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公牛,一頭生來注定要成為斗牛的公牛,卻令人吃驚地不喜歡角斗,倒是對鮮花情有獨鐘,最終還因此放棄了斗牛這個“職業(yè)”,踏上了歷險的旅途……這就是動畫電影《公牛歷險記》給我們講述的故事。話說回來,你對牛了解多少呢?
另類的斗牛
動畫電影《公牛歷險記》根據(jù)1936年出版的西班牙經(jīng)典童書改編,講述了西班牙的一頭名為“費迪南德”的公牛,由于被誤認為是危險的野獸,而被捕獲,送往他鄉(xiāng),被迫做一只斗牛。為回到家人身邊,高大壯實但生性溫柔、喜歡鮮花的費迪南德不得不踏上一場冒險旅程……
這部電影從劇情上來看,估計是以動物保護主義為主題的。要知道,在西班牙,斗牛是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血腥運動”,這項運動殘忍、暴力,充滿了人類至上主義的偏見和傲慢。這樣的運動,我們應(yīng)該堅決反對!
所以,費迪南德,你干得漂亮!
殘忍的運動
西班牙斗牛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殘忍的運動,沒有之一。這種運動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儀式中的殺牛供神活動,從13世紀開始,西班牙的國王阿方索十世首先開始將這種祭神活動轉(zhuǎn)變?yōu)橘惻1硌荨2贿^,要等到500年后的18世紀,真正的斗牛表演才登上歷史舞臺。
在西班牙斗牛運動的鼎盛時期,全西班牙有好幾百家斗牛場,最大的馬德里文塔斯斗牛場可以容納2.5萬名觀眾“欣賞”斗牛賽事。每年的7月6日到14日,是西班牙的斗牛節(jié),每年至少有數(shù)千頭牛死于斗牛表演!
總之,在殘忍地禍害牛這件事上,人類簡直是不遺余力,儼然忘記了牛對人類文明做出過多么大的貢獻!
牛耕創(chuàng)造文明
毫不夸張地說,人類文明能有今天,牛的功勞可能是最大的。這絕不是夸大其詞,要知道,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是建立農(nóng)業(yè)文明基礎(chǔ)之上的,牛耕則是古代農(nóng)業(yè)文明的主要內(nèi)容。牛力大無窮,用來耕地能夠極大地提高生產(chǎn)效率,在以牛耕為主的文明時期,牛絕對是最重要的生產(chǎn)力。
根據(jù)歷史學(xué)家對古代文獻的研究,以及出土文物的證明,最晚大約在3000年前的春秋時期,牛耕開始在中國普及。但事實上,中國并不是最早進行牛耕活動的國家。早在公元前6000年,西亞地區(qū)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人類就已經(jīng)開始馴化原牛了。原牛,就是原始的牛,人類通過馴化這些野性極大的原始牛,為自己所用,大大開拓了原始農(nóng)業(yè)的規(guī)模。
為什么是牛
有股子蠻力的動物多了去了,為什么人類看上了牛? 首先,你要知道,牛的適應(yīng)性很強,能夠很好地適應(yīng)所在地的氣候。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不同品種的牛,它們并不挑剔周轉(zhuǎn)的環(huán)境。當然了,你也不能虐待它們,最適宜牛生活的溫度是15℃~25℃,放心,地球上大多數(shù)地方都能滿足這個條件。
除了不挑住處,牛也不挑食。作為食草動物,它們最喜歡的當然是青草,除此以外還喜歡吃植物的果實、秧苗、玉米、水稻、小麥……食物來源廣泛,牛的這一特點也讓人類特別容易馴化和飼養(yǎng)牛。
牛是一種渾身都是寶的家畜。它們力氣大,可以耕地、拉車;牛肉味道非常好,而且包含優(yōu)質(zhì)蛋白等各種營養(yǎng);牛奶更是非常受人類歡迎的健康飲品之一。所以,你說說看,人類有什么理由不選擇牛呢?
原始的牛
家牛是從野生的原牛馴化而來的,早在1627年,地球上最后一頭原牛死亡, 這種有趣的物種便從此滅絕了。
根據(jù)古生物學(xué)家的研究,原牛有著悠久的進化史。大約在200萬年前,原牛就出現(xiàn)在今天的印度一帶。很快,這些野性難馴的家伙們便遷徙到了東亞、中東和北非一帶。在大約25萬年前,原牛進入了歐洲大陸,并在那里繁榮昌盛起來。原牛的體型比現(xiàn)在的家牛大得多,一頭成年雄性家牛肩高也就1.5米左右,而原??梢赃_到1.75米甚至2米,體重能達到1噸!
