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夫
無論是實業(yè)投資、金融投資,還是藝術品投資,我們都常說很多東西不懂可以去學,甚至在投資上我們很多人都是必須要交學費的。前一段時間在上海講課,有學生也問了相似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在投資上交學費的問題。
筆者近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做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目前也獲得了一點小成績。但是跟其他收藏家稍有不同,筆者除了收藏,還主持過拍賣,做過買賣,教過書,更重要的是個人喜歡研究藝術品。
也正是因為以藝術品為軸心在收藏東西,所以到了今天筆者才會有那么多東西。不過,一個人的財力和經(jīng)驗總是有限的,你只能挑自己喜歡的,因此無論是收藏還是投資,這些收獲都是令人滿意的。
相反,有些人想搞藝術品收藏或者投資,但是對藝術品卻不太在意。往往是隨便買,因此買了很多不對甚至是假冒偽劣的東西,這個錢花得太可惜。對于這些浪費掉的錢,很多人則自我安慰說,這權當是入門交的學費,花得值。
盡管教育投入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對于這種因盲目而交的教育投資和學費,在筆者看來是非常可怕的。特別是在資訊發(fā)達,網(wǎng)絡便利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量不要交學費,因為這個學費交起來是很可怕的,但市場上還有人在交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學費,真是相當可怕。
一般的收藏者,最好的入門方式是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然后才去市場上小試牛刀,最終積累成真正有經(jīng)驗、信用的專家、經(jīng)紀人或拍賣行。事實上,無論是金融投資還是藝術品投資,真正的入門都應該是先從知識積累開端的,而不是從市場上試錯開始。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在藝術品市場上,我們經(jīng)??吹接行┤松锨f或上億元買的東西都統(tǒng)統(tǒng)泡湯了,先是哭天搶地,沒一會兒就安慰自己說這次是交學費。但是沒過多久,就又去交學費了。
其實,藝術品收藏里比東西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和觀念,把這個東西弄清楚了,然后很開心地收藏,這才是健康的收藏投資的方向。不懂甚至不甚懂就不要貿然進入市場,像瓷器、玉器這些東西,有人花幾十年功夫研究后才敢下手,若是盲目去收藏,真的會變成人傻錢多。
對于很多想做藝術品的人來說,有的則是有心學,而沒時間。其實,一個好的藝術品投資者,他有美感就夠了。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好的專家、學者,能夠區(qū)分哪個東西是美的、哪個東西是更多人喜歡的,這便足矣。因為,目前市場上不乏好的藝術品顧問來做引導。他們會把專業(yè)知識和鑒賞力帶給藏家,幫助藏家分辨出哪些是杰作,哪些是平庸之作,還可以預測市場潮流,以及看出那些并不起眼的新特點。有了藝術品顧問做向導,即使對藏品不懂,也會減少買錯買假的概率,從而不交學費。當然,目前國內還沒有較成熟的經(jīng)紀制度,選擇藝術品顧問也要找對人,就像生病找對醫(yī)生、創(chuàng)業(yè)找到好的經(jīng)理人一樣。
所以,對于現(xiàn)在市場上仍有人愿意交學費去投資的,真是讓人無法理解。好的藏家要么自己夠專業(yè),要么懂得選擇藝術品顧問來做引導。畢竟,在藝術品投資市場,不是買一般的幾千元、一兩萬元的東西,盲目地去市場上學經(jīng)驗、交學費很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