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
當盧明基拿出自己做的金駿眉送給張老品嘗時,他卻說:“以后不要做這么好的茶了,很浪費,要做百姓喝得起的茶。”
37年,只為一葉茶
“來泡一款前不久剛做的紅茶吧,”盧明基從牛皮紙袋里抓了一把茶,扔進蓋碗。
這一時節(jié),綠、白、紅茶早已結(jié)束,而烏龍茶季卻還在進行時。制作烏龍茶,可不是件輕松的事,尤其是做青,既費時費工,又耗體費神,通宵乃家常便飯。就在昨晚,他剛把一批新采的茶青付制,聽說我們要來,便跟拉著人字拖,風塵仆仆地從南陽鎮(zhèn)的茶葉加工基地趕來,甚至連衣服也沒來得及換。
盡管做了一宿的茶,他的臉上似乎沒有半點疲憊,總是掛著憨厚質(zhì)樸的笑容,加之干脆利索的平頭,顯得精神飽滿。做茶,常人看來是個累活,而在他心目中,卻有莫大的快樂。這件“樂事”,他一干,就是37年!
“聽我媽說,她第一次見到盧師傅時,又黑又瘦,穿著一件不太合身的衣服,衣角還是破的,滿頭滿臉的茶毛,連鼻孔里都是,‘太丑了點。”盧明基的女兒盧婷婷說。“因為他勤勞肯干,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經(jīng)濟適用男,加上當時茶站又是公家單位,就嫁給他了?!北R婷婷打趣說,“要說盧師傅沒做茶,恐怕就沒我了?!痹谒耐暧洃浿?,總是飄飛著黃色的茶毛,而父親的形象也總是“灰頭土臉”,然后滿嘴說著“殺青揉捻壓重攤晾”這些她 “聽不懂的話”。
盧明基是斜灘人。這里產(chǎn)茶的歷史基本可以與壽寧縣見諸記載的茶史劃等號。19世紀中葉,斜灘制茶業(yè)已十分發(fā)達。至上世紀30年代,這一帶商賈云集,成為茶葉加工、出口貿(mào)易的重要集散地。一箱箱的茶,藉由便捷的水路,運往福安賽岐,銷往海內(nèi)外?!帮L煙團一市,茶香繞干家?!辈铇I(yè)的興盛,給這個小鎮(zhèn)帶來了空前的繁榮,曾一度有“閩東小上?!敝婪Q。
其實,茶于斜灘人而言,既是生活日常,也是一門手藝、一項生計。生于斯長于斯的盧明基,自幼便是“泡”在茶里長大的。1981年,他考入閩東技工學校壽寧分校(福建省壽寧職業(yè)技術學校前身)的茶葉專業(yè)。這一專業(yè)的學生,在該校史上是首屆,也是唯一的一屆。
兩年的學習生活,一晃而過。全班49名學生,只有他獨自一人朝青青茶山堅定地走去,而其他同學,要么轉(zhuǎn)行,要么下海,要么從政,“沒一個做茶的”。
這一枚看似稀松平常的葉子,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讓他用近40載的生命長度去追逐?
不做茶,手就癢
如同飲茶是許多人的嗜好,做茶是盧明基的最大愛好?!叭绻蛔霾?,我的手就會‘癢?!彼寡?。
1983年,初出茅廬的他,成為縣茶葉收購站里的一名技術員,王要負責把茶葉按標準樣進行審評、分級、歸堆。審評是對制茶過程的追溯,從中發(fā)現(xiàn)制茶工藝的優(yōu)缺點,并作出客觀的分析與評判,為改進制茶工藝、提升茶葉品質(zhì)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因此,審評者一定是深諳制茶技術的。
在多年的茶葉審評工作中,他不僅練就了一套敏銳的感官,還潛心“鉆”進每一泡茶里,探究每種茶制作工藝的來龍去脈及其精髓,且力求吃透,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己用。
“他做茶似乎有癮。他只要見到一個新品種,都想試一試不同的制法,看看做哪類茶品質(zhì)最合適。”隨行的縣茶業(yè)局司機金師傅說。自1997年創(chuàng)辦“天福緣”茶廠以來,他就不斷嘗試綜合運用不同茶類的加工工藝來開發(fā)新產(chǎn)品。
他給我們泡的這款“金牡丹”可視為“代表作”。從外形上看,幾乎與閩北烏龍茶別無二致,烏褐帶綠的條索,看起來壯實緊結(jié),落入白瓷蓋碗時,發(fā)出清脆的聲響。嗅干茶,清純的甜香里糅著點草木的清新氣息。出湯后,香氣頗為驚艷。那是濃郁飽滿的熟果香,使人聯(lián)想到甘美多汁的熱帶水果,隱約間還有點細膩的花香。湯色呈明快亮麗的金紅色,宛若日落時分的晚霞之色。入口,湯感醇爽柔滑,甜香隨茶湯在舌面彌散開,喉底倍感清潤。
