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我市2013年下學期啟動的一項研究課題。迄今,這項實驗工作已歷時三個年頭,盡管我們的做法還很幼稚,我們的經驗和認識還很膚淺,但在幾年的探索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主題學習”的確是一項奠基未來的教育工程,是一項造福莘莘學子的積德行善工程,也是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必建工程。現(xiàn)將我們的粗淺做法總結如下:
一、實驗緣起
我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發(fā)起人,不是教育局長,也不是教研室主任,是一位敢想敢為、踏實做事的校長。她就是神木二小原校長王鮮鮮。神木二小坐落在神木城南(原南關小學),該校施教范圍居住的多是進城務工人員(又稱神木貧民區(qū)),由于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同時又忙于打工、維持生計,難以對孩子的學習做到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管,致使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教養(yǎng)、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該校常年被“生源差、提質慢”的現(xiàn)象所困擾。2004年,王鮮鮮校長上任后,審時度勢,為尋求“提質增效”的突破口,她率先在二小嘗試開展課外閱讀考級評比活動。經過多年的實踐,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視野開闊了,情感豐富了,思想充實了,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也改變了。學生在大量閱讀中嘗到了甜頭,寫作水平明顯提升,語文成績普遍提高。2011年以來,二小學生在神木市小學語文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成績穩(wěn)居全市前列。但王校長心知肚明,這樣的成績是要求學生早到校半小時、遲離校半小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把能挖掘、擠占的時間都用來大量閱讀而換來的,換言之,這樣的成績是在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基礎上取得的。如何將課外閱讀引入課內,怎樣在不延長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情況下提高語文成績?成為擺在王校長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正在苦苦尋覓之際,恰逢《人民教育》在2012年對國家督學、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長李希貴先生主持和倡導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進行了??瘓蟮馈_@讓王校長眼前一亮,如獲至寶。2013年4月的一天,王校長手捧《人民教育》專刊來到教研室和我們姚寶林主任商議我市能不能以市區(qū)參與該項實驗,能不能申請教育局統(tǒng)一解決實驗教材。因為以實驗區(qū)加入,能享受課題組定期派專家前來指導培訓的優(yōu)惠,市局統(tǒng)一解決實驗教材費,能避免亂收費之嫌。在與王校長的深談中,我們主任深深感受到了王校長對教改的期盼與關切,感受到了我市深化教學改革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姚主任讀完《人民教育》??瘯r,又被“語文主題學習”創(chuàng)始人李希貴校長的“語文是學生學出來的,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只有大量閱讀,此外沒有捷徑”等觀點所打動。于是姚主任結合推進有效教學的大背景,以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最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特殊性為角度,羅列各種理由,書面呈請教育局,得到了劉會高局長的堅決肯定和大力支持。至此,我市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一錘定音。
二、主要做法
1.定方案,試點先行。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2006年啟動的實驗項目,是可以在一般的學校、一般的師資、一般的生源條件下操作的語文教學方案。實驗把學生自主閱讀和大量閱讀擺在語文課的首位,追求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讓學生用1/3的課堂時間學完教材,其余2/3的課堂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自由地閱讀,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有效轉變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xiàn)狀。根據(jù)這一特點,為確保該項實驗在我市的順利啟動,局室有關領導多次研究,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認知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結合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校的發(fā)展水平,最終確定在城區(qū)10所小學的四、五、六年級進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試點。同時,制定并下發(fā)了《神木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方案》,明確了實驗學校、實驗教師的職責,并對“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的操作流程、講授時間、課型把握、階段目標、評價標準等做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2.轉觀念,認識到位。
任何一項改革都有一個認知、認可的過程。只有認識到位了,觀念轉變了,目標明確了,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很好地付諸實施。為確保“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工作順利實施,2013年6月29日,我市教育局在市第七小學召開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啟動會。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室全體教研員,各學校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骨干教師,以及來自榆陽區(qū)、橫山市、米脂市、吳堡市、鄂爾多斯市等部分學校的教師代表共計40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啟動會,我們在北京新學校研究院(現(xiàn)華樾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特邀江蘇常州市金壇區(qū)西城實驗小學陳耀方校長、山東濰坊市教科院薛炳群主任、濰坊市濰城區(qū)實驗小學胥麗老師作了關于“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專題培訓和示范教學。
