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山東省莒南縣畜牧局
牛瘤胃臌脹在中獸醫(yī)稱為氣脹、肚脹,是飼料停滯瘤胃,異常發(fā)酵產(chǎn)生氣體超過瘤胃的正常容積,而引起患畜反芻、噯氣受阻,腹脹作痛的一種疾病。一般高發(fā)季是夏秋和早春。本病是牛的一種消化性疾病,沒有傳染性,獸醫(yī)臨床中出現(xiàn)概率較高。
吃入腐敗、變質飼草,冰凍的馬鈴薯、蘿卜、甘薯等塊狀類飼料,品質不良的青貯料,有毒植物(毒芹、毛茛和其它毒草),以及放牧時過食帶霜露雨水的牧草,脾胃一時運化不足或脾陽受損,以致大量飼料積于瘤胃,草料腐熟不全,在短時間內迅速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濁氣,而且胃氣升降失常,濁氣不得排除,阻于胃腑發(fā)生臌氣,遂成本病。如果吃食大量的新鮮豆科牧草如豌豆藤、苜蓿、花生葉、三葉草等,由于含有豐富的皂角苷、果膠等,則引起泡沫性臌氣,治療比較困難。因冬季草缺,牛長期喂飼干草,營養(yǎng)不足,導致脾胃運化機能衰退。春季水草叢生,牛過食易于發(fā)酵的青料(如紫云英、青草等)特別是從舍飼轉為春季第一次開始放牧或突然飼喂大量肥嫩多汁的青草時最易發(fā)生本病。
急性瘤胃臌氣,發(fā)病迅速,腹部急劇膨大,尤以左肷部為甚,嚴重者可高出脊背。叩診瘤胃緊張有彈性而呈臌音。病牛常出現(xiàn)回頭顧腹、用后肢踢腹,心跳加快,每分鐘可達100次以上??谥辛饔信菽僖海粑糠昼娍蛇_60~80次。體溫變化不大,但偶有發(fā)熱現(xiàn)象出現(xiàn)。拉稀或無糞便,有糞便時,糞便惡臭,且含有未消化的飼料,不反芻,不吃草,不吃料。末期病牛,運動失調,站不穩(wěn)或倒地不肯起,不斷呻吟、哞叫,最后常因呼吸嚴重困難,或心臟麻痹而死亡。發(fā)病嚴重的牛,發(fā)展迅速,能在1~2 h內死亡。甚至有的牛瘤胃臌氣好后,仍會復發(fā),其病程往往長達7 d或半月。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春夏秋青草階段及陰雨季節(jié)多發(fā),冬季也可發(fā)生。但有一部分是過多吞食了干物質引起的瘤胃積食引起的臌氣,要與此病區(qū)別開來。
臨床上,要注意進行類癥鑒別。
1.黑斑病紅薯中毒。類似處:瘤胃稍膨滿,呼吸增數(shù)、困難,張口伸舌,發(fā)吭,只能站立不肯臥下。不同處:采食有黑斑病的紅薯及其粉渣而發(fā)病,肺有啰音、破裂音,胸圍膨大,后期頸、肩、背部皮下有氣腫。
2.食道梗塞。類似處:瘤胃膨滿,叩之呈鼓音,呼吸困難,頭頸伸直,不安,不愿臥下。不同處:口鼻流涎,插導管時有梗塞不能入瘤胃,有黏液流出。食管可在頸靜脈溝摸到梗塞物,梗塞物前方食管膨大而柔軟。
3.氫氰酸中毒。類似處:瘤胃臌脹,呼吸困難,吃草反芻廢絕。不同處:采食新鮮的或再生的高梁和玉米苗而發(fā)病,發(fā)病很急,可視黏膜呈鮮紅色,呼出氣有杏仁氣,口流白色泡沫,肌肉痙攣。
4.毒芹中毒。類似處:食欲反芻停止,瘤胃膨氣,腹痛不安。不同處:因吃毒芹而發(fā)病。流涎,由頭至全身出現(xiàn)陣發(fā)性強直性痙攣,突然倒地,頭頸后仰,牙關緊閉,體溫升高,瞳孔散大。后期體溫下降。
5.瘤胃積食。類似處:胃部膨大。不同處:有吃料過多的病史;腹部變大,左面瘤胃背側充盈,腹側朝外興起;腹痛,揉捏瘤胃,內部充溢,堅固,而且很難壓下而且留指壓痕,活動次數(shù)削減。
根據(jù)臨床特征,可分為實脹和虛脹。實脹常在放牧時或采食大量易發(fā)酵飼料后突然發(fā)生。宜先行手術放氣,然后以行氣、化氣、通腸導滯藥物治療。泡沫性肚脹則應逐水通便、消積導滯。虛脹則病勢緩和,病程較長,時脹時消,反復發(fā)作。食欲、反芻減少,常在食后臌氣,數(shù)小時后可自行消脹,但可再發(fā)。治宜益氣消脹。
1.按壓左腹放氣法。病牛站立保定,頭略向上提起,術者用手將牛舌拉出口處,讓助手用腳用力反復下壓左腹部,至瘤胃內氣體排出,腹部膨脹減輕為止,然后內服藥物治療。凡妊娠、產(chǎn)后不久母牛、膀胱炎患牛均忌用本法放氣,否則易引起流產(chǎn)或出血。
2.氣針放氣法。在左肷自腰角至最后肋骨劃一水平線,兩端向下形成一個三角形,在三角區(qū)中央部位用刀將皮膚切一小口,再用小號套管針刺入瘤胃放氣,或用16~14號靜脈注射針頭猛刺皮膚入瘤胃放氣,放氣時必須用手捏住、壓緊套管針或針座,防止針尖脫出瘤胃外。如遇泡沫性臌脹,或食管梗塞一時難以排除,則應預先準備好松節(jié)油70 ml、液體石蠟油 250 ml混合后通過放氣針管注入瘤胃,不可等放氣快結束時再注藥,以免發(fā)生藥溢出瘤胃外而引起腹膜炎。
