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列舉了自新世紀以來中國學者對于科幻小說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科幻小說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對這些成果進行了統(tǒng)計與概述。筆者將科幻小說的研究資料分為科幻小說研究專著進行闡釋,分析了新世紀學者對于科幻小說研究的切入點與側(cè)重點,并據(jù)此提出科幻小說研究領域中薄弱點。
關鍵詞:科幻小說;研究專著
近百年來是科技發(fā)展迅速的時代,人類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無論是對于太空的探索還是生物基因技術的研究都取得巨大突破,高科技語境受時代所趨,人類生活與科學技術聯(lián)系日益密切。科技語境映射到文學領域的科幻小說,較于主流文學的正統(tǒng)與清高,網(wǎng)絡文學受眾者眾多的現(xiàn)狀,在文學界地位略顯弱勢。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語境的普及,科幻小說作家隊伍的壯大,及科幻小說自身所具有的離間化與陌生化的表現(xiàn)手法,可構建出異于現(xiàn)實經(jīng)驗環(huán)境的想象世界,使科幻小說在中國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本文將以科幻小說研究專著為研究對象,嘗試找出中國科幻小說研究領域的薄弱點與空白點。
1 新世紀前科幻小說研究專著
科幻小說的研究始于五四時期,以梁啟超為代表是最早關注科幻文類的學者,在其《論小說與群治的關系》中提出的“哲理科學小說”,可以看出是國人對于科幻最初的理性研究。梁啟超認為科幻小說可以構建有關于未來的理想社會,肯定了科幻小說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與敘事空間。同時代的魯迅也開始對科幻小說進行關注與翻譯,以凡爾納的《月界旅行》譯作最為著名,在《月界旅行 辨言》中,魯迅提出科幻小說的文本構造應該“經(jīng)為科學,緯為人倫”,認為“導中國人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庇捎跁r代的局限性,當時的學者僅將科幻小說作為宣傳科學理念的工具。
新中國成立后,蘇聯(lián)科幻理論被引進,此時期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仍未脫離“工具性”概念。文革時期,科幻小說的發(fā)展出現(xiàn)斷裂,逐漸退化為向兒童普及科學知識的基礎文本。到文革結束后,中國科幻小說開始發(fā)展,更多作家、學者加入科幻小說復興之路,劉后一、王逢振、黃伊等學者提出相對成熟的科幻研究見解。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后,文學基本掙脫了政治的裹挾,科幻小說從而得到快速發(fā)展,科幻小說作家群體也不斷壯大,新生代科幻作家以王晉康、劉慈欣、韓松、星河等人為代表,及后新生代科幻新星郝景芳、飛氘、夏茄等人不斷為科幻文學創(chuàng)造出新的作品。在科幻文學理論研究方面,西方大量研究專著的譯作涌入中國科幻研究領域,如加泰尼奧的《我知道什么?科幻小說》向中國的科幻小說研究者與普通受眾闡釋了科幻小說的概念界定與西方科幻小說的發(fā)展軌跡,亞當羅伯茨的《科幻小說史》分析了科幻小說與奇幻小說之差異,認為西方科幻小說中的“科技”因素受新教的影響,而奇幻小說中的“魔幻”則是受到了天主教的影響,提出二者之間的關系有時又具有模糊性等特點。達科 蘇恩的《科幻小說面面觀》則力圖肯定科幻小說與科幻小說的批評作用,對部分科幻作家及其文本進行梳理與分析,探討科幻小說的應用性以及從敘事學的角度闡釋科幻文本的寓言性,作家還根據(jù)類文學批評的美學或政治標準判斷與圖書市場、電影、電視等當前形勢的對峙,分析了科幻小說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與發(fā)展前景。
2 新世紀后科幻小說研究專著
二十一世紀后,國內(nèi)學者吳巖是當代科幻小說研究領域的得力干將,其著書《科幻文學綱論》通過權利視角關注科幻場域中的權力運作,以科幻作家簇的分類為視角,將科幻作家分為四類:女性作家簇、大男孩作家簇、底層/邊緣作家簇、全球化落伍者作家簇進行歸類分析,同時將中西方科幻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視閾綜合闡釋。此外,在吳巖主編的《科幻文學理論與學科體系建設》中,由科幻小說的概念和理論,科幻研究的側(cè)面,各語種科幻的發(fā)展、批評,教學和網(wǎng)站資源四個部分展開,對中國科幻理論與學科體系進行系統(tǒng)性的闡述?!翱苹眯赂拍罾碚搮矔背陨嫌蓞菐r撰寫的兩部著作外,還包括王泉根的《現(xiàn)代中國科幻文學主潮》與王逢振的《外國科幻論文精選》,在《現(xiàn)代中國科幻文學主潮》中,王泉根分別從科幻與科幻小說觀的視角下描述自魯迅開始到當代中國科幻文學概念的形成,在科幻與兒童文學觀的視角下描述中國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科普作品的關聯(lián),以及梳理了中國科幻小說在本土的發(fā)展演變與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而《外國科幻論文集精選》則精選了當代國外科幻文學研究最新理論與成果的優(yōu)質(zhì)論文,涉及女權主義科幻小說、社會科幻小說、烏托邦題材小說與當代科幻小說、科幻作品的交際模式、時空幾何學與科幻小說、日本科幻小說等。吳巖與臺灣科幻理論家呂應鐘共同撰寫《科幻文學入門》,著作共分五章,針對科幻小說的概念、科幻題材、中西方科幻發(fā)展史與現(xiàn)狀、科幻電影與藝術,及作為亞文化圈的科幻迷等進行了論述。吳巖主編的《賈寶玉坐潛水艇》中則收錄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研究的重要論文,如吳獻雅的《科學幻想與科學啟蒙——晚清“科學小說”研究》,論文將研究視點聚焦于晚清科幻小說,分析此階段科幻小說的特點與流變。陳潔為科幻作家鄭文光書寫傳記——《親歷中國科幻》,記錄鄭文光的人生軌跡,同時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科幻發(fā)展概貌。王建元與陳潔詩合著的《科幻 后現(xiàn)代 后人類——香港科幻論文精選》中則闡釋了香港科幻的發(fā)展歷史,香港學者對科幻文本(小說與電影)的解析,以及王建元將科幻視為一種文化,并探討科幻小說與其他文化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上述“科幻小說研究”論著的整理工作來分析,文學研究者對于中國科幻小說的研究仍存在“研究的邊緣地位”、“研究理論缺失”、“研究視閾狹窄”等問題,科幻文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比純文學更純的文學,因為科幻小說可重新恢復人類最初面對世界的驚奇與天真,回歸于文學最初的起源,重視科幻小說的地位是當代文學史必須思考的問題,這需要科幻作家與文學研究者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吳巖.科幻文學論綱[M].重慶出版社,2011.
[2] 吳巖.科幻文學理論與學科體系建設[M].重慶出版社,2008.
[3] 達科蘇恩文.科幻小說面面觀[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
[4] 亞當 羅伯茨.科幻小說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 加泰尼奧.我知道什么?科幻小說[M].商務印書館,1998.
[6] 王泉根.現(xiàn)代中國科幻文學主潮[M].重慶出版社,2011.
[7] 王逢振.外國科幻論文精選[C].重慶出版社,2008.
[8] 吳巖.西方科幻發(fā)展的四個階段[J].名作欣賞,1991.
作者簡介:
王文林(1993-),女,山東濟南人,聊城大學文學院2016級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語言與文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