世界各地的家牛,都是原牛被馴化之后進化而來的,不過,并不是所有的牛都是原牛的后代。比如爪哇牛、大額牛、牦牛和水牛,它們的祖先則是另一些原始的野生牛種。而且,原牛的牛角和家牛也不一樣,它們的牛角更大更長,像匕首一樣直刺前方,看起來非常兇悍。
保護已經(jīng)來不及
沒錯,原牛就是一種性情很兇猛的動物,在古代,能殺死一頭原牛的人一般都會被稱作勇士。大概正因為如此,自古以來,人們喜歡捕殺原牛,那些好勇斗狠的人甚至以捕殺原牛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在古代,原牛牛角制作的酒杯可不是尋常人家能夠擁有的“戰(zhàn)利品”。
這種情況對原牛來說當然是極其殘忍的。原牛再兇悍,在手持利器的人類面前都是弱小的。歐洲大陸數(shù)量繁多的原牛,僅僅延續(xù)到11、12世紀,隨后,除了少數(shù)地區(qū)的荒野之外,已經(jīng)很難在別的地方看到原牛壯碩的身影了。
從14世紀開始,越來越罕見的原牛令一些人開始覺醒,在原牛最后的棲息地波蘭,貴族們開始制定法規(guī),禁止捕殺原牛。然而,為時已晚,到了1590年,人們驚愕地發(fā)現(xiàn),全歐洲只剩下20多頭原牛。1627年,最后一頭原牛死亡。
尊敬牛的國度
與野蠻、殘忍的歐洲人不同,牛在亞洲始終生存得比較安逸。尤其是在某個國家,牛甚至成為被人類所尊崇的神圣動物。
沒錯,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在印度的古代神話中,牛是克里希納神最喜愛的動物。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也將公牛作為自己心愛的坐騎。早在3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吠陀時代,牛就成了印度宗教中宇宙的象征。因此,牛在印度的地位非常高,人們可不敢隨便宰殺牛。
不過,奇怪的是,印度竟然是世界上著名的牛肉出口大國,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只有印度本地的瘤牛才會被尊為圣牛。瘤牛和一般家牛長得不太一樣,它們的顏色很淺,甚至很多都是白色的,在后脖子上聳起巨大的“公牛峰”,好像長了大瘤子,所以叫瘤牛。
在印度大多數(shù)地方,都立法禁止或者限制宰殺瘤牛,違者最高可被判處5年徒刑。而印度大量出口的牛肉,則大多來自于水牛。水牛是印度數(shù)量最多的牛,甚至能夠占到世界水牛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水牛的牛肉、牛奶也成為支撐印度經(jīng)濟的支柱之一。
今天的野牛
人類與牛的故事很精彩,今天還有野牛嗎?當然也有,但并不是古代歐洲的那種原牛。亞洲野牛是現(xiàn)存野牛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可以超過2米,體重超過1噸;美洲野?,F(xiàn)在也面臨滅絕的危險境地,目前處于保護恢復(fù)期,同樣體格高大;非洲野牛生性兇猛,連獅子也難以有把握獵殺它,甚至每年都有非洲野牛傷人的記錄,看來不是等閑之輩。
最有趣的要數(shù)歐洲野牛的現(xiàn)狀……嘿,等等,不是說歐洲的野牛已經(jīng)沒有了嗎?的確如此,但是科學(xué)家提出了一種理論:只要一個物種的基因還存在于活著的近似物種身上,這個物種就不能算徹底滅絕。根據(jù)這個理論,歐洲的生物學(xué)家正在致力于恢復(fù)歐洲原牛這個物種,他們選擇帶有原?;虻募遗?,重新培育出一種名叫“??伺!钡钠贩N,這種牛具備了一些野生原牛的特征。
牛伴隨著人類從新石器時代一直走到今天,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見證者,如果不出意外,還將長長久久地與人類相處下去。今天的人類,充分認識到保護牛的重要性,西班牙的很多地方如今已經(jīng)立法禁止斗牛表演。
《公牛歷險記》這樣的電影也將為青少年樹立保護牛類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