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摘 要】威廉姆·肖作為分析著的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代表性人物,其對于“技術決定論”的解讀是建立在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的概念,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之上的。在學術界對于“技術決定論”的解讀由來已久,因此,為了更好地解讀威廉姆·肖關于“技術決定論”的觀點,可以從學術界對于“技術決定論”的解讀為起點。對于威廉姆·肖關于“技術決定論”的觀點進行解讀,有助于在今后更好地掌握他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關鍵詞】威廉姆·肖;技術決定論;歷史唯物主義
要更好地理解威廉姆的“技術決定論”,就必須先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因為,他的“技術決定論”是基于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研究的。所以,可以從學術里對“技術決定論”的看法,來較為公正的看待他的“技術決定論”觀點。
一、學者們對“技術決定論”的解讀
技術決定論,就其字面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凡認為在歷史的進步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技術的思想就是技術決定論。在學術界,技術決定論關于技術和歷史社會進步的聯系方面,有以下幾種具體的形態(tài):第一種,極端技術決定論,這種觀點把技術當做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唯一的推動力,而忽略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對技術的制約性;第二種,受到歷史的社會的約束的技術決定論,這種思想既看到了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關鍵性的作用,也看到了歷史的社會發(fā)展對技術的顯示約束問題;第三種,互相支配的技術決定論,這個論點所表述的是技術可以支配,并主宰現實的前進,社會發(fā)展也可以制約技術發(fā)展,二者是雙向決定著對方的。此外,還有從其他方面理解技術決定論的觀點:第一種,技術與社會是互相制約和影響的。在技術和社會之間,不存在哪個決定哪個的問題,而只存在一種彼此之間的,互相的制約和影響的關系;第二種,受到技術所支配的社會的決定論。在這種觀點中,它既承認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制約和影響的作用,與此同時,它也承認社會發(fā)展對技術的決定性作用。第三種,完全的社會決定論。這個觀點只意識到社會發(fā)展對技術的絕對的關鍵性的支配作用,而完全忽略了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重要的反作用。
學術界關于“技術決定論”的提出,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的思想——其一,在人類的所有社會中,技術會以何種方式進步,這都是一成不變的,而且技術的發(fā)展進步也總是沿著相同的,并且是僅有的道路在進行著。在其發(fā)展過程里,來自社會的,諸如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對技術的發(fā)展帶來某種程度的變化,但卻只能影響技術發(fā)展的速度,而不能對其所沿的道路做出任何的改變。其二,在技術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社會的組織,都要依據技術發(fā)展所具有的他定的規(guī)律,來不斷地適應技術的發(fā)展,也就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著的技術的發(fā)展所具有的必然性。也就是說,現存的社會制度以及社會組織都必須來適應這種,始終都沿著一定的技術標準的、一成不變的技術發(fā)展的道路。然而,這種認為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是沿著一成不變的道路發(fā)展的觀點,與事實是相反的。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取決于進步的技術的標準,而且還取決于進步著的社會標準,所以,技術的發(fā)展是能夠向著不同的道路發(fā)展的。而社會制度以及社會組織,對技術的適應同樣是相互的。技術的進步和變化是為了適應社會中的各種因素的變化,同時,社會中各種因素的進步與變化也受制于技術的進步和變化。即我們所說的,一種技術的新發(fā)展,往往出現在技術所具有的決定因素,和社會所具有的決定因素的相遇的時候。
二、威廉姆·肖對于“技術決定論”的理解
在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一直都層出不窮,但是對于馬克思的歷史理論的研究,相對而言就更少了,所以,當英國倫敦大學的威廉姆·肖所寫的《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經問世,就立刻引起了世界上的歷史學派,以及馬克思主義者的強烈的重視。而這本著作,也成為了他表達自己的“技術決定論”的作品。在《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中,作者主張自己著重研究的是馬克思自己的關于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把馬克思的歷史的理論的真實含義表述清楚?!恶R克思的歷史理論》全書總共分為五章,在第一章,《生產的剖析》中,威廉姆·肖用大量的篇幅來解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據此,他把第二章的標題定為《馬克思的技術決定論》,用于解釋說明自己的“技術決定論”的思想。在第三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中,他強調了,資本主義在向社會主義變化的過程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彼此斗爭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影響。在第四章《向資本主義的長征》中,他把自己認為之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中,較為不足的部分——馬克思的前資本主義理論進行了表述。在第五章《結論》部分,威廉姆·肖把自己關于對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論的觀點,做了一個全面而詳細的分析。從威廉姆的《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書里可以發(fā)現,他所主張的“技術決定論”實質上是一種受到技術所制約的社會決定論。
威廉姆·肖所主張的“技術決定論”,實際上是關于馬克思的理論中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的一種剖析,而這種技術決定論式的解讀主要在于他所堅信的,關于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論”,所以,他經常把“生產力的決定論”和“技術的決定論”劃等號。對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的理解,威廉姆·肖及其抵制下面的三種不合適的觀點——①上層建筑的因素,或者折中的因素可以決定,并制約生產關系的變化;②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間不存在絕對的單一影響,它們間是相互影響的;③生產關系可以離開生產力,進行自我提高與完善的。在關于生產力占據第一位的解讀的時候,作者的主要理論依據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社會得以繼續(xù)的條件是物質資料的產生,而物質資料的產生對于人類歷史的進步具有關鍵的作用。和此相對應的是,生產力在人類不斷進步進程里的第一位的地位,以及由生產力所支配的生產關系。威廉姆·肖對于,生產力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上具有第一位的作用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⑴物質的生產和在生產,構成了社會組織的最基本的功能,它使得人類才能得以生存。只有生產過程持續(xù)向前進步,人類的生產力才能持續(xù)地得到提高。所以,人們的生產是否得到了進步、人們對自然地控制能力、控制程度是否得到提高,都可以從生產力那里得到最清楚、直觀的證明。而生產力不是固定的,它是持續(xù)變化進步著的,人們?yōu)榱诉m應持續(xù)變化的生產力,就必須不斷改革他們所處的生產關系,以確保生產的持續(xù)的、不斷地進步。⑵在社會的不斷前進進程,現存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不斷的動著的,當現存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fā)生沖突時,適用于現存社會的基本特點的經濟結構平衡,就被極大地破壞掉了,從而導致社會中的其他的重要的社會關系發(fā)生變化,從而使得,符合借助生產力的刺激力被大大的激發(fā)出來了。而這種時候,只能不斷地調節(jié)現實存在著的生產關系里,與生產力的進步不符合的部分,以適應生產力的變化和進步,從而使得現存的、動搖的社會重新回到以前的穩(wěn)定。
綜上,生產力的前進與生產關系的進步不盡相同,生產力的進步與生產的內在的本性關聯起來的,生產力的前進和生產關系的前進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生產關系的進步和變革,都是為了去適應由于人的能力而提高所導致,不斷前進了的生產力。所以,探究人類社會,某些生產關系存在的因素時,在生產力那里可以得到更完整的解釋。
【參考文獻】
[1]威廉姆·肖.馬克思的歷史理論[M].阮仁慧等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2]余文烈.分析學派的馬克思主義[M]. 重慶: 重慶出版社,1993.
[3]W.肖.歷史唯物主義和發(fā)展理論[J].劉利圭,譯.國外社會科學,1987(2)