切塊,切塊時要求每塊帶2個芽眼,以30~40g為宜,切后用木美土里菌肥拌種即可播種,播量2250kg/hm2左右,注意隨切隨播,不宜放置和受凍。
2.1.2 整地施肥 12月下旬開始整地施肥。整地前施腐熟的雞糞75m3/hm2,施N∶P2O5∶K2O=15∶15∶15硫酸鉀復合肥750kg/hm2每用50%辛硫磷15kg/hm2拌炒熟的麥麩(玉米磣)150kg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耕深要求達到25cm以上,耙平耙透。
2.1.3 搭建大棚 整好地后搭建大棚。大棚以南北長為宜,防止冬季及早春北風撳起大棚膜造成凍害。大棚寬度8m,長度可根據(jù)地塊長度而定,一般在100~120m;高度3.8m,每隔1.2m栽植一支架;每隔15m栽植一個二棚膜的支架,二棚膜的高度為2~2.5m。栽好大棚支架后,用噴灌方式澆1次透水;澆水后蓋大棚膜提升地溫。
2.1.4 起壟種植 馬鈴薯采用起壟種植,按壟底寬 60cm、壟面寬40cm、壟高20cm,溝寬20cm起壟;用開溝機在壟中間開好15cm深、寬25cm的溝,在溝內(nèi)施N∶P2O5∶K2O=15∶15∶15硫酸鉀復合肥1500kg/hm2、硫酸鉀750kg/hm2、木美土里菌肥1200kg/hm2;施肥后用鐵撳向溝內(nèi)覆蓋5cm厚的土,避免馬鈴薯種塊接觸引起燒苗,在溝底交錯播種2行馬玲薯種塊,株距45cm;密度55500株/hm2左右;種好后用起壟機封溝起壟,壟的高度要達到30cm。
2.1.5 噴施除草劑及覆蓋地膜 種好起壟后,噴施二甲戊靈除草劑,覆蓋地膜,地膜選用防雜草效果好黑白藥膜,之后蓋二膜,密閑大棚。
2.1.6 破膜引苗 播種至出苗前密閑大棚,以提高地溫,有利于幼苗的出土。當出苗率達到50%以上時,及時破膜引苗。
2.1.7 溫度管理 出苗后白天棚內(nèi)溫度達到35℃以上時,將二膜及大棚膜拉開放風,當棚內(nèi)溫度降至20℃時,將二膜及大棚膜蓋上保溫。當天氣轉(zhuǎn)暖,早晨7時大棚內(nèi)溫度能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即可撤去二膜。如果生長季節(jié)遇到寒流天氣,應(yīng)在大棚外側(cè)圍上草苫子御寒。馬鈴薯生長前中期,棚內(nèi)白天溫度控制在16~22℃,夜間溫度應(yīng)控制在12℃左右;馬鈴薯生長中后期,棚內(nèi)白天溫度控制在22~28℃,夜間溫度控制在16~18℃。谷雨過后,拆除大棚膜和二膜,讓馬玲薯在自然溫度條件下生長。
2.1.8 水分管理 當有50%馬鈴薯出苗時,在溝內(nèi)澆1次小水,出齊苗后再在溝內(nèi)澆1次水,此后在溝內(nèi)放置滴灌帶改為滴灌帶澆水。馬鈴薯進入旺盛期后每隔10d左右澆1次,澆水時間6t左右,澆水量以溝內(nèi)水深6cm左右。
2.1.9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瘡痂病等,發(fā)病初期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750~900g/hm2或霸爾綠博多肽螯合菌母液肥300mL/hm2,兌水450kg/hm2噴霧,每隔10d噴施1次,連噴2~3次,能及時地針對這些病害連防帶治,同時促進馬鈴薯的生長膨大。馬鈴薯蟲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灰飛虱等;對二十八星瓢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配合吡蟲啉等同時使用效果更佳。
2.1.10 適時出售 三膜馬鈴薯在5月初,薯塊已達到商品薯標準,大塊0.75kg,小塊0.2kg,產(chǎn)量可為45000kg/hm2,此時出售價格在3元/kg,收入可達135000元/hm2。
2.2 大蔥種植及管理
2.2.1 品質(zhì)選擇 要選擇抗寒、耐熱、抗病蟲害、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商品性好的大蔥品種,一般選用日本鐵桿大蔥。
2.2.2 適時育苗 一般在前一年的10月1日前后育苗,用種量25kg/hm2,采用機播育苗,播種前用20%的福美、毒死蜱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用二甲戊靈除草劑防治雜草,冬春注意澆水及施肥促苗生長。
2.2.3 整地施肥 該種植模式的特點就是種植大蔥時,施肥較少,整地時施磷酸二銨400kg/hm2。
2.2.4 栽植 馬鈴薯收獲后,至5月中旬移栽大蔥。栽植大蔥時,一般行距80cm,開25cm深的溝,溝內(nèi)按1200kg/hm2木美土里菌肥,株距5~6cm,保苗19.5萬~22.5萬株/hm2,覆土深度以不埋心葉為宜,覆土后澆1次小水,使蔥苗蔥根與土壤親密接觸,利于成活返苗。
