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失蹤,已經(jīng)38個年頭過去,他不僅沒有被人們遺忘,反而時不時地被年輕人所關注、所提及、所議論、所猜測。
他覺得直升機運水成本太高
1980年6月,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到了庫木庫都克附近??疾礻犜媱澝刻烨斑M80至100公里,實際上只達到一半,路上的時間差不多延長了一倍,原先所帶的水當然不夠用了。至于汽油,由于這一帶是荒野,崎嶇不平,汽車耗油量比平時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所以也不夠用了。經(jīng)檢査,汽油和水,各剩一桶。
怎么辦呢?經(jīng)過全隊討論,決定向附近駐軍告急求援。大家都記得,在出發(fā)時,附近駐軍首長一再叮囑:“需要什么,盡管說,我們大力支援!”
彭加木雖然也同意大家的意見,但他提出了新建議:用直升機運水,太貴了!直升機飛行1小時,就要花兩千多元(這是當時的價格)。從附近駐軍基地飛到這里,來回要好幾個小時,運一趟水得花費國家上萬元資金,我們能不能自力更生,就近找水?
附近哪里有水呢?彭加木是一個有心人。不久前,他在馬蘭基地與參謀張占民閑談時,聽說這樣一件事:1980年1月,中央電視臺與日本聯(lián)合拍攝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曾在“八一泉”加過水?!鞍艘蝗蔽挥谑枥蘸庸实辣卑叮趲炷編於伎藮|北約30多公里處。
彭加木拿出地圖細細研究:在庫木庫都克以東的疏勒河南岸,羊達克庫都克附近,還標著四個井位。在蒙語中,“庫都克”就是“井”的意思。
正因為這樣,彭加木堅信,東面有水井,一定能找到水!
留下的字條成為他最后的絕筆
據(jù)當年在考察隊中任行政總管的陳百祿說,在6月16日下午,他與副隊長汪文先曾經(jīng)往東去找過水。他們當時是想找到庫木庫都克的那口井,但沒有找到。
6月16日夜10時10分,考察隊向“720基地”駐軍發(fā)出了求援電報。17日上午9時,在吃早飯的時候,彭加木再一次提出,要向東去找水井。隊員們勸他,等與部隊聯(lián)系之后,再作決定。彭加木說,一邊與部隊聯(lián)系,一邊向東去找水井。如果找到了水井,就通知部隊不要再派飛機運水了。彭加木說完,離開了帳篷,坐到他自己平時乘坐的越野車里,查閱地圖。
11時30分,考察隊收到駐軍的復電,帶著水的飛機18日將到達庫木庫都克。副隊長汪文先看了電文,便想送去給彭加木看。汪文先走出帳篷,到彭加木的車內(nèi)看了下,沒人!
12時30分,原在大卡車下休息的司機王萬軒,去越野車拿衣服。他在越野車的駕駛室里,發(fā)現(xiàn)彭加木的那本地圖冊中夾著一張紙條,紙條有一半露在外邊。
王萬軒打開紙條,見上面用鉛筆寫著:
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17/6,10:30
而這也成了彭加木最后的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