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傅斯年在報紙上發(fā)表了一封給學生的信。他在信中痛罵自己小心眼,沒有胸懷……
事情還得從他的學生楊向奎說起。楊向奎是著名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他在北大讀書時,曾是傅斯年的學生??箲?zhàn)爆發(fā)時,楊向奎從日本留學歸來,赴甘肅任教。傅斯年對楊向奎十分掛念,可戰(zhàn)火連綿,通聯(lián)受阻,二人斷了聯(lián)系。
這一年,時任民國教育部部長的杭立武要去蘭州。傅斯年得知此事后特意找到他,對他說楊向奎在校時非常不錯,可到了甘肅后就沒有動靜了,是不是失業(yè)了,或是生活不如意,請他打聽一下楊向奎的下落,如楊落魄,請他為楊向奎安排工作。
杭立武到了蘭州,還真找到了楊向奎,并得知他在甘肅學院任教,生活尚可,回來后便將情況如實反饋給了傅斯年。傅斯年得知楊向奎過得還好,便安心了??伤睦锓浅2皇亲涛?,覺得楊向奎很失禮,既然聯(lián)系上了,也不來信問好,于是他不再理楊向奎了,并在許多場合罵楊向奎不懂禮數(shù)。
可沒過多久,傅斯年便收到了楊向奎寄來的一大堆西北特產(chǎn)和一匹布料,里面還有一封信,上面寫著:“上次托杭部長秘書帶的東西,是不是不合老師胃口,一直沒有收到回信,再寄出一些……”傅斯年接信后,急忙聯(lián)系杭立武的秘書,對方一拍腦門,連聲道歉,說帶的東西太多,忘記了,都堆在庫房里。當天下午,杭立武的秘書便把一封信和東西送來,傅斯年打開一看,上面寫著:“許久未聯(lián)絡,實在是租住處發(fā)生火災,把地址搞沒了……特此道歉,順寄一些東西給老師……”傅斯年看信后,非常自責,因此執(zhí)意在報紙上發(fā)表那封信,檢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