“這是用高香烏龍茶新品種‘金牡丹做的,原料采自雨前的一芽二三葉?!彼榻B說,較之常規(guī)的紅茶制法,它的發(fā)酵度會稍輕一點,而要把“金牡丹”高香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出來,就必須通過融入烏龍茶的做青工藝來實現(xiàn)。盧明基把這款茶的制茶過程分作兩段:前半段是閩北烏龍茶制法,后半段則是白茶的輕發(fā)酵。“由于原料偏老,做青時就重萎(凋)輕搖(青),搖青次數(shù)2一3次。”發(fā)酵度輕,葉底就表現(xiàn)為紅綠相間的“花青”,這一現(xiàn)象,通常被視為發(fā)酵不足,而盧明基卻能恰到好處地使茶尋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這也是他最見“功夫”的地方。
“他就是一枚勤勞的農(nóng)民,而且還很認真、任性。”盧婷婷說。譬如,到了“二春”,金觀音、金牡丹和福云六號的茶青基本一個價,多數(shù)茶廠都是將它們拼在一起做。盧明基卻是加價收購茶青,分品種制茶,縱是量少,也不伯麻煩,“一點點試著慢慢做”。一年當中,他只做春茶和少量的秋茶,因為他始終相信,過度采制勢必會影響茶樹內(nèi)合物的積累,影響來年春茶的品質(zhì)。所以,春茶季一結(jié)束,茶廠就關機關門,給足茶樹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
無心“天福緣”
早在十多年前,盧明基就憑借精湛的制茶技術,被授予“寧德市十佳制茶能手”。于是,在他手中,誕生了不少好茶。這些茶涵蓋了綠、白、青、紅、花五大茶類,其中有些茶還在省內(nèi)外各種名優(yōu)茶評比中名列前茅,盧明基也因此被人稱為“得獎專業(yè)戶”。
2009年,夭福緣選送的“金駿眉”在第八屆“中茶杯”全國名優(yōu)茶評比中奪得桂冠,此后又連續(xù)兩年(2011~2012年)蟬聯(lián)“中茶杯”一等獎。2014年,他的手工烏龍茶榮獲“都勻毛尖”杯全國手工制茶大賽金獎。2015~2017年,他制作的“壽寧高山紅”連續(xù)兩屆將“中茶杯”一等獎收入囊中。2016年,他手作的紅茶入選中國茶葉博物館教學用茶紅茶類新工藝紅茶。
此外,他作為縣茶業(yè)局的農(nóng)藝師,還在茶葉生產(chǎn)加工標準化建設及技術提升方面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積極為當?shù)夭柁r(nóng)增收致富提供幫助?!熬拖襁@款金牡丹,在壽寧,他算第一個試制花香型紅茶的,現(xiàn)在很多茶廠都在做,帶動了全縣的茶產(chǎn)業(yè),特別是這幾年價格看漲,茶農(nóng)腰包也鼓了許多?!?/p>
也許。有人會問“天福緣”是因茶界泰斗張?zhí)旄6妹膯幔?/p>
盡管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他也的確因茶而與張老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回憶說,8年前(2010年),張老曾來廠里參觀。喝茶的間隙,他想請張老給茶廠題幅字?!八敃r沒做任何表態(tài),可能是看到廠名跟自己的名字很相似的緣故吧,我想也就作罷了?!焙髞?,情勢卻發(fā)生了逆轉(zhuǎn),“沒想到他竟然欣然提筆!”?!八f,他之前題寫過的招牌,不是‘茶業(yè),就是‘茗茶,‘佳茗還是第一次見到?!北R明基指著墻上的張老墨寶說道。制佳茗,是所有制茶師追求的目標與理想,也是張老一生事茶的初心所在。
臨行前,當盧明基拿出自己做的金駿眉送給張老品嘗時,他卻說:“以后不要做這么好的茶了,很浪費,一定要做百姓喝得起的好茶?!边@句話,盧明基一直銘記于心。就在當年,他與全廠員工共同制作的“福壽眉”榮獲中國茶葉學會首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
“‘福壽眉是紅茶,它之所以獲獎,除了工藝好,還在于它是一款百姓茶?!北R婷婷說。根據(jù)評比要求,參評的茶必須是“一芽二葉或同等嫩度對夾葉及以上”,舉辦比賽的目的也正是“旨在促進優(yōu)質(zhì)茶品質(zhì)提升,使普通百姓能夠喝得起茶,喝得到好茶”。而且,活動評審團的組成,除了專家,還有消費者,“有普通消費者的參評,這在各大名優(yōu)茶評比中頗少見的”。2012年、2014年,它又分別再獲特、一等獎。連續(xù)三屆的斐然成績,使“福壽眉”被中國茶葉學會授予“金獎”,而要獲得這一殊榮至少需要6年時間,獲獎率僅7%,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獲金獎不僅是對茶品、制茶工藝的認可,也是對百姓茶口碑的認可。
不知不覺,茶已泡了十多道。茶味雖淡,但濃郁的果香依舊。他握杯深嗅,目光卻在“佳茗”二字上停留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