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夢
【摘 要】事業(yè)單位表外資產負債的產生,既有管理上的缺失所導致,也不乏對制度本身的不大領悟甚至是偏解及人為因素所鑄就。本文擬借助于一個具體事例來作一下分析。
【關鍵詞】事業(yè)單位;表外資產;表外負債;成因
某高級中學是由原財貿干校于2000年整體改建,擴建而來的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的公辦事業(yè)單位。歷經十多年的發(fā)展,與其間雖經歷過幾年的波折,不過,就外在的總體情況而言,該高級中學無論是在招生規(guī)模,還是在校園建設方面均已取得了突飛猛進般的改觀。尤其是,多棟教學樓、宿舍樓及餐廳的矗立更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令人郁悶的卻是該校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為何會是如此之渺?。?017年年底其資產總計僅有2200余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200余萬元、其他應收款790萬元;負債更是只有92萬元,其中預收賬款(代收書本費)85萬元、其他應付款7萬元。這不只是與其前不久所要另行申報的債務2000余萬元極為不匹配,甚至于是要遠遠低于此前曾申報過因負債所形成的資產。無形中不得不讓人產生了莫大的疑問:該校難倒是有賬外賬不成?
其實,該校不只是有賬外賬,而且,還有諸多的資產負債游離在了這賬那賬之外、甚至是被深深地給潛埋。經初步分析發(fā)現(xiàn),產生此情形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機制上的瑕疵
自改建為高級中學的第二年起該校就將基本建設投資賬(以下簡稱為基建專戶)與學校的日常運營賬(以下簡稱為學校賬)分開核算,相關的財務資料各自保管,并且分屬于不同的校領導管轄。
此種做法并不違背有關現(xiàn)行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因為無論是在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還是在中小學會計制度中均明確規(guī)定,對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核算在執(zhí)行本制度的同時,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基本建設會計核算的規(guī)定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并且,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guī)定》等中均要求基本建設投資單位,應按規(guī)定設置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基本建設財務工作。
但因原校領導間缺乏應有的溝通和協(xié)調,致使基建專戶中的資產及負債至今均未能納入學校的統(tǒng)一核算和對外報送的資產負債表等會計報表中,為賬外賬局面的形成鋪墊了一層不菲的土壤。為此,管理機制上瑕疵的存在,應是該校賬外賬產生的首要原因。
二、不熟悉基建會計制度
該校至今仍在承襲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未能隨著學校轉為高中教育而執(zhí)行中小學會計制度。而基建專戶核算遵循的則是國有單位基建會計制度。其實,不只是在相關的會計制度中要求將基本建設投資單獨設帳、單獨核算,在《基本建設財務規(guī)則》等中也有類似的明確要求。
盡管原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中對基建專戶所核算事項的銜接處理規(guī)定的不太明確,不過,就這也不能成為該校一直未將基建專戶中的資產負債嵌入到學校的資產負債表等中的擋箭牌。因為《基本建設財務規(guī)則》等在明確規(guī)定按項目單獨核算的同時,還要求應將基本建設投資“按照規(guī)定將核算情況納入單位賬簿和財務報表”。從此規(guī)定中不難看出,基本建設財務規(guī)則只是在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會計制度體系下對基本建設財務行為所作的專門規(guī)范,僅是要求將其單獨核算,并沒有讓其孤木成林的意旨。
為此,因該校歷任會計主管及有關領導對基建會計制度的不熟悉,以及基建專戶會計與學校賬會計之間未能進行即時有效的溝通、對接導致了對基建會計的不適當處理應是該校存在大額表外資產負債的基本原因。
三、偏狹認執(zhí)收付實現(xiàn)制
收付實現(xiàn)制是現(xiàn)行行政事業(yè)單位(含公辦中小學)進行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為此,在該校財務人員的腦海里就一直將收付實現(xiàn)制作為本校會計核算的唯一原則,堅持認為只要是沒有實際發(fā)生資金收付的業(yè)務,就不能入賬,不能進表。
譬如該校發(fā)生的不少固定資產購置業(yè)務,在供貨方已供貨完畢數月甚至是一兩年之后還未能入賬。再譬如,有些工程項目早已驗收完畢,或是早已投入使用,就連決算也已做好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后還是未能入賬。
對收付實現(xiàn)制的此種認識委實有些偏狹,既是對收付實現(xiàn)制產生了誤解,還隨意夸大了收付實現(xiàn)制的適用范疇,應是造成該校諸多資產負債未納入資產負債表的主要誘因。
現(xiàn)行的收付實現(xiàn)制本身只是用來規(guī)范行政事業(yè)單位對收入和支出進行核算時,以發(fā)生資金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加以確認和入賬的。為此,收付實現(xiàn)制通常又被稱為實收實付制。有鑒于此,行政事業(yè)單位在對資產和負債核算時,沒有必要、也不需要僅是根據是否發(fā)生資金的實際收付來作為單一的核算原則,而是應該分門別類地來靈活處理。對收入和支出,應嚴格遵循收付實現(xiàn)制法則;對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則應該按照相關的權利或義務是否確實已產生為標準,即遵循權責發(fā)生制。
四、對財政等直接支付事務不熟悉
截至目前,該高級中學校共有兩個大的財政直接支付工程項目,決算價達到800多萬元,占其實際擁有資產(不含土地)原值的10%之多。在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兩三年后,還幾乎沒人去關注過這兩個項目的財務處理。
諸相關人員均將此兩項目的構建視同為好似與本校并不怎么相關的事宜,或只是政府部門白給的。他們認為該兩項目的款項是由市財政局直接劃轉到施工單位賬戶的。只要是未經過本單位賬面的款項,本單位就無法、也不應該對其去進行相關的會計核算。為此,這800多萬元的資產自然也就不需要反映到本校的資產負債表中。
五、零星支付讓部分大額資產匿潛
因資金緊張導致了該校對不少固定資產應付款項的支付需要跨越多個年度,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將一部分本該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支出衍變成了日常維護修繕類開銷,讓這些很顯然的建筑物等從其賬面和報表上遁形隱覓起來。
譬如該校的那座造價近60萬元的二層廁所,無論是在基建專戶,還是在學校賬上均沒有明確的記載,起因就在于在學校賬面上通過跨度達十余年的十多次擠牙膏似的付款給消融掉了。
六、績效工資落差過大造成了財務人員的敷衍于事
該校一線教師人均績效工資至少是財務人員平均績效工資的七八倍甚至更多。如此之大的績效落差,無疑在不小程度上挫傷了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了普遍的責任心不強,提高業(yè)務技能的動力不足;還無形中造成了大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兩耳不聞他人事的隨便甚至是應付心理。
為此不得不說,這是導致該校諸多表外資產負債的一個極為不可忽視的因素。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貿易經濟學院150105班,河南 鄭州 450046)
參考文獻:
[1]多個版本的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中小學會計制度、基本建設財務規(guī)則及國有單位基本建設會計制度等.
[2]韓慧.新舊《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銜接研究[J].時代經貿,2015(11).
[3]覃勤.高職院?!稌嬛贫仍O計》課程建設的思考[J].時代經貿,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