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仙
青島有許多著名景點,但要說起這座城市的地標,大概有兩個:一個是開埠初期就修建的棧橋,再一個就是1997年建成的五四廣場。
外地人來青島,必定會到五四廣場。其主體部分“五月的風”雕塑,以螺旋上升的風的造型和火紅的色彩,喻示出一種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拔逅膹V場”和“五月的風”都因“五四運動”而得名,可您知道這背后的歷史風云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青島與“五四運動”。
說“五四運動”肯定繞不過青島,99年前,正是由于青島的主權(quán)問題才引發(fā)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1897年,德國出兵強占膠州灣,把青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并把山東劃分為其“勢力范圍”。這一行為使青島的歷史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折,一個近代殖民城市由此發(fā)端。
在德國強占膠州灣的同時,日本也對青島垂涎已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向德國宣戰(zhàn),出兵占領(lǐng)青島。由于自知這一行為并沒有法理基礎(chǔ),日本在1918年以支援軍火為誘餌,提出了霸占青島及山東各項權(quán)利的要求,北洋政府在關(guān)于山東問題的秘密換文中,竟無恥地表示“欣然同意”。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開幕,各國展開博弈。日本以秘密換文為口實,不肯把青島和山東的各項權(quán)利交還中國。4月29日至30日,參加巴黎和會的英美法三國召開會議,日本代表應邀出席,在中國代表不在場的情況下,議定了凡爾賽和約關(guān)于山東問題的條款,將德國在山東所攫取的權(quán)益讓與日本。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國內(nèi)后,壓抑在人們心目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fā)了。5月2日,山東工人在濟南北崗子舉行了“收回青島”演說大會。兩天后,就爆發(fā)了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
5月4日下午2時,北京大學等13所大專學校3000多人,揮舞著小旗,高舉標語牌,來到天安門。標語牌上寫著“外爭國權(quán),內(nèi)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等,并且要求懲辦親日官僚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在中學歷史課本里濃縮為一句話:“憤怒的學生們痛打了章宗祥,放火燒掉了趙家樓?!北本W生的愛國運動,像烈火一樣迅速燃遍全國,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外面硝煙正起,處在風暴中心的青島卻異常平靜。由于日本人在青島封鎖消息,提前采取了高壓防范策略,青島一直沒有什么抗議出現(xiàn),直到明德學堂的學生首先組織起來。
據(jù)青島著名文史專家魯海先生介紹,明德學堂是基督教美國長老會1911年在青島創(chuàng)辦的一所學校,學生在校長王守清支持下,高舉自制的橫幅、旗幟上街游行,自膠州路至山東路(今中山路),一路上高呼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收回青島和膠濟鐵路!”在全市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也是“五四”愛國運動中,青島唯一的一次游行。這次活動之后,日本守備軍司令部立即下令查封了明德學堂。為了不使學生失學,校方將學校遷至濰縣(今濰坊)。1920年,明德學堂重返青島,改稱明德中學,后又改名為膠東中學、青島市私立崇德中學。解放后,改稱青島第十一中學。
“五四運動”風起云涌,在國內(nèi)、國際上造成了很大影響。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北洋政府一方面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大親日派的職務;另一方面也電告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自行決定”。而陸征祥、顧維鈞等外交代表在全國人民正義呼聲的震撼下,深感公理不可違,民心不可違,遂下定決心“不簽字”。日本妄圖“合法”侵占青島的陰謀破產(chǎn),五四運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巴黎和會中方全權(quán)代表之一王正廷后來回憶說:“我一生有一樁得意事,就是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但青島問題懸而未決。
1921年11月,華盛頓會議召開,英美諸國皆支持中國收回山東權(quán)益。日本極不情愿地與中國開始權(quán)力交接。1922年2月4日,中日雙方簽署《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膠濟鐵路和青島回歸拉開帷幕。1922年3月,王正廷出任魯案善后督辦,他代表中國政府和日本經(jīng)過艱難的談判和討價還價之后,12月1日,中日在北京簽署《山東懸案細目協(xié)定》,中國付出巨款,贖回了青島主權(quán)和膠濟鐵路,僅膠濟鐵路就花了四千萬日元。
1922年12月10日,中日雙方在青島舉行了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收回青島主權(quán),青島結(jié)束了它長達25年的遭受德日殖民統(tǒng)治的慘痛歷史。青島主權(quán)回歸是“五四運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1949年12月,5月4日被定為中國青年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