培訓會上,兩位專家的報告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精彩紛呈,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廣度,更有思維的深度;既有科學的精神,又有人文的情懷,更有無窮的趣味。他們以專業(yè)獨到的眼光、詼諧風趣的言語、鮮活生動的案例,審視和詮釋了當代教育和語文課堂改革。他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驗研究成果,娓娓道來,向我們解讀了“語文主題學習”的具體內涵,并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對比,總結出語文課所具備的重要特性,聽后令人頗多感慨,倍受啟發(fā)。胥麗老師的示范課更使人眼界大開,一節(jié)課學習四五篇文章,且效果出人預料的好,讓所有的與會者都發(fā)出共同的驚訝和感嘆:“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啊!”。專家的報告撥云見日,老師的示范醍醐灌頂,為我們的實驗開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和技術支持。
3.請專家,技術培訓。
任何一項教學改革初期,老師們總有諸多不適應,總有許多繞不過的坎,解不開的結。我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工作啟動以來,通過教研員的跟蹤調查、聽課指導,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實驗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仍然過分糾纏于教材,課堂上仍然深挖細究、滔滔不絕,“圍繞主題以文帶文、課內大量閱讀”的教學要求落不到實處。為了確保我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切實解決實驗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和對教材內容不能整合、難以割舍的困惑,為我市中小學全面實施語文教學改革積累寶貴的經驗。2013年11月9日,我市在第五小學舉行了神木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研討會。名為研討,實則培訓,一舉兩得。我們特意邀請到了北京新學校研究院(現(xiàn)華樾教育研究院)語文教研中心劉修勤主任、發(fā)展部王帥主、山東壽光世紀學校畢英春老師和馬遷萍老師,榆林市教研室原工會主席、小教科長丁玉明為我們的實驗教學診斷把脈。本次研討活動共安排了研討課、示范課、課例點評、專題報告、答疑交流等五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內容。匯報課:由我市第四小學丁彩霞,第五小學白靜、王彩娥各上了一節(jié);示范課:由壽光世紀學校畢英春和馬遷萍老師各上了一節(jié);課例點評:畢英春老師對我市三位教師的課例進行了剖析和點評,并就她自己的示范課進行了整體單元說課;專題報告:畢英春作了《整合優(yōu)化雙主題,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報告;答疑交流:神木市實驗學校語文教師代表就“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劉修勤主任、畢英春老師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此次研討培訓活動從理論引領、操作技術、精神鼓勵等方面促進了實驗教師的快速成長。
4.搞活動,相互交流。
教學改革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幾年來,針對實驗工作的進展情況,我們不斷外派教師前去“語文主題學習”的發(fā)源地山東濰坊和實驗做得有聲有色、碩果累累的廣東深圳、河南林州、內蒙古赤峰、遼寧沈陽等地學習取經。教研員除不定期深入學校聽課指導外,每學期我們組織一次“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專題視導和一次由各實驗學校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實驗教師、語文教研員參加的實驗工作匯報交流會,及時掌握工作動態(tài)、存在問題和收獲感悟。同時教研室每學年針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舉行一次“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大賽和學生語文學科競賽。每一次活動,對教師而言,都是一次“糾偏”、一次提高、一種促動,這些都有力的推動了我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工作的扎實開展。
5.變評價,考核引導。
要想使課改工作深入推進,評價機制是導向。我們一方面把“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開展情況納入城區(qū)小學的工作目標考核之中,用行政手段促使學校重視課改,并努力“改課”;另一方面改變考試評價標準,反映在語文考試卷面上就是加大對課外閱讀能力的檢測,試題由原來的2篇閱讀短文擴展到4篇,包括現(xiàn)代文、短小古文,分值由原來的20分增加到40分。同時我們也逐步弱化考試,讓老師們打消教學顧慮,利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帶領、指導學生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讓閱讀滋潤孩子的人生。
三、收獲感悟
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
課堂變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以來,我市的教室正在變?yōu)椤皩W室”,講堂正在變?yōu)椤皩W堂”,老師教的少了,學生學的多了。語文教學逐步回歸到實實在在,簡簡單單,回到常識,回歸原點,彰顯出生命的活力。
老師變了:一是備課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備課已不在“怎樣講得精彩”上花費精力,而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圍繞“主題”,整合教材,有效拓展。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幾年的學習、培訓、實踐,對每一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蛻變的過程,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教育思想逐漸成熟。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改中,已經涌現(xiàn)出十多位優(yōu)秀的教師。如五小的王彩娥、高艷、袁春艷、白靜,四小的趙智梅,一小的謝慧霞,六小的高艷,三小的王婧等,她們中間有的已經走出市區(qū)在榆陽、靖邊、米脂等地上示范課,五小的高艷老師應邀在河南林州第九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上作課,王彩娥老師在第八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學生變了:閱讀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閱讀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逐漸喜歡上了語文課,課堂上能自主學習,合作探討,語文素養(yǎng)大幅度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品質。2016年1月7日,《語文主題學習》雜志執(zhí)行主編馬紅芳老師一行到我市第五小學調研,在與學生代表們共同交流的座談會上,學生們有“禮”有“句”表達、“能說會道”的表現(xiàn)贏得了專家、老師們的一致肯定和稱贊。
回顧三年的實踐歷程,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過程中,我們顯然做了一定工作,有了一定的收獲。雖然我們做得還很膚淺,但只要我們能消除功利思想,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真誠地為教師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服務,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就一定會讓語文教學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作者為陜西省神木市教育中心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