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 吳斌
在通用技術學科中,項目是基于學生問題解決而進行的一種技術實踐、技術探究的活動,它要求學生通過技術試驗或制作最終產品的形式來完成知識的自主建構。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親歷一個活動項目的技術探究和實踐,把書本的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實際緊密相結合,體驗創(chuàng)新的樂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欲望,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用技術課程自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雖然也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然而根據(jù)筆者多年的了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教師在課堂上仍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大量使用幻燈片生搬硬套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通用技術課程特有的“實踐性“特征。雖然有的學校也建設了通用技術實踐室,配置了相關教學設備,然而大多數(shù)時候,由于管理以及耗材等原因,教師更愿意在普通教室里上課,極少在實踐室里教學。
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進行通用技術教學,學生在課堂上漸漸會表情茫然,不想聽講。有的索性看別的書,做其它學科作業(yè),或做自己的事。久而久之,對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漸漸地消失,對通用技術課程由開始的期望變成了失望。顯然,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反映通用技術課程特色,也是與通用技術課程理念相悖的,不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項目教學理論基礎主要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應從問題開始而不是從結論開始,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進行學習,提倡“學中做”與“做中學”,而不是知識的套用。強調教學要以任務為驅動并注意任務的整體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學生面對認知復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并在復雜的真實情境中完成任務。學生要主動去搜集和分析有關的信息資源,對涉及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要善于把當前學習內容盡量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聯(lián)系起來,并對這種聯(lián)系加以認真思考,聯(lián)系和思考是意義建構的關鍵。
項目教學,實質上就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項目教學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均強調活動建構性,強調應在合作中學習;在不斷解決疑難問題中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是針對“以課堂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所提出的,主要觀點包括:一是以經驗為中心?!爸R不是由讀書或人解惑而得來的結論”、“一切知識來自于經驗?!薄盀榱藢崿F(xiàn)教育的目的,不論對學習者個人來說,還是對社會來說,教育都必須以經驗為基礎——這些經驗往往是一些個人的實際的生活經驗?!倍且詢和癁橹行摹嵱弥髁x反對傳統(tǒng)教育忽視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的做法,主張教育應以兒童(或者受教育者)為起點。三是以活動為中心?!俺缟袝镜谋锥耸菦]有給兒童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只提供了被動學習的條件?!薄皩W校主要是一種社會組織。教育既然是一種社會過程,學校便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由此,杜威提出“做中學”的教育理論。
項目教學是以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任務為基點,讓學生利用各種校內外的資源及自身的經驗,采取“做中學”的方式,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獲得知識與技能。項目教學強調現(xiàn)實、強調活動,與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是一致的。
在通用技術中開展項目教學,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實踐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依靠自身經驗和教師的引導,以項目為任務,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實現(xiàn)相關技術知識的自主建構。在“做中學”,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強調合作、體驗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技術設計的思想應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在思考、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感受技術的魅力,進而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fā)展。
通用技術項目教學模式倡導“做中學”、“學中做”的新課程理念,符合課程特征,解決了現(xiàn)有教師的教學困惑,勢必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和歡迎。項目實踐活動如何在通用技術課中得以有效實施,項目的設計和選擇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和選擇實踐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操作經驗和參與設計實踐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要考慮學校的場地、設備、資源,以及教師本人實踐活動的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和教學指導水平。
在通用技術必修教材(蘇教版)中,有便捷式小板凳、臺燈、相片架實踐項目,這些項目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設計能力和操作水平,對教師的專業(yè)技能也要求不高,教師能夠勝任教學。所使用的耗材為硬紙板、木條、三合板、塑玻璃等,這些耗材容易購買,成本不高。實踐場地可以在通用技術實踐室也可在普通教室完成,符合學校實際。這些實踐項目承載了課程的某些知識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技術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用技術課程至今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全國各地的通用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開發(fā)了不少的技術實踐項目,隨著校際之間的交流、教師教學的展示、網(wǎng)絡的普及,這些實踐項目得以共享,教師可以在項目教學時拿來作為參考。
以蘇教版通用技術必修模塊為例,筆者搜集了一些實踐項目名稱供大家參考: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蘇教版)實踐項目列表
下面以“水火箭的制作活動”為例,談談實踐項目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水火箭簡介
水火箭又稱氣壓式噴水火箭、水氣推進火箭。是利用廢棄的飲料瓶制作成動力艙、箭體、箭頭、尾翼。在瓶口塞上一具裝有氣門嘴芯的橡皮塞,灌入一定數(shù)量的水,利用打氣筒充入空氣達到一定的壓力,由于高壓會自然向低壓流去,故在噴嘴被打開時,空氣自然向噴嘴流去,但由于水檔在前方,故水會被空氣推出火箭,而火箭也藉此獲得向前的速度,從而推動瓶體沖向空中。
“水火箭”安全性好、趣味性強,寓教于樂,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是一項很好的實踐項目。水火箭制作所使用的材料是飲料瓶、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透明膠帶、剪刀、打氣筒、水桶等,這些材料普通易得,成本不高。制作場地可以在普通教室或通用技術實踐室,發(fā)射場地可以是學校操場或寬闊地,符合學校實際。水火箭的工作原理簡單易懂,制作和發(fā)射操作過程簡便,符合學生和教師實際。
圖1學生制作水火箭
通過水火箭制作與發(fā)射活動,讓學生體驗整個設計和制作過程,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顒舆^程蘊含了技術及其設計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建構知識。在水火箭的項目實踐活動中,學生體驗了觀察、討論、合作、設計、制作、試驗、完善等技術實踐過程,感受了技術魅力,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從而也獲得了相關技術能力的提高。
實踐項目作為一個很好的教學載體,如何發(fā)揮它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我們思考。在現(xiàn)行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可能會走入項目教學的誤區(qū),沒有真正發(fā)揮它的實際教學價值和作用,自然也不能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有的教師在選擇和設計實踐項目時,項目沒有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沒有緊密聯(lián)系課程相關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有的項目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現(xiàn)有經驗、認知能力、操作能力、興趣愛好等特點,沒有把握項目的難易度和可操作性;有些項目過于追求高大上、追求熱鬧的過程、追求技術含量,耗時、耗材,脫離了學校的實際,也脫離教師了設計能力、指導能力和操作水平,勢必造成低效的教學效果。
舉一個例子,比如在講到《技術試驗及其方法》一課時,有些教師會使用“紙質橋梁的承重試驗”實踐項目,其實紙質橋梁承重的關鍵并不是橋梁的結構,其測試的實質是紙張形狀與強度的關系,不能等同于橋梁設計的可行性試驗,與課程相關的結構、受力特點等內容不能通過它來很好地得到體現(xiàn)。因此,紙橋梁在這里顯然不適合作為學生的實踐載體。
圖2紙橋梁
實踐項目的實施過程是學生親歷設計、制作、討論、合作、試驗、優(yōu)化的實踐過程,它注重的不是最終結果的呈現(xiàn),而是完成項目的經歷過程。教師在項目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校情、師情、學情,重視學生的全員參與,激發(fā)學生對技術問題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充分開發(fā)學生潛能,促使其主動、有效地參與技術的實踐過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運用各種技術交流和探究手段豐富實踐過程,鼓勵學生開拓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