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歡
【摘 要】2015年6月開始,全國100個中基層法院作為試點,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安徽地區(qū)也有多家法院是試點單位。安徽的試點法院有哪些做法值得報道?有哪些舉措在全國領先?趟著水過河的試點工作,會出現(xiàn)怎樣的亮點?2016年12月7日《安徽法制報》頭條報道《儒家經(jīng)典寫進家事判決書》,緊扣判決書的創(chuàng)新,由小見大,從判決書的變化逐步呈現(xiàn)我省法院試點家事糾紛的溫情品牌。筆者以此篇報道為例,探析法制新聞如何“大題小做”。
【關鍵詞】法制新聞;安徽法制報;人文關懷
《儒家經(jīng)典寫進家事判決書》這一報道的線索是一份與眾不同的民事判決書。與嚴謹刻板的現(xiàn)代法律文書不同,這份民事判決書中,多了孔孟至理名言,多了古代先賢的文化氣息,這是裁判者故意為之,并非嘩眾取寵。筆者敏銳認識到,這份判決書對于當前正在推進的家事審判改革具有標桿意義。
作為法制報的記者,筆者一直專注政法新聞,深耕司法創(chuàng)新,緊隨司法改革動向,自然不會忽略家事審判改革這一工作。相較于其他司法改革舉措而言,家事審判工作更具有特殊性,直接涉及家庭、未成年人、夫妻感情,作為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這項改革無疑是當下社會主義家庭文明建設的先行軍。如何將冰冷的法律與這項飽含情感的改革工作相聯(lián)系,成為筆者思考的起點。
一份判決書引發(fā)的思考
2016年12月,筆者在采訪中獲得一份馬鞍山市雨山區(qū)人民法院的家事判決書。這份判決書沒有支持馬鞍山市民張某和妻子的離婚訴請。原本這種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書都會簡單無比,程序性語言為主,但筆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夫為夫婦者,義以和親,恩以好合。原、被告戀愛多年,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在婚后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難免因家庭瑣事發(fā)生各種矛盾。‘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今后夫妻之間如加強溝通和交流,相互寬容,雙方尚有和好可能?!边@段摘自該份判決書的語言是辦案法官在說理不予支持離婚訴請后增加的一段,似一股暖流,讓冰冷的法律文書瞬間有了溫度。這是法官對鬧離婚的夫妻的一份寄語,試圖勸說夫妻二人修復關系,參照圣賢之言,盡量挽回家庭。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當事人拿到判決書,不僅沒有因為離不成婚而懊惱,反而對著法官寄語,連連認同。
法官通過判決書進行了發(fā)自肺腑的勸解,并被當事人雙方全盤接受。在這場隨時可能兩敗俱傷的離婚官司中,準備分道揚鑣的夫妻竟然因法官的勸解,圣賢之言的感召,愿意再次牽手共患難,這份判決書的魔力究竟在哪?判決書背后,法官做了哪些工作?筆者帶著連串的疑問,走進馬鞍山市雨山區(qū)法院,在這里所了解和看到的內容,遠超出一份判決書的價值。
雖然之前筆者對家事審判改革工作關注已久,對于改革的背景、進程都有所掌握,但面對判決書,僅僅是審判工作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將判決書帶給筆者的觸動,與這項改革的大背景相聯(lián)系?如何從這一細小的變化,襯托出改革的成就?這些問題依舊困擾著筆者。
筆者經(jīng)過深入采訪,理順思路,決定嘗試將判決書作為“小切口”,層層推進剖析這一項改革帶來的變化。將大題目通過“小視角”說得“平易近人”,直入人心,避免了對改革、舉措、機制這些程序性的事項的平鋪直敘。
找準大背景下的小切口
2015年6月,全國法院系統(tǒng)啟動家事審判方式改革,全國100個中基層法院作為試點,先試先行,率先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安徽多家法院入選,馬鞍山市雨山區(qū)法院是其中之一。
作為法制報記者,筆者一直關注近年來我國司法體制改革這一熱點話題。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作為司法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單元,也是筆者的采訪報道計劃之一。在我省法院啟動試點之初,筆者就走訪了相關法院,了解相關改革的計劃,探索的做法。由于是試點,每家法院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筆者也是,日常寫案件類報道較多,習慣關注具體事件,有人物有語言有行動,稿件聚焦具像化的法治事件。對于體制機制改革這樣宏大背景的題材,反而涉及不多。筆者沒有急于下筆,而是將這一改革列入采訪計劃,持續(xù)一段時間的關注和捕捉。
期間,筆者收集了從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出的關于家事改革的“聲音”,掌握宏觀導向。最高院在這一項工作部署中,多次強調,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家庭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家庭文明建設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從深化家事改革入手,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合法權益。提出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全面關注家事案件涉及的財產(chǎn)、情感、身份、人格等多項權益,培養(yǎng)法官專業(yè)化審判,能夠在家事審判中運用診斷能力,對于家庭裂痕進行修復和治療。同時,還提出充分發(fā)揮多部門聯(lián)動的作用,將婚姻家庭糾紛放在社會層面上,形成整體解決的合力。
