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亮
梁實秋是20世紀的文學大師,了不起的翻譯家。如果要拿四個字來形容他,“溫柔敦厚”大概是最恰切的。當然,梁實秋并不是不講原則的好好先生,相反,他為了規(guī)矩常常開罪人。
晚年的梁實秋在中國臺灣省立師范學院教書,并擔任英語系主任。因為女兒赴美留學,家里只剩下兩位老人。親朋好友及弟子晚生出于善意,時來登門造訪。除了聊天,梁實秋有時也同客人玩麻將。不過,玩麻將有輸有贏,卻不付錢。這倒也沒什么,可客人不能接受的是,玩到晚上九點,就必須散去。正是興頭上,梁實秋卻下了“逐客令”,有誰歡喜呢?原來,梁實秋有一條規(guī)矩——九點半要上床就寢。與這規(guī)矩并行的還有另一條規(guī)矩,那就是逢周四晚不見客。因為第二天梁實秋要給學生上課,他得備課。
有一次,朋友問梁實秋:“您教了這么多年的英國詩歌和莎土比亞,還要準備嗎?”梁實秋笑一笑,說:“這么多年,我上課前一晚都做準備。有時候,靠在椅子上,自個兒靜靜地想,說不定有新見解、新發(fā)現(xiàn)?!绷合壬虒W如此嚴謹,無怪乎他寧可得罪客人,也要守著規(guī)矩!
在中國臺灣省立師范學院時,梁實秋認為各系一年級的“基本英語”特別重要,一定要由最好的教授執(zhí)教。于是,他向院長建議,聘請兩位自己的同學來任教。時任院長的劉白如十分信任梁實秋,立馬準許了。可是,第二年暑假前,梁實秋告訴劉院長,說下學期不要再續(xù)聘那兩位同學了。劉院長不知就里,梁實秋解釋說,這兩位同學學問不錯,也有很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可是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負責任,一位對學生的功課漫不經(jīng)心,一位在上課的時候隨隨便便。消息傳開后,兩位同學都心懷怨憤,同事也紛紛勸梁實秋不要這樣做,可梁實秋不改原意。他認為同學的飯碗事小,學生的學業(yè)事大。換句話說,梁實秋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學生學無所獲,這是作為系主任的一種道德要求。梁實秋為人處世有原則,公而忘私,可見一斑。
著名詩人余光中稱梁實秋的“文章與前額并高”,若論及人格,守規(guī)矩的梁實秋自然是品行遠比“前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