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羅念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和教授,在古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和研究領域做出過杰出的貢獻。羅念生所取得的成績,和他執(zhí)著、謙恭的品質密不可分。
1933年,羅念生進入雅典美國古典學院,修讀雅典城志、古希臘建筑、古希臘雕刻以及古希臘戲劇等課程。
當時,羅念生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為了省錢買書,他經(jīng)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甚至只吃一頓飯。有一天,在一堂歐洲文學史的課上,教授詹姆先生提到了古希臘文學,并對此評價極高。這激發(fā)了羅念生極大的興趣,他開始嘗試翻譯歐里庇得斯的古希臘文作品《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里》。同學們得知這個其貌不揚的留學生竟然在做這么具有開拓意義的事情時,都改變了看法。羅念生不負眾望,他翻譯的作品最終由上海商務印書館順利出版。
后來,羅念生返回祖國,立志要在古希臘文學的研究上做出一定的成績。他先后出版了《希臘漫話》《芙蓉城》等散文集,也出版了古希臘悲劇《特洛伊婦女》等翻譯作品。
研究和翻譯古希臘文困難重重。古希臘文不僅內(nèi)容深奧,而且典故繁多,翻譯時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不過,這些困難都沒有嚇倒羅念生,他為此默默地堅持了60年。
去世前,羅念生心里想的還是翻譯《荷馬史詩》的事情。按理說,這部史詩羅念生早該翻譯完了,但是,他總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夠,待到晚年才開始翻譯。遺憾的是,命運卻不再給他更多的時間。
從羅念生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堅韌不拔的執(zhí)著精神,還有那種嚴謹謙卑的做學問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