2.2.5 追肥培土栽 栽后30d、60d進行追施肥,每次追施高氮高鉀復合肥450kg/hm2,追肥后澆水;整個生育期內(nèi)培土3次,以前期淺培,后期高培,不埋心葉少傷邊葉為原則,第1次追肥后培土3~4cm,第2次培土6~7cm,第3次培土7~10cm。
2.2.6 澆水 每次追肥后均應(yīng)進行澆水,可每隔7~10d澆1次水,澆勻灌透。
2.2.7 防治病蟲 蔥薊馬、潛葉蠅,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蔥蠅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噴施土表、根莖和莖部,間隔7~8d噴1次,連噴2次;霜霉病可用發(fā)病初期用25%甲霜靈可濕性,700倍液,每隔7~10d噴1次,連噴3次;紫斑病可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d噴1次,共噴3次。出售前15d停止用藥。
2.2.8 適時出售 大蔥80d左右即可上市,一般在8月上旬開始出售,8月15日前出售完;產(chǎn)量約45000kg/hm2,價格1元/kg,收入為45000元/hm2元左右。
2.3 芥菜種植及管理
2.3.1 整地施肥起壟 整地時土壤墑情要好,如果土壤缺墑,整地前先澆造墑,確保墑情適宜。底施硫酸鉀平衡肥750kg/hm2,深耕細耙,然后起壟,壟底寬30cm、壟面15cm、壟高15cm。在壟中間用鋤頭開5cm深的溝,在溝內(nèi)撒施木美土里菌肥,用量1200kg/hm2,然后用土覆蓋。
2.3.2 播種及定苗 在8月20日前后,將后選好種子,在壟中間按距20cm開穴點種,每穴播3粒,播種深度1cm;當芥菜苗長出4片真葉時進行定苗,密度166650株/hm2。
2.3.3 肥水管理 芥菜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出苗后要及時澆水,但澆水量不能大,宜多澆少量,同時澆水最好是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時候。芥菜進入膨大初期,結(jié)合澆水,追施高氮高鉀復合肥600kg/hm2,膨大中、后期,噴施1500倍液霸爾綠博多肽螯合菌母液肥2次。
2.3.4 病蟲害防治 芥菜常見的病害是霜霉病,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或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d1次,連續(xù)防治2~3次。蟲害主要有菜青蟲、蚜蟲,可噴施吡蟲啉、25%溴氰菊酯30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
2.3.5 適時收獲 10月中旬霜降前收獲,產(chǎn)量97500kg/hm2,價格0.5元/kg,收入達48750元/hm2。
3 結(jié)論
“三膜馬鈴薯—大蔥—芥菜”種植模式,可產(chǎn)馬鈴薯45000kg/hm2、大蔥45000kg/hm2、芥菜97500kg/hm2,產(chǎn)值228750元/hm2。該技術(shù)模式的特點是馬鈴薯直接播種,省去了馬鈴薯催芽環(huán)節(jié),且能充分利用光熱資源,茬口安排合理,符合馬鈴薯、大蔥、芥菜的生長規(guī)律,高產(chǎn)高效,便于推廣。
參考文獻
[1]楊俊昊,張興家,杜春來,等.馬鈴薯復種大蔥高效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20):150,152.
[2]樊東隆.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蔥高效栽培技術(shù)[J].中國蔬菜,2014(05):76-78.
[3]李素珍.大蔥規(guī)?;N植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12(8):26,28.
[4]孫文爽.小麥下茬復種大蔥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模式[J].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4(3):95.
[5]葉涌清.平和蘆溪鎮(zhèn)芥菜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東南園藝,2013(6):42-4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