3.藥物治療。
處方 1:(1)新斯的明 10~ 20 mg( 或 酒 石 酸 銻 鉀 6 g, 或 毛果蕓香堿 20 ~ 50 mg)。用法:皮下注射;(2)10%氯化鈉注射液200~300 ml。用法:靜脈注射。說明:可促進瘤胃蠕動。也可用0.2%硝酸士的寧注射液8~10 ml皮下注射。
處 方 2:10% 氯 化 鈉 500 ml,10% 安 鈉 咖 30 ml,25% 葡 萄 糖500 ml,10%VC 注射液 30 ml。用法:靜脈注射。說明:瘤胃放氣后可用。如發(fā)現(xiàn)有脫水,再加注葡萄糖鹽水2 000 ~ 3 000 ml。
處方 3:魚石脂15 g,95% 酒精30 ml。用法:瘤胃穿刺放氣后注入,或胃管灌服。說明:用于非泡沫性臌氣。
處方 4:二甲硅油片 4 g。用法:配成2%~5%酒精或煤油溶液,一次灌服。說明:用于泡沫性臌氣,也可用松節(jié)油。
處方 5:(1)魚石 脂 15 g,松節(jié)油 30 ml,95% 酒精 40 ml。用法 :穿刺放氣后瘤胃內注入;(2)硫酸鎂 800 g。用法 :加常水 3 000 ml溶解后,一次灌服。說明:用于積食較多的泡沫性與非泡沫性臌氣。
中獸醫(yī)將瘤胃臌脹分為氣滯郁結、脾胃氣虛及水濕困脾三型,應分別施治。
1.氣滯郁結型(或稱急性原發(fā)性瘤胃鼓脹)。多因過食易于發(fā)酵產(chǎn)氣的飼料,如初春嫩草, 帶露水的青綠飼料,開花前的苜蓿、紫云英、菜葉、甘蔗渣、番薯藤、酒槽;或過食難消化而易于發(fā)酵的油渣、豌豆,以及喂飼已經(jīng)發(fā)酵或霉變的飼料,在胃內迅速發(fā)酵產(chǎn)氣,引起瘤胃急性臌脹。喂飼后未經(jīng)反芻,急于使役、趕路,也會促使該病發(fā)生。臨床上以行氣破結、消積化滯為治則??稍囉靡韵绿幏剑?/p>
處方 1:炒萊菔子120 g、小茴香 60 g、枳殼 45 g、木香 45 g、陳皮 30 g、檳榔 30 g。用法:加水共煎,加獨頭蒜泥100 g,一次灌服。
處方 2:丁香 30 g、青皮 15 g、藿 香 15 g、 陳 皮 15 g、 檳 榔 15 g、木香9 g。用法: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加麻油250 ml,候溫灌服。
處方 3:藥用煙葉300 g、牽牛子15 g。用法:加水共煎,加食醋500 ml,一次灌服。
2.脾胃氣虛型。多因長期飼養(yǎng)失宜,使役過重,饑飽不均,損傷胃氣,以致役牛脾胃氣虛,不能消化而發(fā)病。也常繼發(fā)于宿草不轉、百葉干、誤食傷胃等病。治宜健脾理氣,消積除脹??稍囉靡韵绿幏剑?/p>
處方 1:黨參 45 g、茯苓 45 g、白 術 45 g、 木 香 30 g、 砂 仁 30 g、陳皮 30 g、萊菔子 30 g、甘草 30 g。用法:加水共煎,候溫灌服。
處方 2:芒硝 250 g、大黃 120 g、檳榔 60 g、枳殼 45 g、萊菔子 40 g、山 楂 30 g、 神 曲 30 g、 麥 芽 30 g、甘草21 g。用法: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加豆油500 ml,候溫灌服。
3.水濕困脾型(泡沫性瘤胃脹氣)。常因脾胃素虛,飼養(yǎng)失宜,飽食后過飲冷水,水濕不能轉運排出體外,于是清濁相混,凝聚于胃腑成為泡沫而發(fā)該病。治宜逐水通便,消積導滯。
處方 1:大黃 120 g、木香 30 g、枳實 30 g、萊菔子 30 g、當歸 30 g、青皮 30 g、牽牛子 15 g、大戟 15 g、甘 遂 15 g、 芫 花 15 g、 甘 草 30 g。用法: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加植物油500 ml,候溫灌服。
處方 2:芒硝 500 g、大黃 120 g、枳 實 45 g、 厚 樸 30 g、 三 棱 30 g、莪術 30 g、生甘草 30 g、大戟 15 g、芫花15 g、甘遂15 g。用法: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加清油 1 000 ml,候溫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