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軍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功能性便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各年齡段人群均可發(fā)病,而中老年人的發(fā)病率略高。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糾正便秘狀態(tài),則直腸內(nèi)的有害物質(zhì)將會危害人體健康,或者加重心腦血管疾病、肺疾病、痔瘡等病情[1]。筆者采用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功能性便秘,療效顯著,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周口市中醫(yī)院收治的10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觀察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32~70歲,平均(54.46±10.53)歲;病程1~4年,平均(2.15±1.32)年。對照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32~72歲,平均(55.13±10.27)歲;病程1~5年,平均(2.28±1.2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陰虛腸燥證[2]。
1.3排除標準合并腸道器質(zhì)性病變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肝腎功能不全者;梗阻型便秘者。
2.1對照組采用西沙必利片(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45,5 mg/片)口服治療,每日15~30 mg,分2~3次給藥。
2.2觀察組采用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基本方組成:麥門冬12 g,苦杏仁10 g,當歸12 g,生大黃10 g,生黃芪14 g,玄參30 g,肉蓯蓉片15 g,核桃仁14 g,芒硝5 g(兌服),甘草片10 g。隨癥加減:腹脹、腹痛者加用延胡索、厚樸、枳殼;肝火旺盛者加用梔子、柴胡;氣虛者加用人參。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兩組患者均以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3.1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排便功能恢復正常,其他伴隨癥狀消失;顯效:排便功能基本恢復,排便次數(shù)和便質(zhì)均接近正常,其他伴隨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次數(shù)有所減少,便質(zhì)有所改善,其他伴隨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無效:便秘癥狀及其他伴隨癥狀均無改善[2]。
3.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結(jié)果
(1)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中腹脹1例,惡心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88%;對照組中腹痛1例,腹脹2例,惡心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8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功能性便秘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其致病原因一般認為與腸管分泌消化液減少、腸管蠕動減弱、精神壓力較大、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guān)[3]。功能性便秘一旦確診,應盡早治療,否則會引發(fā)其他疾病或加重病情。目前,臨床治療功能性便秘以藥物治療為主。西醫(yī)一般采用緩瀉劑、潤滑劑、胃腸促動力藥等治療,但個體對藥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異,部分患者療效不理想,甚至發(fā)生腸道慢性損害。
功能性便秘屬于中醫(yī)“腸結(jié)”“脾約”等范疇,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diào),陰陽失衡,腸失濡養(yǎng),脾失健運,氣血不足[4]。增液承氣湯中,麥門冬、生大黃、玄參等藥物可滋陰增液,清熱通便;苦杏仁潤腸宣肺;當歸、肉蓯蓉片、核桃仁補血,補益肝腎;生黃芪扶正健脾。諸藥合用,共奏補血益氣、潤腸通便之功效。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綜上所述,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功能性便秘療效良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