筆者留意到,在整體部署中,已經(jīng)開始細化到相關工作的內容和操作規(guī)則。在進一步關注中,筆者收集到關于具體家事改革的要求,比如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進行家庭情況調查、心理測評干預、家暴受害人保護等重要環(huán)節(jié),探索引入專業(yè)人員、依托專業(yè)機構協(xié)助辦理家事案件,建立反家庭暴力整體防治網(wǎng)絡……
經(jīng)過半年的收集整理和關注,筆者對改革的社會價值、法律價值等宏觀層面有了整體認知,同時從對多個試點法院的具體舉措的采訪中梳理出試點工作的方向和重點舉措。
由于最高院在部署中逐步清晰這項改革的細化做法,試點法院的經(jīng)驗也在不斷提升,筆者開始著手尋找新聞的入手點。由于多數(shù)工作是通過一個個具體家事糾紛處理貫徹落實,每個案件均有其不同的矛盾,法官的處置方式各有不同,如何將看似細碎的創(chuàng)新組合串聯(lián),并能凸顯家事改革的價值,筆者認為需要一個合適的切口,以小見大,通過讀者喜聞樂見的敘述方式,將家事改革說得“平易近人”。這時,雨山區(qū)人民法院的這份判決書讓筆者眼前一亮。司法解決糾紛,最終會通過裁判文書呈現(xiàn)結果;司法裁判公正與否,裁判文書成為最終的評議載體;糾紛當事人經(jīng)過法院調解或者判決,能夠詳細了解結果還是得通過裁判文書。可以說司法裁判文書是審判質量的重要載體和窗口。
筆者在這份判決書中,看到了與以往裁判文書不同的地方:在文末附上一份法官寄語,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中體現(xiàn)關乎家庭、家風的至理名言引入,通過沒有距離感的家常式寄語,給處于家庭糾紛焦慮情緒的當事人有了疏導情緒的出口,一份冰冷的裁判頓時有了情感溫度。
這個小切口,具有上下銜接的優(yōu)勢,既能通過裁判文書透視法院在家事糾紛審判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又能延伸裁判后,家事糾紛改革機制對于家庭、社會的修復功能,通過多元化解機制使家庭重歸和諧穩(wěn)定,實現(xiàn)案結事了人和。于是,筆者決定從這份判決書入手,到雨山區(qū)人民法院深入采訪。有了抓手,采訪顯得更為集中有效。雨山區(qū)人民法院在家事審判改革中,引進傳統(tǒng)文化,編撰《儒家經(jīng)典引用要旨》,為家事審判法官辦理案件提供啟示。家事審判法官可以結合具體案情,編寫家事法官寄語,觸動當事人的內心,增強說服力。當然,家風建設僅僅是改革中的一條線,雨山區(qū)人民法院還有更多配套的工作機制,筆者從這個小切口,順理成章的將更多改革措施通過對小事件的敘述建構起來。
關注創(chuàng)新背后的人文關懷
“讓司法有溫度,法官有溫情,充分發(fā)揮法院的教育、疏導功能?!边@是家事審判改革的基調,也成為法制新聞寫作的參照。每一項改革的背后,都有著深層次的社會需求和文化引導,法治領域的改革也不例外。法制類的專業(yè)報不能僅限于傳遞信息,還應去探究每一個法治事件內在折射的社會價值。家事審判改革,因立足于婚姻家庭、親情倫理,原本就是剪不清理還亂的家長里短,卻要用司法溫情擔當化解的重要角色。這是此項改革最為突出的地方,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單元,它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改革,更是關切到每一個受損家庭細胞的健康,改革的社會價值正在此,它足以讓每一個受益者談及自己的獲得感。
筆者在雨山區(qū)人民法院采訪中了解到,該院為了徹底做好這項改革試點工作,依托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構建了專業(yè)的家事審判機構,組建起專門的審判隊伍,嘗試建立自己的審理程式,選拔任用3名熟悉婚姻家庭審判業(yè)務、具有一定家庭生活經(jīng)驗、社會閱歷、善于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的已婚女性法官擔任家事法官,將傳統(tǒng)審判法庭裝修成家庭化風格,不設審判臺,以圓桌、家庭沙發(fā)式桌椅替代,啟動調解前置程序,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心理干預等,一系列圍繞家事審判改革的創(chuàng)新舉措,每一項都如判決書一樣有溫度。
采訪中,一位家事法庭的法官如此解釋自己的工作,“法律是剛性的,道德是柔性的,我們家事法官不僅僅是一名糾紛的裁判者,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公序良俗的引導者,在判決書說理之外說情,盡力化解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矛盾,這是我們家事法官的職責?!眲?chuàng)新工作的初衷是通過一個個家庭單元的修復,促成和諧社會的構建,作為法制新聞的采寫者,更應該將改革背后的人文關懷盡書紙面。
在《儒家經(jīng)典寫進家事判決書》一文的寫作中,筆者注意從法官寄語對案件當事人的影響入手,讓判決書自己說話,讓當事人說話,讓家事法官說話。稿件從細節(jié)著手,注意凸顯法律剛性和家事審判柔性的對比,抓住家事法官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運用,逐漸鋪開寫雨山區(qū)人民法院家事審判中對家風建設的貫徹,對儒家經(jīng)典的運用。法院還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打造家風家訓文化墻,推行傳統(tǒng)文化傳承,將家事審判和自身的文化建設相結合,促進自身的和諧文化建設。
(作者單位:安徽法制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